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市醫療秩序全面恢復,醫院門診量及住院人數明顯增加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自3月中旬起,平頂山市各大醫院在做好科學防控的基礎上,開始逐步有序恢復正常醫療服務。


現在,越來越多的患者想到醫院看病,心裡又不免有些許擔心:去醫院看病安全嗎?醫院的診療服務都恢復了嗎?


昨天,記者在市區部分醫院採訪瞭解到,醫院的門診已全面恢復,門診量及住院人數有了明顯增加,醫院正在努力做到防控與收治兩不誤。


01

門診全面恢復

篩查層層把關


昨天上午8時許,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樓前廣場的“入口”通道上,手持測溫計的保安對著每一個通過的就診者測量體溫後,就診者魚貫而入。旁邊設有預檢分診點,提示牌提示“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有流行病學史的患者請到預檢分診點就診”,有部分患者在預檢分診點前排隊,間距保持1米以上。


門診大廳入口,有兩名護士對前來就診的普通患者再次測量體溫,體溫正常且通過行程排查者,方可進入門診就醫。所有人進出門診的通道是分開的,右邊進,左邊出。


門診大廳裡,各收費窗口處大家排隊井然有序,保持著一定的間距,部分就診者坐在按摩椅上等候。76歲的王大媽坐在按摩椅上等老伴,她舉起患病的左手,說:“春節期間,我的手就開始疼了,因為疫情一直沒敢來看。之前讓老伴先到醫院看看情況,這才來的。”老伴回來,王大媽拄著柺杖起身,跟著老伴一起往骨科門診走去。


門診四樓東頭有腎病風溼免疫科、內分泌代謝科等多個科室的診室,就診者先要在分診臺前掛號,然後等候就診。每個診室門口都有候診的患者,分診護士不時到候診區巡視,提醒候診人員戴好口罩,相互間保持距離,不扎堆。


內分泌代謝科一間診室門上貼著一則來自市醫保局的通知,大意是:2月份沒有正常取藥的市直職工重症慢性病患者,可於2020年4月1日至4月30日進行補開,4月30日後將不再處理。


該院門診部主任高菲說,目前醫院所有門診已全面恢復。隨著門診患者逐漸增多,4月20日的門診量已突破2000人次。


市第二人民醫院同樣重視對入院就診病人的篩查,病患出入通道分開,入口處專設有測溫區,所有就診患者須先到預檢分診處分診後方可就診。在預檢分診處,醫護人員會為就診者測量體溫,採集身份信息進行大數據排查。隨後,就診者持分診卡前往各診室,在自助掛號機上掛號,等待候診屏叫號,有序就診。

該院門診部主任吳桂榮說,就診時,醫生會對患者測量體溫並詢問流行病學史,患者還要籤一份就診承諾書。“這是為了確保病人安全,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放鬆。”


吳桂榮說,近段時間,疫情期間積聚的就醫需求上來了,門診量逐漸增加,目前已接近疫情發生之前的水平。為了滿足市民的就醫需求,該院的預檢分診室目前已增至4個,其中第4個分診室是為前來取藥的慢性病患者、前來孕檢的孕婦及健康體檢者專設的。


吳桂榮也提醒市民,該院預檢分診處上午7點半就開始上崗了,一般上午就診患者較多,下午就診患者較少,請大家注意錯峰就診,特別是慢性病患者、孕婦等。


02


急診從未中斷

醫護更加忙碌


昨天上午8點多,市一院急診科大廳一派忙碌的景象,有兩名病人躺在推車上等待就診,預檢分診臺的護士分別為病人及陪護人員測量體溫。急診搶救室裡,急診科主任段肖亮正和醫護人員全力搶救剛被救護車拉來的一名車禍傷者。


該院急診科護士長孔巧紅說,每進來一名患者,護士都要對患者及其陪護測量體溫;對於胸痛、卒中等急危重症患者,和之前一樣走急救綠色通道。如果急危重症患者有發熱症狀,在搶救的同時會抽血檢測進行篩查。


市二院急診科大廳裡也設有預檢分診臺,對於急診病人首先要測量體溫並採集身份信息,並與國家衛健委的大數據平臺(新冠肺炎確診及疑似病例數據)進行比對。該院急診科護士長聶鵬說,為了做好急診的預檢分診,我們的分診護士從兩個人增加到4個人。對於可疑病人或發熱病人,我們會與普通急診病人進行隔離處置。


聶鵬說,為了保護醫護人員和病人的安全,疫情期間,該科專門設了一間隔離搶救室,對於胸痛、卒中等急危重症患者,在沒有時間做篩查的情況下,會直接送入隔離搶救室,醫護人員做好個人防護,會以最快的速度進入搶救狀態。


03


住院一個陪護

探視仍被限制


“蠻方便的,只用5分鐘就辦好了。”昨天上午9點多,市一院內分泌代謝科病房的護士站,戴著口罩和墨鏡的沈建莊拿著剛辦好的住院手續,輕鬆說道。


為什麼住院手續會辦得這麼快?沈先生說,他的手機上下載了市一院的官方APP,直接通過手機辦好了電子住院證,不用去窗口排隊繳費,直接在手機上繳的費,然後來病房護士站打印出來電子住院證就可以了。


市一院醫教部主任趙武斌說,目前醫院正在推行電子住院證,入院登記、入院通知、確認入院、押金繳納、費用查詢等都可以通過醫院的官方APP來完成,患者辦理住院更加快捷。據市一院內分泌代謝科護士長馬沛介紹,

根據上級有關部門的要求,目前對於住院病人仍限制陪護並謝絕探視。


對於確需陪護的病人,原則上只允許一人陪護,陪護需要辦理陪護證。護士每天要數次監測患者及陪護的體溫,確保病房環境的安全、舒適。


昨天上午11時許,市二院新建病房大樓前,有數名保安對出入的病人陪護查驗陪護證後,方允許他們進入。


據該院醫教部主任段玉龍說,對於需要住院的病人,如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或疫區接觸史,需要做重點排查,接受核酸檢測和胸部CT檢查後方可入院。


目前,醫院限制陪護人數,一個病人只允許辦一張陪護證,病房護士每天要數次對病人及陪護監測體溫,以確保安全,同時探視病人仍被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