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出道20年,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口述:徐真真/大熊/Jimmy

採訪 | 整理:明小天

現在聊起千禧年的到來與中國經濟的騰飛,不少人還是會記憶猶新——GDP飛速發展,所有人都充滿對未來的希望,世界的一切彷彿都是新的;申奧,加入世貿組織,“我家大門常打開”……家與國的勾連既是當時國人的一種集體記憶,也是千禧年代每個人的個體記憶。

對於整個千禧年代來說,周杰倫也是一種集體記憶的象徵符號。當週杰倫帶著第一張專輯《Jay》進入公眾視野時,嗅覺敏感的華語樂壇似乎已經預感到要“變天了”,不久後,其中的主打歌曲《星晴》獲得第24屆十大中文金曲優秀國語歌曲金獎。自此以後的16年裡,周杰倫以十分高產的速度創作出數量和質量都在線的14張專輯,平均每兩年出三張專輯——周杰倫的確引爆了華語樂壇,並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華語樂壇的發展。

內地歌迷也被這種有點含混不清但十分新穎的音樂吸引著。當週杰倫唱著“手牽手/一步兩步三步四步/望著天/看星星/一顆兩顆三顆四顆/連成線”進入內地樂迷視野的時候,幾乎一夜之間,不論走在校園的哪個角落都能聽到周杰倫的音樂,課間十分鐘互換周杰倫磁帶、互抄歌詞也成了八零九零後們的個體記憶。

事實上,周杰倫不僅影響了華語樂壇,也不僅只是兩代人埋藏在心底的一種茶餘飯後談資式的個體記憶,而是深刻影響了他們的興趣愛好、處事方式,甚至職業選擇。2020年11月,除了全民狂歡的“雙十一”,還是周杰倫正式出道的第二十年的日子,新觀特地採訪了三位與周杰倫有關的人,他們中有說唱歌手,也有歌迷會會長,還有的是藝人經紀人,雖然看似沒有交集,卻都因著周杰倫,他們之間也發生了關聯,都在用自己的工作、生活回答同一個命題:周杰倫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我用作品向周杰倫致敬

徐真真 說唱歌手 代表作品:《開心真Giao》、《當妮走了》、《活該》

周杰倫出道20年,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說起周杰倫對我的影響,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我作為歌手,周杰倫的音樂會影響我的音樂創作,我的音樂的旋律部分整體都受到了他的影響,當然,主要是副歌旋律的選擇上面。這種影響很有趣,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相似的體驗,就是說在創作中會很不經意滴哼出一些“周杰倫的旋律”線條,有時候太像某首歌但又想不起來是哪一首——當然,如果想起來了我們就要改一改。

周杰倫對我寫作的第二個影響就是,有時創作的時候想不出音樂旋律該怎麼走,就會代入到杰倫的思維裡,想“如果是周杰倫會怎麼寫這個旋律”,比如我最近的作品《巴黎的飛機票》,這首歌在副歌的第三句就用了典型的周杰倫斷句。

在藝人這份職業上,周杰倫還給了我一個“熱單天花板”:其實是在問我自己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能寫出極為抓亞洲人耳朵的旋律線和那些浪漫的歌詞”。

從這一點來看,周杰倫就是唯一的存在,他不像那些唱將可以用嗓音和技巧把你唱舒服。他就是用他的獨特的腔調和旋律以及他本人酷酷的角色抓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有次我跟一群年輕的夥伴在一起,我給他們聽《一路向北》,我說這是我的青春,他們說沒聽過,然後其中有個女生說,她的青春是《告白氣球》。所以其實就讓我覺得,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周杰倫,就像“一千個人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都至少會唱一首或者記得一首周杰倫的旋律,也可以看出來,周杰倫在熱單的數量和傳唱度上是沒有人比得過的。

周杰倫出道20年,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我在出國前就聽周杰倫,後來出國了,體會到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但周杰倫的音樂始終在我身上,也影響了我的音樂品味和性格。

最近幾年大家關注到我開始玩跨界,和Giao哥、花粥合作,這些合作讓我打開了視野,這不也是周杰倫一直在做的事情嗎?跨界與我而言,最大的樂趣就是可以把對方身上的特質融入到我的音樂裡,讓我的音樂不再只代表我自己,而是更多的人。我在和Giao錄《開心真Giao》的時候,他唱“你做你的藝術家 畫你接著畫”的時候,唱出了河南腔,我就覺得很酷,雖然我在寫詞的時候沒有想到他會這樣詮釋,但我其實也在代入Giao這個人去創作,就像我代入周杰倫一樣,只有設身處地的理解對方,才能寫出好作品。而我雖然也在這麼做,但其實這次跨界讓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就是當對方再來演繹這首作品的時候,歌曲的靈魂就又“昇華”了,Giao就可以賦予這首歌真實的靈魂。和花粥的合作也是如此,花粥在自己的段落裡面有她自己獨有的小滑音和慵懶的腔調,這些都是她獨有的氣質,也是別人無法代替的特點。

對我而言,周杰倫的“Real”與我現在的職業契合度很高,因為我覺得做音樂,最重要的就是真實。

周杰倫出道20年,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我的歌迷最先叫我“渣男”,但我對這個詞有自己的理解,因此沒有排斥這個詞,而是也把它化入到我的作品中,我始終覺得這個詞很戲虐:沒幾個人想做渣男(女),但每個人都有被喊成渣男(女)的可能,因此,“如果愛,請渣愛”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價值觀,就是告訴大家,你可以用力愛用心愛,但不要太在乎結果是愛或不愛。我覺得世界上的“偉光正”都是那些長得“偉光正”的人做出來才讓人相信的事,大多數人並不在乎事件的本質,而只是在乎自己是否相信,從這個方面來說,大家相信我是渣男,總比大家不相信我,使我輕鬆點、有存在感一點兒吧。

但很多人說我作為說唱歌手是叛逆、“反主流”(不同於流行、古典等“主流”音樂流派)的存在我不太贊同。其實我從來沒有反過“主流”,我反對那些披著個性的外衣做著毫無個性的藝人的那些公司,或是那些想做主流卻沒有流行起來的人,他們打著“只有地下音樂才是最純粹”的口號,但卻只是在瓜分小眾市場的利益,我覺得這些人把虛偽當做酷。其實周杰倫的作品得以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一直把“真實”作為創作第一動力,因此我的目標與他很契合,一直以來也是要做出更多人傳唱的作品。當時從美國留學回來就開始全職做這件事,甚至我當時房子都租不起,但我堅信我的歌一定會走起的。

做了近十年的歌迷會管理員,我見過太多悲喜

大熊 醫療行業工作者 90後 周杰倫山東歌迷會會長

周杰倫出道20年,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我是2010年加入周杰倫歌迷會的,但當時歌迷會里人也不多,也沒什麼活動,和今天的“枝繁葉茂”大不相同,所以我屬於親眼見證了這十年來周杰倫歌迷會的一步步發展。

雖然2010年就加入了歌迷會,但我2011年去看周杰倫濟南演唱會的時候還是一個人,當散場後我看到奧體中心場館外邊兒很多人集體拍照的時候,我突然有點兒羨慕,就覺得有很多喜歡周杰倫的在一塊兒合影是一個很幸福的事情。但即便如此,我也從沒在歌迷會的群裡聊過天或者發動過大家做什麼活動。

不過後來思來想去,覺得一個人看周杰倫的確有點兒孤獨,演唱會過程中不會有人跟我說話,也不會有人一起喊口號,甚至我大聲喊一句,會讓身邊的人覺得很詫異,顯得有點兒突兀;加之從社會出來交朋友的機會太少了,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機會更少,而歌迷會讓我覺得應該是一個類似班集體的存在,所以我權衡之後還是決定融入他們。

在那次演唱會之後,我參加了歌迷會的一次聚會,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大門——原來那麼多人和我一樣喜歡周杰倫。和歌迷在一起有很多共同話題,比如吃飯的時候餐廳裡響起了周杰倫的某首歌,我們就會發出“哇”的大叫,然後跟著歌一起唱,其他人可能覺得我們很怪異,但我們自己玩得很嗨。

周杰倫出道20年,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不過群裡每次聚會都很難聚到人,剛開始只有我們三五個人,QQ群裡也只有我們幾個聊天。後來我開始接手這個事兒,攢大家一起聚會,但始終也都是這種不溫不火的狀態。更無語的是,有時候辦聚會也有點兒擔心別人說我“恰爛錢”——為啥安排這家餐廳,是不是餐廳給你提成了?雖然也是問心無愧,但面對偶爾發出的這些疑問還是挺無力的。事實上,我不僅沒有恰爛錢,反而一直在歌迷會里倒貼錢,比如自費給每位參加活動的歌迷送伴手禮,所以辦了幾次之後,我也不太想繼續下去了。但後來發生了一些轉機,2015年,兩對因為歌迷會聚餐而認識的歌迷走入婚姻,也讓我覺得自己在做的這件事挺有意義的。

在此之後的幾年裡我一直在接手歌迷會聚餐這件事,2019年,那時候我們歌迷會已經發展到70人左右,我們模擬公司年會辦了一次周杰倫歌迷會的聚會,我還向商家拉了贊助,那次聚會特別成功,但也正因如此,讓一些人覺得有利可圖,在聚會不久之後把我從歌迷會里擠走了。

後來我自立門戶,建立了周杰倫山東歌迷會,不久之後那些在老群裡的人也紛紛加入我新建的群——之前的歌迷群有八個,花了九年加滿,而這次,只花了不到九天時間就加滿了。他們中有不少是因為看到了我之前的付出而真心實意想繼續參與到歌迷會聚會中,但還有一些是因為“有利可圖”:我們歌迷會買演唱會門票等都是有優惠,這對於手速有點兒慢的朋友們來說是天大的好消息了,所以他們加入歌迷會,很可能只是為了能在周杰倫演唱會的時候買到內部票罷了。

周杰倫出道20年,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如果只是為了買票,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但我發現有人竟然是黃牛。他從我們手中買了內部票,然後轉手在二手平臺高價售出,被我發現後就踢出去群聊了。

不少人都問過我喜歡周杰倫的意義是什麼,其實很難回答。我是從《雙節棍》開始喜歡周杰倫的,當時還是學生,沒錢聽周杰倫演唱會,畢業工作的第一年就去聽了周杰倫濟南演唱會;後來成為歌迷會會長,我們的聚會被周杰倫好友Cue的時候,周杰倫在現場指著我們做的燈牌向我們揮手的時候,很多人因為歌迷聚會而結婚的時候,甚至我們以周杰倫名義向希望工程捐款捐物的時候……雖然中間會發生很多讓我覺得難過的事情,比如讓我退群、遇到黃牛,但我想這些粉圈的悲與喜,都是周杰倫帶給我的意義吧。

冥冥中,周杰倫讓我走上音樂從業者之路

Jimmy 演出經紀人、“遊聲場”酒吧主理人 85後 周杰倫鐵桿粉

周杰倫出道20年,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畢業之後,我找第一份工作和音樂無關,是在一個動漫玩具公司做產品經理助理,但後來我覺得還是喜歡音樂,就去了一家音樂視頻分發公司做平臺運營編輯。在這家公司我收穫了不少東西,也認識了很多音樂人,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我喜歡音樂。

我的音樂啟蒙是周杰倫。我是1989年出生的,我中學的時候,周杰倫就開始在內地流行了。當時學校裡熱愛音樂的人都挺喜歡周杰倫,大家的標配是帶著隨身聽,揹著單肩包,很拽的走在路上。他的歌很抓人耳朵,我當時一聽,就覺得“嚯”,這跟港臺口水歌以及國內的一些歌曲完全不是一個風格,這也是他前期作品的一個特徵。這種特立獨行也和青春期的男孩們叛逆的性格不謀而合,我覺得這是我喜歡周杰倫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我記得當時我們每個班裡都有用來放英語聽力的錄音機,平常就放在教室前面的黑板下面的一個凳子上,平時下課,我們就把自己買的周杰倫磁帶放進去聽歌,所以我們其實是伴著周杰倫的歌聲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浸潤在周杰倫的歌聲裡嬉戲打鬧,也不自覺的會受他影響。周杰倫的磁帶也在我們幾個好朋友之間流傳,幾個人合資或者單獨買一張周杰倫的磁帶,然後交換著聽,這可能是我最早體驗到的“共享經濟”了。我聽周杰倫《愛在西元前》的時候就記住了“漢謨拉比法典”這個出現在歷史課本上的知識點,如果死記硬背,可能不會這麼快背出來。

其實我覺得周杰倫是和我們一起成長的,他的前期作品還是側重個性的,但後來會更加治癒。我特別喜歡一首講家庭關係的作品《爸我回來了》,雖然我家裡都是爸媽一起打我,但這首歌對我來說還是很治癒。我記得小時候捱打是因為我偷了鄰居地裡的蘋果,還曾偷過爺爺的錢,我爸媽一點不心慈手軟,打得我從此不敢再偷東西了,現在還是挺感謝他們的。不過周杰倫這些有點兒批判性又很治癒的作品很能治癒我的心,我相信也會給其他有相似經歷的人帶來安慰。

周杰倫出道20年,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但要說最重要的,我覺得是周杰倫對我聽歌品味、職業選擇都產生了影響。這個影響應該是潛移默化的,並沒有直接影響到我的職業選擇,但周杰倫讓我瞭解到,原來流行歌並不只是情情愛愛,它還可以很酷、很有趣、很高級、很有想象力、很天馬行空。周杰倫讓我對流行音樂更有興趣了,於是讓我之後拿起了吉他、玩起了樂隊,再之成為了獨立音樂行業的從業者。現在我作為一名經紀人,有時候談合作也會遇到很多不開心的事情,但好像也不會後悔,反而回想,如果是周杰倫,他會怎麼做?他可能寫首歌就消解掉了,那我就聽聽他的歌,排遣一下吧。

周杰倫其實也算是斜槓青年,除了唱歌,他還創業、投資、當老闆,我的人生也想精彩一些,我現在除了經紀人之外,也做了其他工作。三年前開了一個叫“遊聲場”的酒吧,會做一些推廣活動,或者文化活動,我定義自己的場地不只是一個酒吧,而是一個音樂文化,音樂氛圍比較重的地方,平時舉辦演出、承接一些音樂人小型的巡演等,也算是樂在其中吧,最重要的,還是要向杰倫學習。

- 全文完 -

注: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