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六和董事長劉暢:創新的本質是尋找新的希望

10月21-22日,2020(第四屆)天府論壇在成都舉行,活動以“雙循環·雙城記—大變局時代的未來”為主題,與國內外企業家、專家學者共同研討國家新戰略之下的時代機遇。

10月21日下午,新希望六和董事長劉暢作為“未來大會”主講嘉賓,以《在希望的田野上》為題,向與會300多位嘉賓分享了新希望六和在川渝的投資佈局、科技農業“雙循環”的創新理念與未來的新商業戰略。

談川渝佈局:

既要振興川豬,還要向世界傳遞川味

“我們是一家四川企業,我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但我爺爺是重慶人。”劉暢簡單的一句話,就把新希望和四川、重慶的關係抖得清清楚楚。她和記者的交談,也從演講時的普通話切換到了成都話,親切地談起了新希望在川渝的新佈局、新思考。

大會的主題是雙循環,而就農牧與食品行業來說,劉暢提到了“內圈和外圈”的概念。新希望在重慶正在新建大型飼料廠,“由於下游養殖被高度集中,所以飼料有很大增量,同時新希望在川渝的生豬養殖量非常大,這也是對內的需求。” 她認為,內圈就是能力圈,指的是公司具備大量供應鏈的能力、動保、育種、體系化的組織能力以及快速打造人才等一系列能力,將此與產業本身結合起來,覆蓋到新的領域。

而對“外圈”又有何謀劃呢?“我們不僅有保供的責任,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把四川的美味傳遞出去!”劉暢以川菜做比,其產業的國際化核心就體現在可以標準化的火鍋上,讓火鍋走向全國、全世界,川渝兩地的優勢得天獨厚,因為這裡有全世界最大的火鍋供應鏈體系。她還透露,新希望合夥人企業“川娃子”就擁有自主研發的大型火鍋底料機械生產體系。

內外雙循環的格局下,新希望在川渝佈局的重點領域圈定在了現代農業、醫療健康、數字經濟、生態環保、文旅融合等方面。

談未來科技:

再提“五新”,要創出“新”商業未來

對於一個立志做到基業長青的企業而言,創新意味著什麼?劉暢坦言:創新一定是被逼出來的,當傳統企業面臨巨大憂患之時,不能簡單模仿互聯網企業,必須不斷進行創新,必須要走出自己的新商業之路來!

“新經濟、新零售雖火,但這些‘新’跟公司主營產業相隔十萬八千里。”演講中,劉暢再提“五新”戰略,要以此讓舊的商業體系迭代,包括任用新青年、擔當新責任、佈局新賽道、轉換新機制、探索新科技。對於五新戰略, 劉暢總結道:“創新的本質就是尋找新的希望,我們叫新希望,所以我們有責任持續地去創新,這也是我們能得到持續發展的根基。”

為呼應分論壇的“未來”主題,她還揭秘了新希望六和重倉於未來的一系列新科技:

第一是育種科技。此前豬芯片一直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非瘟為產業帶來歷史性的變革,迫使中國必須擁有自己的豬芯片。今年底,我們的生豬數量將達到800萬頭,未來會多達幾千萬頭,滿足豬芯片的海量樣本需求。”

第二是動保科技。動物的健康生長需要精準飼餵。新希望六和的小豬在兒童期的飼料就分成11個階段,公司通過精確的計算和品種的優選優育,最終達到效率的提升。

第三是全球供應鏈。公司在全球構建了具有韌性的供應鏈體系,滿足了每年2000多萬噸飼料的原料需求,會通過持續的技術研發,儘可能降低對大豆蛋白的依賴。

第四是大量運用大數據和智能養殖技術。如軌道測溫機器人、智能保溫設備、“鏟屎機器人”、“人物車智能追蹤和消洗設備體系”等。

最後是領先的生物環保技術。養豬已經變成了土地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產業。新希望六和採用種養循環的設計,不僅是把生豬養殖產業做起來,還持續改善周圍環境,通過新技術,給舊的產業帶來了新的變化。

談青年幹部:

處於重要戰略時期,對團隊的信心很足

9月底,新希望六和選舉張明貴為公司第八屆董事會執行董事長,這是公司歷史上第一次設置和聘任執行董事長。第一次設置執行董事長職位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兩人如何分工?對此,劉暢娓娓道來。

“設置這個職位要歸因於‘五新’戰略。這個戰略強調新青年,指的不只是我一個人,傳承靠的是一幫人。”她坦言。

“好像照鏡子,能隨時看自己的長短。我們是一起成長起來的,明白如何取長補短。基於彼此的瞭解,我們一起搭檔是有基礎的。我理解我和他不是上下級的關係,而是互相商量的關係。”劉暢說。

“他有很強的領導力,體現在一往無前的做事風格上。”劉暢解釋,張明貴善於做團隊溝通和認知達成,而這在組織變化迭代中必不可少,“怎麼讓團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很多公司做得不夠好,這恰好是他所擅長。他此前在房地產行業的經驗可以移植到養豬上,這是公司在重要的戰略時期,做出的重要的人才迭代集體工程。”

在她看來,自己接班7年來,與其說“執掌”,不如用“成長”來概括更為合適。“得益於我們的傳承做得比較早,這些人與你一起經歷過笑與淚,大家有非常強的親近感和信任感,安全感會越來越強,會互相兜底,因此對團隊的信心很足。我們不是一個人說了算,而是一個大家協同成長的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