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風雲》第100回徐樹錚誘殺陸建章 馮玉祥憤不怒聲色


《軍閥風雲》第100回徐樹錚誘殺陸建章 馮玉祥憤不怒聲色

《軍閥風雲》第100回徐樹錚誘殺陸建章 馮玉祥憤不怒聲色

段祺瑞重新掌權後,加緊推行武力統一政策,實行軍事專制統治。為此,他飲鴆止渴,指使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等親日派官僚出賣中國主權,以各種名目和方式向日本借款,總數達三億八千萬日元。日本的目的是為了組織中日兩國經濟圈,在戰後的經濟競爭中排擠英美勢力。段祺瑞將這些借款幾乎全都用於編練和裝備參戰軍、擴充皖系實力、組織“安福俱樂部”等皖系“事業”上了。

段祺瑞在對外賣國的同時,對內實行獨裁和專制。當時,作為一個“民國”,不能沒有國會。可是,原有的國會是他假張勳之手迫使黎元洪解散的,毫無疑問,他是絕對不允許恢復這個國會的。那麼,就改組國會吧,又苦於無法律根據,無法進行。

正當他無計可施時,舊進步黨首領梁啟超積極追隨段祺瑞,以研究憲法相標榜,組織了一個--憲法研究會,也稱之為“研究系”。馬上急段祺瑞之所急,編造了一個所謂“法統中斷論”的謬論,設計了所謂恢復法統的辦法,這就是沿用民初的先例,召集臨時參議院作為過渡性的立法機關,由這個立法機關修改國會組織法和參、眾兩院議員選舉法,根據這些新法再召集新國會。

研究系替段祺瑞出的這個主意,也有自己的打算。它想利用與段祺瑞合作的有利時機和地位,佔據議會中的多數席位,左右政局,操縱內閣。這是重溫議會政治的舊夢。段祺瑞對這個辦法是如獲至寶。但他與梁啟超是同床異夢,他所感興趣的是由各地方當局指派,可以藉此機會排除異己,清除國民黨人,製造一個完全由自己控制的立法機關。因此,7月20日,國務院遷回北京舉行的第一次國務會議就採納了梁啟超的意見,並飭令各省派代表,組織臨時參議院。

段祺瑞的如意算盤一開始就遭到了孫中山的堅決反對。孫中山在廣州號召擁護臨時約法,矛頭直指段祺瑞及其北洋軍閥。

並一針見血道:

“段祺瑞引用段芝貴、倪嗣沖這些復辟派做討逆軍統帥,以逆討逆,忠奸不分。今天的中國,不是復辟與共和之爭,而是真共和與假共和之爭。今天真復辟者少,假共和者多。”

為此,孫中山在廣州組織了非常國會,成立了護法軍政府,並當選為大元帥,宣佈段祺瑞為民國叛逆。這時,段祺瑞正擺著不可一世的架式,除了日本主子之外,誰都不放在限裡,氣焰十分囂張。孫中山摸了這個“北洋之虎”的屁股,使他十分震怒,氣沖沖地逼迫馮國璋下令通緝孫中山。

早在1917年8月段祺瑞就作了奪取湘、川的部署。

任命傅良佐為湖南督軍,代替了與護法軍政府有關係的湖南督軍譚延闓;

任命吳光新為四川查辦使。

同時,命王汝賢率八師、範國璋率第二十師開進湖南,任湘南正副司令準備南下作戰。北洋軍源源不斷開進湖南,引起湖南各界的強烈不滿。在督軍譚延闓的指使下,零陵守使劉建藩於9月18日宣佈護法獨立。周偉、宋鶴庚也佔據寶慶響應,以示反抗。

於是,段祺瑞便藉口訴諸武力,挑起內戰,開始他的第一次南伐。

10月6 日,北洋軍與護法軍在湘潭西倪鋪打響,“護法戰爭”正式開始。

北洋軍相繼攻佔衡山、寶慶之後,段祺瑞計劃由此進軍兩廣,佔據四川和雲貴,三、五個月平定西南。

就在這時,戰局突變。中國的中南、西南地區,英、美一直視為它們的勢力範圍,以日本為靠山的段祺瑞向這裡擴張,它們是不會允許的,更不會無動於衷。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一方面看著英、美的眼色行事,一面也感到皖系勢力的擴張是對自己的威脅也表示不滿,並設法拆臺。

在前線作戰的王汝賢和範國璋本是接近直系的人物,他們在幕後力量的推動下,以士兵厭戰和傅良佐支援不利為由,於11月14日發出主張停戰撤兵的電文,並先退兵長沙。剛上任的湖南督軍傅良佐也見勢不妙,當晚趁著朦朦的夜色,攜印登艦逃跑。段祺瑞一怒之下,免職查辦傅良佐,令王汝賢以總司令代行湖南督軍,妄圖挽回敗局。可是,王汝賢也步傅良佐後塵,由長沙退往嶽州,湖南為湘粵桂聯軍佔領。四川的戰局也急轉直下,吳光新率領的北洋軍,在重慶被川軍第五師師長熊克武包圍繳械,吳光新也落荒而逃。

這些,使身為總統的馮國璋沾沾自喜,他還希望高級顧問陸建章勸阻外甥女婿馮玉祥對南方用兵,讓段祺瑞吃了一悶棍。

在北洋集團內部,與袁世凱、段祺瑞、馮國璋、徐世昌、張作霖等元老級人物相比,官至陸軍次長、國務院秘書長的徐樹錚只是個小字輩。時人有“大徐”“小徐”之謂,前者指徐世昌,後者即指徐樹錚。不過,“小徐”才氣過人,足智多謀,是段祺瑞最信賴的智囊和助手。


《軍閥風雲》第100回徐樹錚誘殺陸建章 馮玉祥憤不怒聲色

徐樹錚,字又錚,1880年生於安徽蕭縣。早年投靠袁世凱但沒被青睞,反而被段祺瑞賞識,成為段祺瑞帳下的重要人物。1905年,段祺瑞保送他去日本軍官學校步兵科學習,27歲回國後,由於他才幹出眾,成為段祺瑞的得力干將,段祺瑞甚至將公文批閱都由徐樹錚主持,可見段祺瑞對他的信任。正因為段祺瑞的重用和賞識,徐樹錚飛揚跋扈,目中無人,在段祺瑞執政時期,呼風喚雨,權傾朝野,親手導演了一樁樁在民國史上令人不齒、頗具影響的著名事件,引人矚目。其中有一件曾經轟動一時,那就是暗殺重臣陸建章。最終落得未能壽終正寢的可悲結局。

1917年冬,段棋瑞派馮玉祥率領軍隊支援福建,但馮玉祥到浦口便按兵不動。不久之後,段祺瑞又派他去湖南,同樣馮玉祥也在中途停止行動。這一切,徐樹錚懷疑都是陸建章背後搞的鬼、使得壞。

陸建章,字朗齋,安徽人。早年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後投靠袁世凱擔任要職。陸建章在任期間,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肆屠殺革命黨人、進步人士及廣大群眾,被稱為“陸屠夫”。而陸建章與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更是積怨已久。1914年,當時的陸建章任陝西都督,擁護袁世凱稱帝。這直接影響到了段祺瑞的利益,因此段祺瑞與徐樹錚竭力反對袁世凱稱帝,並暗中促使陝南鎮守使陳樹藩將陸建章驅逐出陝西。後來,有人告訴陸建章,陳樹藩的叛變實為段祺瑞所為,陸建章從此對段祺瑞恨之入骨。

陸建章十分欣賞馮玉祥,不僅視為心腹,還把自己的外甥女嫁給了馮玉祥,馮玉祥當時在灤州起義失敗被捕後,也是在陸建章的幫助下才僥倖逃脫的。並且,在鎮壓張勳復辟這件事上,段祺瑞和陸建章的主張意見相左,針鋒相對。段祺瑞和徐樹錚主戰,而當時身為總統府高等顧問的陸建章則力勸馮國璋搞“和平統一”,這使得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胎死腹中。

於是,陸建章和段祺瑞、徐樹錚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剛巧還有一個人想置於陸建章死地。這人叫倪嗣沖,他當時擁立張勳復辟,張勳失敗以後,倪嗣沖投降段祺瑞,併吞並了張勳原來的軍隊,實力大增,一時間趾高氣揚,得意忘形。他這樣的囂張氣焰引起了陸建章的不滿,隨後陸建章組建“安徽討倪軍”,把倪嗣沖給打敗了。

1918年,各大北洋軍閥在天津召開軍事會議,討論總統選舉以及在南方作戰的問題。當時的代理總統馮國璋,暗中想要陸建章來天津幫他說服曹錕,以此打擊段祺瑞的勢力。而這次會議,正好給倪嗣沖、徐樹錚等人一個絕佳的誘殺陸建章的機會。

6月14日,徐樹錚打電話邀請陸建章,說有要事相商,陸建章雖有遲疑但考慮徐樹錚不敢明目張膽的對自己下手,因此便答應了。到了徐樹錚的司令部以後,陸建章這位曾經殺人如麻的“陸屠夫”在毫無戒備之下,被槍殺在徐樹錚的後花園中。

殺陸建章之後,徐樹錚從長途電話中,囑咐國務院秘書長方樞擬就一道命令,請馮國璋蓋印發表,命令全文如下:

前據張懷芝、倪嗣沖、陳樹藩、盧永祥等,先後報稱陸建章迭在安徽陝西等處,勾結土匪,煽惑軍隊,希圖倡亂,近覆在瀘勾結亂黨,當由國務院電飭拿辦。茲據國務總理轉呈,據奉軍副司令徐樹錚電稱:陸建章由滬到津,復來營煽惑,當經拿獲槍決等語。陸建章身為軍官,竟敢到處煽惑軍隊,勾結土匪,按照懲治盜匪條例,均應立即正法。現既拿獲槍決,著即褫奪軍職勳位勳章,以昭法典。

收到電文的總統馮國璋嚇得心驚膽戰,連說話都吱吱唔唔,當天還拒絕蓋印,卻又感覺到自身也有危險,於16日終於蓋印發表。

徐樹錚“先斬後奏”地殺了一個現任將軍,這在當時是一件駭人聽聞的兇殺案。顯而易見,陸建章斷然不會以奉軍為煽惑的對象,尤其不會以徐樹錚為煽惑對象。事件發生後,李純、陳光遠都有電報質問北京政府:

“陸建章未經審判而被殺,死後又奪去官勳,此後軍官人人自危,從何取得保障?”

徐樹錚補發了一個通電,捏造陸建章在談話中破口大罵總統和曹督軍,表示陸建章死有應

得,並非主戰主和兩派的鬥爭。

不久,段祺瑞贈給陸建章家屬5000元,以表示北洋袍澤舊情。皖系還顧感慮陸建章的外甥馮玉祥,因此,以馮玉祥旅於14日攻佔常德為由,任命為湘西鎮守使,l7日開復他的原官,22日又授以勳四位,以安其心。


《軍閥風雲》第100回徐樹錚誘殺陸建章 馮玉祥憤不怒聲色

陸建章被殺,這兩個人同時給人以可怕的印象。一是徐樹錚,這年才39歲,且和陸建章的兒子陸承武是士官的同學,而陸承武的太太和徐樹錚也是同學,兩家有密切的關係,徐樹錚竟出如此毒手,令人心寒。另一個是馮玉祥,他在舅父陸建章被殺後,絕口不提陸案,裝得就像沒有這件事一樣。馮玉祥沉默不語,絕不是不想報仇,而是他認為時機不到。

馮玉祥就像一隻暗中窺視的鷹,靜靜等著徐樹錚露出破綻一叼斃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