除了写作,张爱玲一生和普通人差不多

除了写作,张爱玲一生和普通人差不多

出名要趁早

1943年初春,张爱玲来到上海愚园路一处公寓。她将两篇作品拿给作家周瘦鹃看,希望得到推荐。

周瘦鹃看罢,赞不绝口,立即答应刊发《沉香屑·第一炉香》。小说一经发表,迅速收到大量好评。

去张家吃茶时,周瘦鹃对张爱玲说:“《第二炉香》我打算分期刊发,一次发完舍不得。”张爱玲不干,最终周瘦鹃还是发了。

之后,这炉香在上海连烧三月,烧得张爱玲名声鹊起。

除了写作,张爱玲一生和普通人差不多

随后,张爱玲又写下《倾城之恋》和《金锁记》,并由此名盛一时,引得整个文坛都眼红。

对此,张爱玲十分得意,于是在《传奇》再版序言中,她发自肺腑地写下了那句著名且影响深远的句子:“出名要趁早呀!”

这一年,张爱玲才24岁,真正是大器早成。

其实,相较于出名早,张爱玲开始写作更早。

据张爱玲在《存稿》中所说,她最早尝试写小说时大约是7岁,第一篇是《无题的家庭伦理悲剧》,接着是历史小说,但两篇都没有写完,稿子也早已遗失。

1932年,张爱玲发表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不幸的她》,那是篇短篇小说。那一年,她才12岁,文章刊登在了上海圣玛利女校年刊《凤藻》上。

所以,至24岁出名,距离张爱玲第一次尝试写作已经过去了17年,距离她第一次发表作品已经过去了12年,这时的张爱玲已经在笔杆子上摸索了许多年。

试想,如果张爱玲20多岁才开始写作,那她成名大概至少要到三四十岁。

可见,不仅成名要趁早,写作更要趁早才行。

成名之前,生活不易

张爱玲出生在一起传统封建家庭。读书学习,是张爱玲为自己谋划的逃离之路,也成就了张爱玲逃离的契机。纵使这机会来得猛烈、疼痛,让她猝不及防。

为了能够出国留学,张爱玲骗父亲说是去姑姑那住两天,其实是去参加伦敦大学的考试。和父亲说了,却没和后来的继母孙用蕃报备,张爱玲被她抓着由头一巴掌打了过来。

怒气上涌,张爱玲做势还手,却被老妈子拦下。孙用蕃却一路尖叫上楼:“她打我!她打我!”

除了写作,张爱玲一生和普通人差不多

闻讯而来的张志沂怒吼一声:“你还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一顿拳脚交加后,张爱玲被关了起来,这一关就是半年。

幽闭的日子里,张爱玲没日没夜地锻炼身体,一个冬日的夜晚让她找到机会给逃了出去,逃到了母亲那里去。

母亲黄逸梵这时候也正是艰难,经济上捉襟见肘,对张爱玲的投奔也是多有抱怨。张爱玲暗下决心以后一定挣钱还给母亲,可她能怎么办呢?还是努力读书。

被母亲送到香港求学的张爱玲一心想证明自己,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上海《西风杂志社》的征文比赛。

她写了篇短文《我的天才梦》投了过去,名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就出自此文。

杂志社发消息来,说她中了头奖,张爱玲真是满心欢喜,觉得可以扬眉吐气了。可最后结果出来,她只排在末尾,名义是“特别奖”,等同于“谢谢参与”的意思吧。

随着时局崩坏,香港沦陷,张爱玲又回到了上海。

除了写作,张爱玲一生和普通人差不多

这么认真读书,却还没有拿到文凭,对着上海繁华的街头,张爱玲感到了茫然,关于未来竟没有一点头绪。

后来想着还是要个文凭吧,张爱玲动了进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心思,可学费哪里来?和弟弟表明了难处后,张爱玲又踏进了父亲的老宅。

一次逃离,又回到原点,只能感叹命运实在无常。

遇到写作,生命开始发光

向父亲只要学费,是张爱玲最后的倔强,为了贴补家用,她开始尝试写作。

没想到《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经发表,便受到了很大关注。《沉香屑·第二炉香》《金锁记》《倾城之恋》……忽然间,整个上海都在谈论张爱玲。她一炮而红。

艰辛了太久,沉默了太多,这份成功带来的热潮让张爱玲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也是因此,她说出了那句:出名要趁早。

除了写作,张爱玲一生和普通人差不多

1955年秋天,断断续续出过不少作品后,张爱玲搭上了赴美的油轮,前往人生下半场的平静。远离上海、香港的喧嚣,她在遥远的异国竟是寻到此生的真爱——赖雅。

直到1995年去世,张爱玲还一直宣称自己是赖雅的妻子。40多年,在爱情的世界里,她一直忠心耿耿。

晚景不那么凄凉,巅峰也没那么辉煌——这是与大众想象中不太一样的张爱玲。

拼尽才华,她收获了自己。

抛开作品,张爱玲的生活也普通人没太大区别,原生家庭、儿女情长,在异乡漂泊的孤独感,但她的作品让她一下子在人群中突出出来,惹人瞩目。平凡如你我,可能此生无法在某个领域大放异彩,但是活着,看到、听到、体验到人间的悲欣交集,也就实现了人生的圆满。

【好书推荐】想更多地了解张爱玲,来读这本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