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如果沒有遇到張良、陳平,他未來會怎麼樣?

富元製作


劉邦乃是漢高祖,大漢王朝四百多年基業的創始人。雖然他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自然是以天下為家業,風光一時。但是漢朝大業能夠成就也是離不開劉邦手下的一批人才。劉邦稱帝后有一次和群臣在皇宮聚餐時曾說:我之所以能夠成就霸業,離不開張良,蕭何,韓信的幫助。論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這等智謀我比不上張良;論鎮守國家,安撫百姓,安穩的向前線輸送糧食,保證後勤工作,我不如蕭何;論帶兵打仗,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而項羽只有一個范增卻不能重用,所以才會失敗。可見人才對大漢江山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除了漢初三傑,還有陳平這樣的謀士,他曾經六出奇計,幫助高祖安定天下。在劉邦死後消滅呂后勢力。那麼,如果沒有遇到張良和陳平,對劉邦會有什麼影響呢?

張良是韓國的貴族,祖輩曾當過韓國丞相。到他這輩秦朝勢大,家道中落,所以他一直致力於抗秦。早年就因偷襲秦始皇車駕而出名。而且傳說受到了黃石公的傳承,因此滿腹韜略,張良可以說是漢初最優秀最重要的謀士。因為張良在抗秦戰爭中和楚漢相爭中都是作為一個戰略指揮家的角色,他不像陳平偶爾的給劉邦一個精妙的計策不同。而是在劉邦成長的每一步都給出良策來應付不同的局面。從最初楚懷王派劉邦和項羽出擊咸陽,約定誰先入關中誰就可以稱王。劉邦在打宛城時,久攻不下,就想繞過去。張良提議夜間偷襲,圍困宛城,這才把宛城佔領。後來打到打嶢關,嶢關易守難功,是通往咸陽的最後一道關隘,張良提議收買了守城的將軍,送去了大獎金銀財寶,使敵人放鬆警惕,然後出其不意將其擊敗。這才使劉邦先於項羽進入關中,隨後張良建議劉邦約法三章,約束軍隊,不劫掠百姓,不毀壞宮殿,收斂財物。這給秦地百姓留下很好的印象,為日後劉邦經營關中起到了良好作用。

項羽入咸陽後,得知劉邦欲稱王,很是

生氣,就要攻打劉邦,這時劉邦手足無措。還是張良獻策劉邦,在弱小的時候不宜與強大的敵人硬碰硬,於是劉邦告訴項羽的手下項伯他毫無稱王之心,在咸陽對百姓,財物秋毫未犯就是等著項羽入關呢。然後劉邦只帶了百來個人去赴項王的鴻門宴,這都是張良對項羽性格的精準拿捏,知道項羽婦人之仁,所以才讓劉邦主動示弱。這才解決了劉邦迫在眉睫的危機。

後來劉邦被項羽封到偏僻的地方,劉邦十分氣憤,就想和項羽決一死戰。還是張良提出了暗渡陳倉的策略,讓劉邦把明面上東進的棧道給燒燬,以此麻痺項羽,然後韓信帶著兵馬從陳倉小道奇襲關中,最終佔領關中地區,獲得了與項羽爭霸的資格。

在劉邦兵敗下邑之際,張良巧妙的運用的項羽和他的手下九江往英布和猛將彭越之間的矛盾,他們都是因為在利益分配方面對項羽心懷不滿,與之產生隔閡,而張良正好運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對他們進行策反,同時讓韓信領兵北上擴大地盤和兵力。有了這三支極為重要的武裝力量,就為之後一直到垓下之戰的戰略奠定了基本形式。

綜合以上張良對大漢建立所起到的不可替代作用,即使劉邦身邊也有不少謀士,如陳平這樣的謀士不能說不優秀,他曾經也幫助過劉邦擒拿韓信,解滎陽之危,解白登之危,也是立下了不錯的功勞,不過和和張良的

決勝於千里之外的謀略和眼光,以及張良最後功成身退,淡泊名利的智慧相比還是遜色了不少。若是劉邦沒有張良,天下人知不知道還有劉邦這等人都不好說。


古今談笑間


毫無疑問,張良、陳平在劉邦楚漢爭霸開創漢朝的過程中是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張良作為劉邦第一謀臣,為劉邦出謀劃策,數次救劉邦於危難,堪稱帝師。陳平為劉邦獻六大奇計,離間項羽與范增的關係,讓項羽自毀長城,把范增趕走,最後還當了丞相,同樣是功不可沒。

可我們也要看到,張良在沒有遇到劉邦前,數次設計刺殺秦始皇,都沒有成功,只能四處逃命。陳平未得劉邦賞識前,盜嫂受金,聲名狼藉。他們的命運都是在遇到劉邦後才發生了改變,可以說不是他們成就了劉邦,而是劉邦成就了他們。

劉邦在評價張良等人時也曾說過:“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這說明劉邦對自己的認識還是清楚的,他最大的才能就是善於發現人才,會用人才,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只要善於發現人才,即便劉邦沒有張良、陳平,一樣也可以挖掘別的人才,一樣能得天下!





寂寞一刀本尊


以劉邦的政治智慧和廣博的胸懷,沒有陳平張良,一定會任用趙平錢良,或者孫平李良,劉邦是連敵人和老百姓的意見都能採納的人,又豈能失了陳平張良就帝業夭折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