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模範生”韓國解封在即,但後疫情時代糟糕的經濟,才是真正恐怖的開始

作者|啟笛 編輯|段文

韓國或將成為世界發達地區中,最早、也是目前唯一可以迎來抗疫成功的國家。

儘管也曾經歷過短暫的防疫失控——2月下旬和3月初,韓國新冠病毒的感染人數激增,一度從每天的幾十,到幾百,達到過峰值每日一千多例。

但也就是在最高峰期,韓國堅定應對,通過全國633個監測點,每天對兩萬多人進行檢測,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並對病例及疑似接觸者、隔離人群採取電子追蹤等行之有效的措施。

韓國的"地毯式篩查、快速檢測、移動警報"等措施成果明顯。至3月中旬,韓國病例增加數就迅速回落,進入4月後,日新增人數不再過百。4月20日韓國日新增病例降至個位數——8例。韓國疫情曾經的"震中"大邱市,在疫情暴發52天后,4月10日新增病例為0。

截至4月25日上午10時,韓國自疫情暴發以來,累計確診病例10718人,死亡240人。治癒人數為8635人,現有病例僅剩1843人。

不過,即便抗疫成功,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疫情之後的經濟恢復才是真正考驗韓國社會的難題。


“抗疫模範生”韓國解封在即,但後疫情時代糟糕的經濟,才是真正恐怖的開始


韓國面臨"解封",首爾恢復不夜城 餐廳排長隊

目前很多韓國人感受到:"距離恢復正常生產和社會生活已經不遠了"。

4月15日,韓國國會大選如期舉行,成為全球首個在疫情中舉行全國性選舉的國家。

令人感嘆的是,疫情沒有影響韓國選民的投票熱情,此次選舉的投票率超過62%,刷新2000年以來最高紀錄。在舉行了這樣大規模的活動後,韓國的疫情也沒有出現反彈。

目前正值韓國的櫻花季,在室外活動的韓國人明顯多起來。一些活動場所,也開始營業。

4月18日,韓國首爾的一家Apple Store宣佈恢復營業,這是自疫情開始以來,大中華區以外第一家恢復運營的蘋果零售店。一大早店門前排起了長龍,被圍得水洩不通。

4月19日,在韓娛樂人氣最旺、夜店最密集的梨泰院,大部分咖啡店已正常營業,年輕人坐在店內聊天;在首爾明洞的一家餐廳,中午來吃午飯的顧客佔滿了所有的位置。店主金女士告訴《鳳凰週刊》:"從上週末開始,客人明顯增加了,天氣變暖後,人們好像都出來了。"


“抗疫模範生”韓國解封在即,但後疫情時代糟糕的經濟,才是真正恐怖的開始


首爾年輕人的聚集地"弘大",儼然已恢復了"不夜城"景象。晚餐時間一條街的餐廳全部營業,這個街道充滿年輕的活力。有歌手在街邊彈唱,在一些酒吧門口,人們排起了長隊。停業一段時間的夜店也重新開業。"晚上12點夜店開了,和朋友一起吃完飯過來的。"住在韓國首爾的27歲青年姜誠俊說。

目前韓國還將迎來5月初"黃金週"假期。韓國金浦機場飛濟州島的機票價格開始持續上漲,從此前2月的3000元韓幣飛漲至106500韓元。韓國釜山航空相關人士稱,相比3月,4月的機票預訂數增加了2倍。

"因為不可能永久地完全限制社會活動,所以目前採取的措施是,在可能的情況下,逐步開放。"韓國政府有關人士告訴《鳳凰週刊》。

原本韓國政府決定在4月19日結束"社會距離"政策,目前據情況延長至5月初。這意味著韓國將有可能在五月初放寬限制政策,有望在5月6日轉入正常生活和防疫並行的"生活防疫"階段。

韓國總理丁世均在4月19日宣佈,"考慮到經濟現狀"將即刻放寬"4大類"的封鎖措施。教堂、酒吧、體育館和補習學校的行政命令將被取消,政府也將開始允許舉行一些必要的資格考試或招聘考試。這是自韓國暴發疫情後,實施"社會距離"政策以來,韓國政府首次宣佈將轉變防疫政策。

目前韓國並未完全開放對"社交距離"的限制,但韓國國內"輕鬆"的氛圍引發擔憂。一位韓國政府有關人士向《鳳凰週刊》表示:"目前韓國國民的狀態不是好消息,人們還是太著急了,還是應該儘量減少在公眾場所聚會。雖然表面上新增病例不斷下降,但如果放鬆警惕,疫情隨時都有可能再次擴散。"

雖然韓國國民對待疫情的態度相對"輕鬆",但韓國政府的對外防疫政策沒有放鬆。

從目前的韓國隔離政策來看,此前4月1日公佈的"入境隔離14天"嚴格封關政策並未解除。所有從國外入境人員均需要實施居家隔離14天(持外交A1、公務A2、協定A3簽證除外)。並且自4月13日,韓國加強了對外國人入境的控制,宣佈2020年4月5日前簽發的"短期簽證"暫停使用,這意味著有韓國簽證的人,暫時也無法入境韓國。


“抗疫模範生”韓國解封在即,但後疫情時代糟糕的經濟,才是真正恐怖的開始


除此之外,韓國公共衛生部門對重新開放實體學校仍持謹慎態度,擔心出現新加坡外籍勞工宿舍區那樣的聚集性感染。目前所有學生執行按照年級,分批線上開課方案。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說真正已經戰勝了這場疫情呢?那要等到有了有效的疫苗給人群接種、或者說人們通過暴露於病毒之後形成了足夠廣泛的人群免疫時,才能說我們真正地戰勝了疫情,在此之前完全不能放鬆。"韓國政府有關人士告訴《鳳凰週刊》。

"疫情可怕,更糟糕的還在後面"

雖然韓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成效,得到了世界很多國家的肯定,但隨著病毒不再是主要矛盾,"後新冠時代"如何恢復經濟發展,已經成了韓國社會最關心的問題。

據韓亞金融經營研究所題為《新冠疫情對韓國各產業影響》的報告稱,考慮到中國的情況,樂觀來看韓國經濟最早將從5月份進入正常化。研究所特別強調:"如果韓國經濟活動能比其它國家更快恢復正常化,將有更多機會提高世界市場佔有率。"

但有韓國經濟專家持悲觀態度。在短短4個月時間裡,全球市場和經濟實際上已經陷入癱瘓狀態。以出口為中心,靠製造業成長起來的韓國經濟,經濟結構對外依賴程度極高,因此有擔憂稱,韓國經濟將比其它國家遭受更嚴重的危機。

據專業機構預測,今年韓國經濟增長率可能自1998年發生金融危機(-5.1%)後,時隔20多年再次出現負增長。不僅國際貨幣基金 (-1.2%),惠譽國際信用評級公司(-0.2%)、摩根士丹利(-1.0%)等機構也紛紛預測2020年韓國經濟增長率可能會跌至負值。

韓國經濟在過去幾年裡一直飽受"危機論"困擾。韓國《朝鮮日報》稱,消費低迷、內需不振、企業倒閉、失業率劇增,僱傭狀況惡化,家庭負債不斷增加,再加上美中貿易衝突、以及"強徵勞工案"日本對韓國進行貿易制裁等,韓國經濟發展被無數不利因素包圍,在各種衝擊和壓力下,韓國經濟迅速消耗"內力"已成事實。

《朝鮮日報》稱,實際上在韓國影響經濟增速的指標,"生產、消費、投資",都跌至金融危機時期的水平,更大的問題是韓國主力產業的生產指數也大幅下跌。

從韓國汽車產業情況來看,韓國汽車產業最先受到衝擊,自2月韓國疫情暴發以來,汽車產業生產指數暴跌27.8%,2008年11月金融危機時期,該指數跌幅為10.5%。


“抗疫模範生”韓國解封在即,但後疫情時代糟糕的經濟,才是真正恐怖的開始


另外,韓國整個製造業生產設施的平均開機運轉率下降到70.7%,這也是繼2009年3月金融危機時創下69.9%的紀錄後,11年來最低值。韓國服務業生產指數也降到-3.5%,這是自2000年該指標有統計以來,20年來最大跌幅。

從就業情況看,據今年4月13日韓國就業勞動部公佈的資料顯示,今年3月,韓國申請"就業補貼金"的人數,達到15.6萬名。比去年同期增長3.1萬人,增幅為24.8%,創11年來新紀錄。

事實上,自去年開始,韓國很多經濟學家和市場專家就已經不斷髮出警告,認為韓國經濟將在2020年出現急劇下滑和長期低迷的情況。

相關專家認為,韓國國內勞動市場僵化,投資、就業蕭條和產業結構調整失敗,缺乏新的增長動力,同時面臨嚴峻外部因素,同中國等競爭國家的技術差距減小和韓國企業競爭力削弱等問題,成為2020年韓國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

不少韓國經濟學家、經濟研究所,甚至企業有關負責人稱:現在最緊迫的問題是"經濟衰退將持續多久"。

曾擔任韓國經濟學界最大組織——韓國經濟學會會長的成均館大學教授金慶洙認為:"一直以來,韓國經濟未能改變結構性痼疾,疫情可能導致韓國經濟長期處於低迷狀態。"金慶洙表示,"此次韓國經濟將經歷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衝擊,沒有太多證據可以預測經濟將迅速復甦。"

曾擔任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KIEP)國際宏觀組組長的高麗大學教授李東恩表示:"如果是利率、特定產業或主要經濟體的問題,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對經濟衝擊的大小和持續時間,但目前全世界經濟處於幾乎停滯狀態。目前很難預測衝擊的大小,以及後遺症可能持續的時間。


“抗疫模範生”韓國解封在即,但後疫情時代糟糕的經濟,才是真正恐怖的開始


李東恩教授對目前韓國經濟狀況分析表示:"目前韓國經濟很有可能不會像金融危機時那樣,企業一下子崩潰,而是從結構脆弱的部分開始,給經濟帶來持續不斷的衝擊,導致崩潰。"

"目前韓國經濟在任何標準下都處於困境。'很快就會恢復'的樂觀論在韓國已經不多見。持'再觀察一段時間'觀望論的人也開始減少。擔心'情況會進一步惡化,衝擊會持續'的聲音開始籠罩韓國經濟界。"一位韓國媒體人告訴《鳳凰週刊》。

大部分韓國經濟學家和市場專家建議:現在無論以什麼形式,都必須採取先發制人的措施,目前應該找到韓國經濟的薄弱環節,儘快加以完善。

真正的問題是,韓國是否會利用這個危機來調適和改變。

在艱難度過疫情防控階段後,韓國將在世界經濟中處於何種位置,各國將如何看待韓國,可能將取決於韓國如何克服經濟危機現狀,迅速應對"後疫情時代"。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觀象臺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發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