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

記者:拉加扎西[青海廣播電視臺]

受訪者:喬得林[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管委會主任]

時 間:2018年10月

地 點:黃南同仁

淺談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

  • 圖:喬得林

拉加扎西:喬主任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我的採訪。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是中國少數民族地區首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立這樣一個實驗區意義何在?

喬得林: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增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文化生態環境正發生急劇變化。《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確定10個國家級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區”。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國逐步設立了21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設立國家級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加強文化生態保護,對於優化熱貢文化生態環境,保護熱貢文化遺產,提升當地群眾的文化自覺,激活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推動熱貢地區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增進藏、漢等多民族團結,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拉加扎西: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於2008年設立,至今已走過10個春秋,它帶來了哪些方面的顯著變化?

喬得林:帶來的變化很多,主要有這樣幾點:一是拓寬了熱貢藝術傳承渠道,壯大了傳承群體。通過保護區建設,打破了熱貢藝術“傳內不傳外、傳僧不傳俗、傳男不傳女”的舊有觀念,從家族封閉式傳承走向了開放式傳承,傳承基地增多、傳承渠道多元化、傳承區域拓寬。二是改善了傳承環境,增強了文化自覺。民眾共同守護精神家園、弘揚民族文化的意識強烈,傳承氛圍愈加濃厚,呈現出村莊之間、藝人之間競相傳承,創新發展的良好態勢。三是規範了項目傳承,提升了項目品質。藝人們的保護,傳承意識增強,從而使其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精品意識、品牌意識、創新意識明顯增強。四是培育了文化品牌,提升了熱貢文化知名度。熱貢文化、熱貢藝術、唐卡之都的品牌基本形成,熱貢藝術逐漸走出了省門、走向了世界,熱貢藝術在海內外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已成為對外傳播青海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張金名片。如今,同仁縣隆務鎮有“熱貢唐卡”、年都乎鄉有“熱貢堆繡”、同仁縣有“熱貢藝術”、尖扎縣有“五彩神箭”,都先後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同仁縣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命名為“中國唐卡之鄉”;保護區被國家質檢總局命名為“全國熱貢文化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五是提升了文化旅遊收入,帶動了群眾脫貧致富。熱貢藝術品銷售收入及文化產業收入從2011年的2.4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7.8億元,熱貢文化從業人員從2011年的1.31萬人增加到2017年的4.16萬人。六是增強了社會責任,維護了民族團結。通過教育引導,藝人們在致富的同時,社會責任感也不斷增強,免費開辦幼兒園,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同時不分民族、不分鄉村地對學校、貧困群眾進行慈善捐贈,在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帶動鄉村文明建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拉加扎西: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以唐卡和藏戲最為出名,在產業化發展帶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同時,我們應該如何實現在“生產性保護”原則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喬得林:在生產性保護工作中,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活態傳承原則,堅持保護傳統工藝流程的整體性和核心技藝的真實性原則,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服從保護原則,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原則,堅持依法保護、科學保護。

拉加扎西:通過十年的保護,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工作主要積累了哪些值得推廣的經驗?今後工作還要面臨哪些問題?我們當前的對策性思路有哪些?

喬得林:主要經驗,一是健全的工作機制是做好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的基礎。我們成立了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形成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教育局、扶貧辦、民宗局、人社局、市場監管局、旅遊局都積極投入到非遺保護傳承之中。我們成立了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管委會,專職負責保護區建設,制定了《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傳習中心認定與管理辦法》《黃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使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的各項措施能夠及時落實、高效運行。二是政策引領為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指明方向。把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納入到青海省和黃南州“十二五”“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藏羌彝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列為地方重點文化項目進行謀劃和部署,形成多維度推進的政策集成體系;完成了《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總體規劃實施方案》的編制,明確了保護區建設的目標任務,細化了保護區建設各階段的工作指標。三是融入全局工作是做好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的重要渠道。我們將保護區建設及非遺保護傳承工作與精準扶貧、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旅遊發展、國家品牌建設、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相結合,通過文化扶貧、文化生態整體性保護、非遺旅遊線路建設等一系列措施,促進保護區建設。

當然,我們也面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是理論研究工作缺乏。隨著生態區保護建設工作的推進,熱貢藝術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但是熱貢文化的歷史淵源、文化形態、特徵、價值等一系列理論問題,在學術界還沒有形成有分量的學術成果,加之生態區沒有配備從事非遺理論研究的機構和專業人員,熱貢文化並沒有從理論方面得到提升,影響著生態區保護規劃的實施。二是保護傳承任務艱鉅。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熱貢藝術唐卡、泥塑、堆繡、木雕,石刻技藝、刻板印刷技藝等傳承有序,保護現狀良好。但民俗類非遺名錄項目後繼乏人,保護傳承現狀很嚴峻。三是地方財力小,建設規模大。投資與建設的矛盾突出。資金匱乏是影響生態區文化生態保護建設的最大難題。目前,生態區處於瀕危的民族民間珍貴文化遺產眾多,實施文化保護和傳承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特別對於黃南州這個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是嚴峻的挑戰。

對於以上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也有一些化解問題的思路和舉措。首先是協調省內研究機構和高校,開展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相關學術和政策研究,深入研究熱貢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文化價值。對熱貢文化的歷史與現狀、文化與社會價值、傳承發展與開發利用進行深入研究,為保護區的發展提供學術支持;加強文化智庫建設,聘請國內文化專家、整合社會各方研究力量關注我州保護區建設,把專家“金點子”轉化成創意產品、政府決策,廣泛聽取專家對保護區建設的頂層設計、重要戰略、重大決策的建議意見。二是繼續發揮非遺傳習中心、非遺宣傳展示點以及非遺示範戶的人才培訓功能,不斷壯大非遺傳承人群隊伍;加強對非遺傳習中心、非遺宣傳展示點以及非遺示範戶的有關人員的文化理念、業務素養、專業技能培訓,提升整體能力和水平;加大對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民間工藝大師等的關懷支持力度,建立健全非遺傳承人的保護激勵機制,發揮好黃南得天獨厚的人才優勢,引導他們為非遺保護傳承及保護區建設貢獻力量。三是多方爭取建設資金。加大向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申報保護區建設資金力度,積極申請落實《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的指導意見》中的相關政策,同時引導各級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及各地文化企業家等社會資本參與保護區建設及非遺保護傳承工作。

拉加扎西:隨著黃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四級名錄建設工作的推進和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相關規劃的實施,熱貢藝術的傳承群體對傳統文化遺產認識上有什麼樣的變化?代表性傳承人的作用發揮情況怎樣?

喬得林:熱貢藝術的傳承群體對傳統文化遺產的認識可以說不斷提升,對它的歷史性、遺傳性以及現實性、變異性進行了很好地詮釋。具體表現在對熱貢藝術的保護和傳承方面,將熱貢藝術從以前的僅為宗教用品的認識轉變為文化藝術的認識,將熱貢藝術從以前單純的謀生手段轉變為文化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將以前自身定位為“匠人”轉變為非遺的傳承人,既將熱貢藝術長期形成的核心技藝進行保留,又吸取工筆畫的技藝進行創新、發展,既延續熱貢藝術宗教題材的內容,又吸取現代新元素為創作內容。

代表性傳承人在非遺保護傳承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目標責任書,每年履行他們在非遺保護傳承的義務和責任,以“尊重傳統、合理創新”的原則,開展非遺名錄項目保護傳承工作,要求傳承人規範傳習、帶好學徒,把數十年的從藝技能、經驗、體會口傳心授給學生,做到代代相傳。特別是部分代表性傳承人創建了非遺傳習中心,免費招收學生,進行非遺名錄項目技藝的培訓、傳習。同時,傳承人通過舉辦熱貢藝術展,將熱貢藝術推向全國、推向世界,相繼在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以及除新疆、寧夏等省區外的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大中城市舉辦個人畫展,並在歐洲、北美洲、東南亞各國舉辦熱貢藝術畫展,進一步提升、擴大熱貢藝術的知名度,促進熱貢藝術的保護與傳承。

拉加扎西:熱貢文化傳承人這幾年先後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個城市以及美國、法國、日本、新西蘭等多個國家舉辦了熱貢藝術畫展,真正加快了“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請問喬主任,政府相關部門現在出臺的支持措施有哪些?

喬得林:首先,黃南州委、州政府把熱貢藝術作為黃南州對外宣傳的金名片,在各種對外活動中,都將熱貢藝術畫展作為重要的內容,並由政府不定期地組織舉辦大型熱貢藝術畫展。二是通過向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申請保護區宣傳補助資金的方式,對舉辦熱貢藝術畫展給予資金支持。三是牽頭主辦熱貢藝術畫展,還通過聯繫協調畫展舉辦地的文化部門,給予相關的支持。

拉加扎西:目前黃南州已在國內開設了200家唐卡展銷窗口,熱貢藝術品銷售收入及文化產業收入從2011年的2.4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7.8億元,那麼,未來熱貢文化產業該如何發展?

喬得林:熱貢文化產業的發展將在現有的基礎上,按照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前景,結合大眾藝術品市場及旅遊市場的需求,不斷設計研發更多的文化藝術產品和旅遊商品。特別是向生活化、精品化方向發展,突出熱貢文化產品的藝術屬性,擴大熱貢文化產品受眾,滿足廣大藝術品愛好者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拉加扎西:繼在黃南藏族自治州設立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後,目前文化部又在果洛藏族自治州設立了格薩爾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以及在玉樹藏族自治州設立了藏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請問喬主任,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在國家藏羌彝走廊、“一帶一路”建設中應該走什麼樣的特色發展道路?

喬得林:我們將緊抓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把非遺保護傳承與精準扶貧相結合、與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相結合、與民族團結進步相結合、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相結合、與國家品牌戰略相結合、與保護知識產權相結合、與質量標準體系建設相結合。

通過開展非遺名錄項目核心技藝搶救性保護,創建非遺傳習中心,推動熱貢藝術進學校、進課堂,開展非遺保護理論研究,強化對外宣傳等工作,不斷壯大非遺保護傳承人群,完善保護傳承方法,系統、全面地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充分挖掘整合當地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等資源,以“熱貢藝術”為軸心,突出唐卡、堆繡、泥塑在發展文化產業中的核心地位,豐富文化產品,促進保護成果轉換,大膽積極探索保護、傳承傳統文化與帶動農牧民增收的有效路徑和方法,推進農牧民群眾增收。我們還將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之中,強化對外宣傳工作,在國內外舉辦熱貢文化宣傳活動,積極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遺產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實現保護傳承文化遺產與發展地方經濟雙贏。

來源:《黃南文化訪談錄》青海民族出版社 2019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