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鎮遠:“鬼方豎眼大田溪洞”,“歪門斜道”的古城

“欲通雲貴,先守鎮遠。”無論從苗疆古長城遺蹟還是當年的府、衛官邸,無論是吳敬梓筆下的神話王國還是隨處可見的城垣,廟閣,碼頭。都能讓人想起鎮遠作為“黔東門戶,滇楚鎖鑰”的輝煌歷史。


貴州鎮遠:“鬼方豎眼大田溪洞”,“歪門斜道”的古城


虎門銷煙的林則徐曾三次路經鎮遠,他的《鎮遠道中》對這裡雄奇的山川和險要的地勢描述:“兩山夾溪溪水惡,一徑秋煙鑿山腳,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墜膽已落”。


貴州鎮遠:“鬼方豎眼大田溪洞”,“歪門斜道”的古城


貴州鎮遠:“鬼方豎眼大田溪洞”,“歪門斜道”的古城


有人稱這裡“太極古鎮,”相傳蜀相諸葛孔明,南征孟獲,於此鑿山岩引水轉運兵響,留下諸葛峽,龍王峽,西峽之舞水三峽。舞陽河以“S”形穿城而過,北岸為舊府城,南岸為舊衛城,遠觀似太極圖。


貴州鎮遠:“鬼方豎眼大田溪洞”,“歪門斜道”的古城


貴州鎮遠:“鬼方豎眼大田溪洞”,“歪門斜道”的古城


有人把這裡叫做“歪門斜道”的古城,凡開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門絕不會與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決不與大廳正對,而是有意地將門的朝向轉一個角度,斜斜地對著街道,即所謂“邪”(斜)道。其實“歪”與“斜”是遵從風水先生的說法:“以南為尊”是一種富貴之相,又能“財不露白”。


貴州鎮遠:“鬼方豎眼大田溪洞”,“歪門斜道”的古城


貴州鎮遠:“鬼方豎眼大田溪洞”,“歪門斜道”的古城


古代的鎮遠,地處歷史上“五溪蠻”和“百越人”聚居的結合部。古稱“豎眼大田溪洞”,屬“鬼方”。夏商時稱“荊蠻”。


貴州鎮遠:“鬼方豎眼大田溪洞”,“歪門斜道”的古城


貴州鎮遠:“鬼方豎眼大田溪洞”,“歪門斜道”的古城


鎮遠自古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陸要衝,也是京城與西南邊陲以及安南、緬甸、暹羅、印度等國禮物獻贈和信使往還的捷徑和必經之地,有“南方絲綢之路”要津之美稱。


貴州鎮遠:“鬼方豎眼大田溪洞”,“歪門斜道”的古城


貴州鎮遠:“鬼方豎眼大田溪洞”,“歪門斜道”的古城


鎮遠古鎮四周都被青山環抱著,流水潺潺,動靜結合,給古鎮增添了許多生機,形成了“九山抱一城,一水分府衛”的獨特風貌,又被遊客譽為“東方威尼斯”。


貴州鎮遠:“鬼方豎眼大田溪洞”,“歪門斜道”的古城


貴州鎮遠:“鬼方豎眼大田溪洞”,“歪門斜道”的古城


被譽為儒道釋三教合一的鎮遠青龍洞寺廟群屹立在鎮遠城東的中和山上,擁有大小建築36座,可謂5步1樓,10步一閣,山水橋洞廟閣亭廊。既有臨江遠眺的吊腳樓,也有恬靜幽邃的寺院禪臺,有朗朗書聲的學子院,有鑼鼓喧天的戲臺,是世界園林的奇觀。


貴州鎮遠:“鬼方豎眼大田溪洞”,“歪門斜道”的古城


貴州鎮遠:“鬼方豎眼大田溪洞”,“歪門斜道”的古城


而現在的鎮遠,只是一座隨著歷史的變遷逐漸沉默下來的小城,從容地座臥在山水之中。只有遠來的遊人,才會在民居,巷道,碼頭,驛道,長城,廟宇,這些歲月烙下的印記裡,探訪它的故事。


貴州鎮遠:“鬼方豎眼大田溪洞”,“歪門斜道”的古城


貴州鎮遠:“鬼方豎眼大田溪洞”,“歪門斜道”的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