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並重”激揚首都文明新風尚

“德法並重”激揚首都文明新風尚


《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將於2020年6月1日起施行,這是最近的大新聞。之說以說是“大新聞”,一方面是因為其內容重要,對於首都城市文明素養的提升意義重大;另一方面是因為其涉及廣泛,全體北京市民及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將受到條例約束。

《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非常值得期待,尤其是在疫情當下,人們對不文明行為和文明規範有了更加準確深刻的理解,這是摒棄各種不文明行為、養成良好文明習慣、推進文明素質提升的重要契機。面對疫情,人類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有了更深的反思,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隨地吐痰、扎堆排隊、亂扔垃圾、食用野生動物等行為對個人健康的不良影響,與此同時,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線、公筷公勺、禁食野生動物等行為越來越受到推崇。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要遮掩口鼻、患有流行性感冒等傳染性呼吸道疾病要佩戴口罩,都已經寫入文明促進條例,這其實就是將疫情期間的文明習慣進行固化,也順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健康需求。

治理微小不文明,成就社會大文明。

這是首都第一部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對於首都城市治理和文明提升的意義不言而喻,標誌著首都社會精細化治理進入了一個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新階段,德法並重將成為首都城市治理的新常態。文明素質提升是社會城市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之美既要美在“面子”,更要美在“裡子”,每個人都是城市治理的主人翁和貢獻者,也是城市治理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市民文明習慣養成和文明行動踐行,一方面需要從道德層面進行宣傳教化,引導人們正確認識文明與個人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社會的關係,堅持從我做起,從細節做起,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充分彰顯首都市民熱情開朗、大氣開放、積極向上、樂於助人的優秀品質。另一方面需要從法律層面進行規範約束,法律是底線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通過不文明行為記錄、聯合懲戒、行政處罰等方式,對不文明行為依法懲處,用法律的權威為文明北京建設上道“保險”。只有堅持德法並重,才能推動社會文明水平不斷提升,實現城市精細化治理有序推進。

文明促進條例呼之欲出,這是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起點。有了法律武器,我們就有了向不文明行為說“不”的更強大的底氣,也必定會收穫更好的效果,對於提升公民文明素養、促進文明行為、引領文明風尚,也將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