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發光發亮 臨深城市卻正水深火熱?

一份《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再將深圳推上風口浪尖,莞惠因臨深一起被點名,僅惠州來說,有人稱3-5年內惠州將成投資熱點,有人稱惠州將迎新的增長極,貌似風光無限,然而實際上惠州樓市已是危機四伏,且不僅惠州,其餘兩個臨深城市東莞、中山樓市亦在叫苦。

7月惠州成交量超東莞中山之和

以7月三市成交數據為例,惠州成交量遠超東莞中山兩地成交量之和,這樣的成交量或與政策有莫大的關係,這三市中,僅惠州不限購,可無限吸納深圳客以及其他外地客。

深圳在發光發亮 臨深城市卻正水深火熱?

成交均價上東莞最高,中山其次,惠州最低。惠州的限價政策起了很大作用,16年10月出臺以來,惠州房價快速上漲的態勢被阻斷,三年來,都處於一個非常穩定的狀態,直至2019年6月底,惠州多個樓盤陸續上調備案價,將原有的限價政策撕開一道口子。但在龐大的市場潛在供應量面前,惠州房價或也難再次邁入大幅上漲通道。

深圳在發光發亮 臨深城市卻正水深火熱?

數據來源:中原地產

惠州、東莞、中山後市走勢均不樂觀?

2016年,臨深三市勢頭迅猛,2019年,已全部呈現萎靡之狀,三市成交量跌勢明顯,且對後市走勢並不樂觀。

惠州中原地產預判接下來市場走勢仍要持謹慎態度,潛在供應仍處洪峰;中山中原地產稱走勢仍是下滑,預計8月份網籤量還是回落;東莞中原地產表示認購市場降溫。購房投資預期降低,市場觀望情緒增濃。

惠州樓市壓力大 樓盤兩極分化明顯

具體到惠州樓市,2019年以來,市場已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多個樓盤上調備案價,但有更多樓盤推出特價房、低首付,大品牌也不例外,如恆大、龍光、新城、佳兆業、海倫堡等。且多個樓盤開盤當天去化率不足5成。

從單個樓盤月度成交量也可獲悉,樓盤間的差距愈加明顯,賣得好的樓盤月均去化可超200套,也有不少樓盤月銷量不足10套,單個樓盤月成交量超過50套即有希望上榜月度前十。

有業內人士直言,開發商已經感受到去化壓力,不得不採用優惠手法攬客,現在惠州至少有一半的樓盤有各種優惠活動。

未來三年 惠州隱形庫存至少在5000萬平米以上

壓在開發商身上的不僅僅是現有的去化壓力,還有未來的巨大的潛在供應量。

惠州中原地產總經理鍾志斌曾指出,惠州市場的特點,簡單一個字就是“大”,一方面成交大,惠州是大灣區成交量最大的城市,另一方面是供應大,惠州也是大灣區潛在供應量最大的城市。僅2019年下半年,惠州的潛在供應量便達到了1500萬平米。

深圳在發光發亮 臨深城市卻正水深火熱?

中原地產的市場預測報告裡提到,按照今年的土地出讓數據、新開工數據、以及房企佈局儲備量來推算,未來三年,市場隱形庫存至少在5000萬平米以上,這樣的體量可以滿足約50萬個家庭的購房需求,再加上市場的顯性庫存,對需求的承接力要求非常強。

“需求已經面臨見底的風險,新增的需求無法快速補充,儘管有城市群規劃利好釋放,客戶版圖在擴張,但市場仍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引導外需的方式和方法,灣區規劃更多隻是停留在概念的層面,不利於需求的快速積蓄和大量釋放,則形成一個成交的空洞期。”

鍾志斌預測,“惠州未來持續的、高量供應的壓力將難以緩解。所以惠州樓市會相對起伏波動一些,相對敏感一些。”

8月至今 惠州已有5宗地塊流拍

顯然開發商們已經嗅到隱藏在鉅額供應量下的危機,在拿地布點方面他們已有明顯變化,相比以往有地必拿,現在的開發商已十分謹慎。

8月至今,惠州已有5宗地塊流拍,其中一宗位於金山新天地核心區域內惠南大道附近。

“業界觀察人士指出,流拍多為無人報名參與競拍交易所致,惠州房地產市場的供求失衡,導致部分房企放慢拿地或者減速擴張。”這是南都在8月21日的報道。

可以預測,在接下來的土拍中,如非優質地塊,開發商們出手的幾率或將大大減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