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去剛兌之勢愈演愈烈,投資人如何應對?

隨著P2P網貸不斷出清,在行業局勢逐漸穩定和風險降低的情況下,一些投資人又重新點燃了對P2P投資的熱情。只是經歷過雷潮的慘烈洗禮和監管的持續引導整頓,網貸市場正在變得更加成熟,比如越來越多的平臺意識到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剛兌無疑是飲鴆止渴,而投資人未來也要逐漸接受風險自擔這一事實。

P2P網貸去剛兌之勢愈演愈烈,投資人如何應對?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此前P2P網貸能夠對普通投資人產生巨大吸引力的原因除了其相對較高的收益,還有不少平臺明裡暗裡承諾的“兜底”。這也難怪部分投資人天真地將P2P網貸投資誤當成了銀行一樣的高息存款。只是,隨著去剛兌的大勢已起,行業正在步入風險自擔時代,作為投資人也應該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念,正視投資風險問題。

就在2019年1月31日,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和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聯合發文,要求轄區內網貸機構,在其PC端官網、APP、微信小程序等官方提供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服務的網絡渠道時,立即彈出醒目的“網絡借貸為自願,出借資金須謹慎。風險意識記心上,本息損失皆自擔”警示語。

事實上,早在2016年8月24日監管下發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就有相關的要求。其中文件的第十四條指出,

參與網絡借貸的出借人,應當具備投資風險意識、風險識別能力、擁有非保本類金融產品投資的經歷並熟悉互聯網。

而在文件第十五條的參與網絡借貸的出借人應當履行的義務中,就包括:

出借資金為來源合法的自有資金;瞭解融資項目信貸風險,確認具有相應的風險認知和承受能力;自行承擔借貸產生的本息損失等。

雖說此前因為長期缺乏監管,造成行業內魚龍混雜,充斥了不少的偽平臺和違規的問題平臺,以及大量偽造項目信息,造成投資人難以分辨真假的局面,但監管對投資人風險教育的重視卻值得我們深思,即對於出借人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應具備投資風險意識,具有相應的風險承受能力。

回首網貸野蠻生長的數年中,兜底可以說是行業常態,但2018年中爆發的雷潮讓投資人和平臺都意識到,“投資的本質是風險定價,一個兜底剛兌的投資市場必然是扭曲而無法長久的。”

當然,行業人士表示,“打破剛兌並不意味著就是高風險”,今後投資人真正需要注意的是樹立起風險意識,理性認識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選擇平臺時謹慎對待,比如瞭解平臺的真正實力、背景、合規性,以及平臺的信息披露尤其是借款項目的信息披露等。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謹慎出借,終將收穫穩健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