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寫於南極的書‖大冰《好嗎好的》,去最冷的地方寫最暖的故事

2016年1月5日,微醺,我發微博:

想去往一個遠在天邊的地方,喝點兒燒酒,寫點兒文章。

2016年1月6日,酒醒,我發微博:

我說我想去往一個遠在天邊的地方,喝點兒燒酒,寫點兒文章……結果一堆人留言說,有本事你去南極寫下一本書啊……哈,南極是吧,好嗎好的。

大冰,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同時也受到很多人的尊敬和崇拜,尤其是年輕人。因為他的平行世界,多元生活。因為他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夠浪跡天涯。因為他在這個世界上過著許多人想要而不得的生活。

除此之外,人們喜歡他更因為他的書。在他的書裡,我們看到那麼多和他一樣,甚至比他都牛掰的人物。他們的故事那麼離奇,生活那麼艱辛,夢想那麼遙不可及,卻一根筋地死不回頭可著命地堅持。所以,終得命運垂憐。

一本寫於南極的書‖大冰《好嗎好的》,去最冷的地方寫最暖的故事

今天我要說的這本書《好嗎好的》是大冰的第四本書,寫於2016年。自此,他的書除了第一本《他們最幸福》和第七本《小孩》外,我都讀了。第一本我一直沒有買到手,而《小孩》則靜待在我的書櫥中。

說來,大冰的書前前後後沒有多大的不同。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經歷,卻有著相似的精神追求和不屈鬥志。而要說《好嗎好的》的確與眾不同則是它的孕育地點,這是一本寫於南極的書。

一本寫於南極的書‖大冰《好嗎好的》,去最冷的地方寫最暖的故事

恕我呆滯,我是直到讀至書尾最後一篇文字《去最冷的地方,寫最暖的故事》時,才曉得的。雖然我曾在《我不》中的《北方的北方有北極光》時看到過這個信息,讀故事的過程中,也的確不止一次見過“南極”這個字眼,但,但,就是沒有想到如此一本沉甸甸的書竟然全部出於南極,那個你我無從想象的寒冷之極。或者,是因為常人難以做到,所以就沒敢去想吧。

相信很多人會和我一樣,為此感慨一番吧。

不過,這些出於寒冷之巔的文字,只有寫作者能清晰地記著筆下故事和外界環境之間那妙不可言的聯繫,而之於我們,雖無幸去感受極地世界的美和震撼,卻仍然一如既往地被書中人物的故事感動著,被他們的精神激勵著。

一本寫於南極的書‖大冰《好嗎好的》,去最冷的地方寫最暖的故事

理想。這是我們自幼就會接觸到的詞語。“長大了想做什麼呀?”這句話即便父母不向我們提及,想必在語文教學的作文課上,自小到大也會幾次三番的遇上,使我們不得不認真對待。然而,兒時的壯志凌雲往往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被拋卻腦後,真正實現者少之又少。

而夢想,比之理想則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即使和我們相隔遙遠,哪怕難以觸及,但仍然讓人念念不忘。而我們總是習慣客觀冷靜面對現實,卻不曾意識到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就像大冰20歲時就曾有的冰天雪地的南極夢,雖遲了十七年,但終在37歲時完成了。

一本寫於南極的書‖大冰《好嗎好的》,去最冷的地方寫最暖的故事

大冰作品中的追夢人不乏少數。每本書中都有,今天我們單看這本書,《好嗎好的》。

故事長滿天涯海角,包括你和你的故鄉。在那遼遠幽寂的新疆,有馬史和楊奮的故事。他們一個是導演,一個是作家。但似乎,自始至終他們仍在追求的路上。因為他們夢想的天空永遠都在生養他們的故鄉,儘管那裡空曠、寂寥、發展落後、生活粗糙。更因為他們擁有一個理想主義的認真,哪怕處處碰壁、一再陷入困境。

但事實上,他們已經成功了。雖然沒有在北京那樣廣闊的發展空間,但馬史還是在新疆打下一片天地,和新疆姑娘朕朕拿下一個又一個大項目。而楊奮,他揹著朋友暗地裡寫成的那本手稿,雖然大冰是第一個讀者,也是最後一個讀者,但因為那是寫給父親的,所以將它點燃在父親墳前送與父親慢慢去讀,才可謂真正地邁向新的起點,走向成功。

一本寫於南極的書‖大冰《好嗎好的》,去最冷的地方寫最暖的故事

還有大冰的結義兄弟鐵成。他不會英語,卻獨行了整個地球;他不是有錢人,卻分分鐘能籌集到千萬資金;他不當明星,卻有數以百計的明星以結交他為榮;他不收小弟,卻有遍及四海的江湖兄弟為他前仆後繼;他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卻沒有官二代和富二代敢在他面前吹牛B;他不著書立說也沒有傳世佳作,卻被許多詩人畫家藝術家另眼高看倒履相迎……

大冰講他的故事時,講得很神秘也很有技巧,他的瀟灑和瘋癲讓人誤以為他有豐厚的背景、人脈和資源,但不曾想他竟然是個出身於陝北黃土高坡的普通人,一窮二白是他人生初始的底色。然而,勤奮頑強如他,輸在了起跑線,卻贏在了彎道。

一本寫於南極的書‖大冰《好嗎好的》,去最冷的地方寫最暖的故事

大冰說,這個世界很有趣,有人忙著做事,有人忙著做夢,有人忙著做戲。還有一些人不慌不忙,既做事又做夢,又在人生這場戲裡做自己,做來作去做成傳奇。

是的,做自己。其實人活一世,無論你做什麼,有著多大的成就和光榮,都別忘了做自己。而在大冰的生活裡,俯拾即是,一眾都是做自己的人。

讀著他的書,我們總是感慨這世間有那麼多的傳奇人生。他們堅毅的人性和溫柔的情感總能深深地打動人心,讓人為之痛惜的同時又不免心生羨慕。有時我會想,大冰的確了不起,但他書中的很多人似乎比他還了不起。不過,轉念又一想,大冰其實才是那個最了不起的。

首先,他把那些距離我們遙遠的真實的人和故事寫下來,讓更多的人知曉,並從中汲取能量和力量,它們便猶如一盞盞明燈照亮了迷途人的路。其次,大冰他本人的江湖故事我們雖然僅能通過他的書零星瞭解,它們就像一盤散沙,星星點點,但卻熠熠閃光。

一本寫於南極的書‖大冰《好嗎好的》,去最冷的地方寫最暖的故事

我認識大冰是從他的書開始,在他的書裡,通過諸多有志之人的傳奇經歷,也大致瞭解大冰的基本生命追求與生活歷程。他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科班風景油畫。卻是有著令人驚歎的多重身份,民謠歌手、手鼓藝人、火塘掌櫃、西藏拉漂、老揹包客,當然他還是個作家,而科班油畫畫師自不必提。

不過我個人認為,大冰的主持人身份在這諸多身份裡是最重要,也是最特殊的。

因為它成就了他的“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夠浪跡天涯”。而在大冰的意識裡,從某種程度上,朝九晚五是浪跡天涯的前提,或根基。

一本寫於南極的書‖大冰《好嗎好的》,去最冷的地方寫最暖的故事

他的主持人生涯在《好嗎好的》這本書裡,通過《姐姐》篇,讓我們看到當時工作的壓力、他們的努力和成就的輝煌。從讀他的第一本書起,我就知道大冰的主持人身份,知道他有一份朝九晚五的體面工作,但直到在這裡我才真正瞭解了這份工作之於他的意義。

就像劉敏囑咐大冰時說的,不管你有多少個平行世界,都要先把眼前的世界打理好,拿著麥克風時,你除了主持人的身份外,別的什麼都不能是。而,只有將主持人身份演繹到完美才得以平行大冰那個主持人世界。

一本寫於南極的書‖大冰《好嗎好的》,去最冷的地方寫最暖的故事

大冰的平行世界,多元生活,告訴人們你可以選擇去追求那看來遙不可及的夢想,更要命的,你的人生還可以擁有許多想象得到的可能。但是,不可腳不沾地。而夢想也不一定代表全部的生活,除了夢想,我們還有腳踏實地的實際生活。

在沒資格談論理想時,先好好去掙錢,才是王道。

就像他所說的,若想此生不枉此行,先清楚該往哪走,怎麼走,哪種完整,怎樣完整。要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最好在走之前先想好如何回來。

但通過他的書,我們知道他最想告訴我們的是什麼。他要讓我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過著我們想要的生活。儘管我們暫時可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不能得償所願,但別忘了念念不忘。因為,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