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父母不為娃的數學抓狂,因為他們懂得這些啟蒙方法

最近網上有個段子:一個人去餐廳點了一個12寸的披薩,服務員說12寸的賣光了,換兩個6寸的,可以嗎?

這麼一聽,沒哪裡不對勁兒,至少覺得沒毛病啊。

為什麼有的父母不為娃的數學抓狂,因為他們懂得這些啟蒙方法

然而真相是,根據圓的面積公式S(面積)=π(圓周率)*r²(半徑的平方),6寸披薩的面積是9π,12寸披薩的面積是36π,所以12寸披薩是6寸的四倍,而不是兩倍。

有網友貼心地畫了一張圖,學渣們頓時一目瞭然!

為什麼有的父母不為娃的數學抓狂,因為他們懂得這些啟蒙方法

看完之後大家紛紛表示,太對不起自己的數學老師了。

讀書的時候,很多人都說,學數學除了考試還有什麼用啊,買菜又用不到函數,現在才明白,數學學不好,吃虧了你都不知道。

作為一名官方認證的數學學渣,生活上更是處處踩坑,說多了都是淚啊。

更有研究表明,在那些父母經常輔導孩子數學功課的家庭裡,如果父母自己對數學感到焦慮的話,孩子的數學成績就會相對差一些,而且孩子還會因數學表現差也染上數學焦慮(math anxiety)情緒。所以,連焦慮都要剋制,不然陪讀分分鐘陪出個學渣,娃可不背這個鍋!

為什麼有的父母不為娃的數學抓狂,因為他們懂得這些啟蒙方法

學數學真正的功用,是背後的數學思維

這一屆父母,都是從背公式、泡題海中走過來的,教材又刻板,應試教育壓力又大,能喜歡數學才怪,微博上一篇熱文《我們為什麼會患上“數學恐懼症”》,簡直概括了一代人的心理恐懼。

所幸他們已經從自身的經歷意識到,相比具體的知識技能,思維才是陪伴我們終身的東西。包括有序思考、規律思考、正向思考、逆向思考、邏輯思考、發散思考等等思維模式。

掌握了這些思維,才能搞清楚數學的真正原理,不僅能提高數學成績,其他學科也能融會貫通,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從底層邏輯解決問題的能力。

1.有序思考,能讓你做事分清主次,提高時間管理的能力;

2.正向、逆向思考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自己更有辦法;

3.發散思考,能讓你變得更有創意;

4.邏輯思考能提高你辦事的效率、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等。


數學思維不是啟蒙出來的,而是玩出來的

一個科普作家這樣說過,數學本來是一個充滿趣味、蘊藏智慧的思維學科,讓學生害怕的並不是數學本身,而是刻板的教學模式,如果孩子不願學,你就得想辦法找一個讓他喜歡的載體,一個讓他喜歡的方式。

為什麼有的父母不為娃的數學抓狂,因為他們懂得這些啟蒙方法

如何才能做好一個既能玩出趣味又有整體目標的數學啟蒙計劃?

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四階段理論,這是目前被教教育界廣泛認同的。畢竟,數學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兒童認知的發展。

第一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

第二階段:前運算階段(2-7歲),兒童認知出現象徵或符號功能。這一階段又劃分為兩個階段:前概念或象徵思維階段(2~4歲)和直覺思維階段(4~7歲)。

第三階段:具體運算階段(7-12歲):兒童這時進行的運算仍需具體事物的支持,對那些不存在的事物或從沒發生過的事情還不能進行思考。

第四階段: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思維不必從具體事物和過程開始,可以利用語言文字,在頭腦中想象和思維,重建事物和過程來解決問題。

為什麼有的父母不為娃的數學抓狂,因為他們懂得這些啟蒙方法

當然,並不是所有兒童都在同一年齡完成相同的階段,但這些階段都是必經的。

爸媽們在培養的過程中要根據自家娃的學習能力和特點來進行,在此,給大家幾點可以操作的建議:

1、直覺思維階段

2到6歲,可以用形象的方式讓孩子對數學開始有感覺。比如說各種各樣的遊戲,包括益智類桌面遊戲;還有現在層出不窮的數學繪本。

德國思維訓練神器《邏輯狗》

為什麼有的父母不為娃的數學抓狂,因為他們懂得這些啟蒙方法

《東方娃娃幼兒數學思維訓練》

為什麼有的父母不為娃的數學抓狂,因為他們懂得這些啟蒙方法

安野光雅數學繪本

為什麼有的父母不為娃的數學抓狂,因為他們懂得這些啟蒙方法

數字華容道

一款益智的有趣小遊戲。畫面簡單,玩法不一,操作方便,益智益腦。

為什麼有的父母不為娃的數學抓狂,因為他們懂得這些啟蒙方法

數獨

最基礎的數獨是一種運用紙、筆進行演算的邏輯遊戲。起源於18世紀初瑞士數學家歐拉等人研究的拉丁方陣(Latin Square),後來一位美國的退休建築師根據這種拉丁方陣發明了一種填數趣味遊戲,這就是數獨。

為什麼有的父母不為娃的數學抓狂,因為他們懂得這些啟蒙方法

俄羅斯方塊

俄羅斯方塊的基本規則是移動、旋轉和擺放遊戲自動輸出的各種方塊,使之排列成完整的一行或多行並且消除得分。這個爸媽們熟得很,畢竟是童年經典遊戲之一!

為什麼有的父母不為娃的數學抓狂,因為他們懂得這些啟蒙方法

2、具體運算階段

這個階段大概在7-12歲,就是小學階段。這個階段,家長應該開始密切觀察,當孩子對這些益智遊戲有感和某些數學難題有興趣的時候,要開始進入數學思維的引導。

除了可以繼續玩上面那些遊戲,還有邏輯推理的書本遊戲。

為什麼有的父母不為娃的數學抓狂,因為他們懂得這些啟蒙方法

這裡重點分享一下數學桌遊。

風行歐美幾十年的桌遊不僅僅只是一個娛樂性的桌面遊戲,因為它在遊戲過程中對孩子思維能力、專注力、數字邏輯、策略領導能力的訓練,目前在臺灣已經成為學校正式教學教具的一種。

以色列麻將

為什麼有的父母不為娃的數學抓狂,因為他們懂得這些啟蒙方法

Rummikub(拉密,又稱以色列麻將)是孩子數字啟蒙很好的玩具,可以讓孩子的遊戲與學習相結合,在潛移默化中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和數學能力。

法老密碼

為什麼有的父母不為娃的數學抓狂,因為他們懂得這些啟蒙方法

《法老密碼》是 2011 年由韓國設計師 Jung-Hun Lim 所設計的一款數學遊戲,可以讓小朋友練習數學四則運算。

在玩桌遊的過程中,小朋友們普遍學習熱情高漲,思維速度明顯快於平時。這樣有效的方式能將孩子的"玩",與數學學習巧妙結合起來,達到寓教於樂、寓學於樂,提高數感能力的效果。

3、形式運算階段

到了初中階段(12-15歲),就是真正塑造數學思維的階段了。在這個時候,如果真要培養數學思維,就應該快速向前,推動孩子從形象表達、圖形表達中迅速上升到抽象表達,要鼓勵孩子邁過抽象這個難關,這可能才是真正培養數學思維的開始。

不過這個時候,陪讀的家長們基本上已經退居二線了,剩下的,只能靠娃自身的造化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