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越發高效,而不是生搬硬套。

在很多行業,最終更多人口中說所謂的核心+終極奧秘,就是複製。其中存在某種遭人厭煩和嫌棄,又成習慣的廣泛複製,我們姑且稱之為“無腦複製”。

何為無腦複製呢?就是原封不動搬照別人的東西,沒有任何的思想,也沒有任何的靈魂,可謂是“無血、無肉、無骨頭”。這人和人之間很敏感,即便對方的層次再不夠,認知再欠缺,還是或多或少能夠感應到這些東西的。

需要越發高效,而不是生搬硬套。

而大家剛開始,大多都要做的一個動作就是“複製”,我們就簡單稱之為模仿吧,但複製絕對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在初期階段,我們有必要通過複製或模仿這個過程,找到你和別人之間的差距,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然後你才有可能,更有意識針對性地去加以補足,進而不斷進步和完善自己。

在所謂有樣學樣的這個過程中,把一些表面的套路、招式或話術,能夠學會,甚至能夠背下來,這只是學習的初始階段,你只是把這些信息輸入、記載在腦袋裡,那什麼時候才能夠把這些東西靈活使用呢?就必須得加上你個人的理解,再結合實戰演練和覆盤,不繼予以總結和完善才行。

而複製最精髓的是要掌握心法,並複製思想和思維模式。在溝通和交流的時候,更注重的就是思維模式的交換和思想的碰撞,你具備那樣的思維模式跟思想,那你就能夠思考或者得出相應的結論,就不需要再去照著誰的方式,千篇一律,機械式地背出來。

需要越發高效,而不是生搬硬套。

一旦你跟人講解的過程中,給人感覺像在背書,那就完蛋了。剛開始沒有辦法,也不熟悉,必須要從最基礎、最原始的複製開始,一遍遍地講、一遍遍地背,一遍遍地過濾、一遍遍地提高、一遍一遍地熟悉……起碼熟到任何時候,別人問到你,你可以毫不猶豫回答到位。到了這個程度,就必須要再把這本已經被你讀厚的書讀薄,讀得越薄越好,越精煉越好。

因為所有原理和最精髓的東西,就是那麼一點兒,你只要牢牢把握住這原理和精髓,在此基礎之上,你能夠更透徹地理解這件事情,然後再圍繞著這個精髓、靈魂及核心的東西去各種展開,跟別人嘗試著切換各種角度去溝通交流,這才有可能開始將其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也只有如此,才能很透徹而深入淺出地把這本書以不同的方式、再去跟別人聊……這一聊,就是在把這本書給讀厚,這時候的讀厚,就真正是屬於自己的東西,因為那完完全全取決於你自己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自如、隨性地發揮。那完全不再受制於任何他人對你思想上的控制和左右,也是一個最基本的學習過程。大體上學任何東西,也都基本如此,可以進行任意遷移。

需要越發高效,而不是生搬硬套。

另外一個,所謂的,賣什麼不吆喝什麼。就是不管做哪個項目,推廣哪個產品,沒必要很刻意跟著別人去宣傳它。可從各種各樣別人感興趣的點切入話題,然後你一點一點的再帶著別人的思想,引導著別人去理解這裡面的東西,如有機會再適當展開,且點到為止。當別人有機會走近體驗的時候,自然會得出更為具象的認識,不需要你專門說得太多。

至於說要怎麼去引導?那也是後話了。做什麼事也總有個過程,必須在前期的學習階段,自己一定要走得更紮實,做得更加好一些。要這方面有所欠缺,就會讓人感覺不夠專業,也是肯定不行的。但很多人只是在那抱怨,我怎麼還不行?你欠缺的東西多了去了,你當然不行,當然講不清楚。誰都不是天生就能講、會算,就能成為所謂的分析師,就能懂得溝通的。你要心心念念想著這件事情,在任何時候,甚至連做夢都想著它,才有可能在這方面得到一些提高或成績,否則就永遠原地踏步。

那別人看著你原地踏步,你是怎麼影響、怎麼帶都帶不起來的。帶動這件事情太重要了。身教永遠大於言教。你怎麼講都沒用,人家只是看你自己到底好了沒?你好了,就啥都好了。你都沒好,都還是那個鳥樣子,又不清不楚的,你說別人怎麼會有興趣?別人憑什麼會有興趣?

這說到最後,也都還是自己的問題。不管做什麼,從最開始的模仿和複製開始,確實更容易上手,然而無腦複製,害已傷人。自己必須要更多思考和努力,且用心去感悟和總結,起碼能夠對得起自己,不辜負他人。

用心學習,用腦總結
以踐為果,以身作則

專欄

人人必備的高效終身學習法

作者:良師雅集

24.5幣

14人已購

查看

更多精彩內容,盡請關注“我們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