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東漢名臣童恢及童恢馴虎?

笑看人生222222222222


董恢為東漢末年,群雄逐鹿的年代。

其出身無詳考,首次出現於史料記載,是在東吳佔回荊州後,以蜀漢宣信中郎之職隨費禕出使吳國。

彼時關羽失荊州,蜀漢略惶恐,而孫權氣勢正盛,劈面就評點蜀漢:你們那邊楊儀魏延不和,若諸葛亮不在了,當如是何?

費禕一時想不出什麼好辭回覆。

董恢上前回答:當下人才要緊,魏楊不過私怨而已,妨不著大事。我們目下的任務是抗擊曹操,不可以小節詘人才…

孫權一笑,不好再抨擊。

諸葛亮聽說此節,甚是讚賞董恢,把他召到自己身邊。

董恢再次出現在歷史上是在建興12年(公元234年)。某天侍中董允、尚書令費禕、中典軍胡濟一同約好遊玩,但董恢突然來訪。

董恢見高官董允已有約,準備告辭。但董允挽留他:我本來就是為和同道中人遊玩,你屈己來訪,我高興都來不及…

董允是蜀漢名臣,品性高潔,他重視董恢,一是平易近人,二是董恢的確入他的眼,他說董恢“屈己”,證明董恢在當時很受人矚目,名聲外揚。

從董恢的事蹟來看,董恢才思敏捷,辯論過人,所以能答費禕回答不出來的問題,而且回來後還被諸葛亮評為“知言”;而從後來董恢年少官微,董允、費禕等大臣還特意為他放棄出遊,認為他來拜訪是“自屈”,可以看出董恢大有名氣,而且無論才幹品行都受到了正直高潔的董允欣賞。


錢多多讀文史


童恢伏虎典故,出自東漢不其縣令童恢在任期間。

童恢之父童仲玉是當地著名慈善家,每逢凶荒年歲,都“傾家賑恤”鄉鄰。童恢初為州郡小吏,因“執法兼平”被司徒楊賜闢為幕僚。楊賜被彈劾將被免職時,幕僚散盡。童恢隻身入朝為楊賜申辯,使楊賜得以平反。幕僚們聞訊,全部厚著臉皮回來。童恢不恥與他們為伍,騎馬離開,受到輿論好評。

其後,他再次被公府徵辟,出任不其(今山東青島一帶)縣令。他以德化教育下吏和百姓,下吏稱職或百姓行善,他“皆賜以酒餚之禮,以勸勵之。”他鼓勵百姓男耕女織,使不其縣“一境清靜,牢獄連年無囚。”引來鄰縣二萬多流亡人口定居。

這些新歸附人口常遭虎患,於是設計生擒二虎。童恢聞之,趕去痛斥老虎:“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虎狼只應食六畜,豈可殘暴食人!我要依照王法判處你們:誰吃過人,自己低頭伏罪。自知錯誤者,自己號呼稱冤!”

奇蹟發生:“一虎低頭閉目,狀如震懼,即時殺之。”另一隻對著童恢吼叫申冤,童恢“遂令放釋。”此舉令“吏人為之歌頌。”

青州府舉薦他為政優異,童恢得以升任“丹陽太守,暴疾而卒。”

童恢為政,以德為先,故非吏人服之,猛虎亦服其德,良吏也!


2許雲輝


童恢,字漢宗,他是東漢時期的人物,其為琅琊郡姑幕人。他年輕的時候曾在州郡為吏,因為他執法公正,所以就受到了當時司徒楊賜的請來而被徵召。

楊賜出身名門——弘農楊氏,他的祖父楊震、父親楊秉均官至太尉。他本人同樣是朝廷名臣。

不過,後來楊賜被人彈劾而罷職,在楊賜順風順水的時候,他有很多部屬追隨,但他遇事後,平常那些圍著他的部屬卻都離他而去,不過好在還有童恢為他辯解。

後來楊賜得到平反,那些離開他的部屬又都回到楊賜身邊,那些部屬的表現說明了人心之現實。但這時童恢一沒有爭功,二沒有驕傲,反而離開了。因為這件事,童恢受到了人們的稱讚。

後來童恢做了一縣令,當時老百姓因有虎出沒,所以常常受到虎的傷害,於是下令捕虎。後來擒住兩虎,童恢就對虎罵道:

“天生萬物,人最最貴。虎狼應當吃馬牛羊雞犬豕六畜。傷了人的治罪。你們如果是殺了人的,就應當低頭認罪。自己認為沒有的,就應當呼號稱冤。”

兩隻虎聽後,一虎低頭閉目,露出恐懼之色,這隻虎的表現說明他傷了,所以就被殺。另外一隻卻望著童恢跳躍不止的叫,這隻虎的表現說明他沒有殺人是冤枉的,所以就被放了。

童恢馴虎的故事,感覺童恢作為名臣,以其正氣可渲染到虎,能讓虎通其言,確有過人之處。後來童恢因政績不錯就升為丹陽太守,然而最後他卻得了暴病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