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

西晉初年,內遷的西方和北方的少數民族人口達到四五百萬,西晉統治者對少數民族實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316 年,西晉被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亡後,北方陷人混戰狀態。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權統一了黃河流域。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

在發動對東晉的淝水之戰失敗後,前秦政權瓦解,北方再度陷人分裂和混戰的狀態,直到439年北魏統黃河流域以後,局勢才穩定下來。在此過程中,北方各民族長期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間的界限日趨縮小,民族交融成為一種趨勢。北魏孝文帝為加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更好地接受和學習漢族文化,遷都洛陽,並推行了一系列漢化措施,把民族交融推向了高峰。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

東漢以來陸續內遷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和漢族人民一起反抗西晉的統治,但隨著西晉政權的瓦解,各民族之間又展開了割據稱王互相攻伐的戰爭。在這個過程中,各族人民增進了相互之間的瞭解,也減少了民族間的隔閡和偏見。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

同時,各族人民在生產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逐漸在政治、經濟、文化、民風、民俗等方面形成了不可分離的聯繫,但又保有各自的風尚,這是民族之間一種進步的自然交融過程。到北朝後期,內遷各族和漢族在經濟生活、語言和風俗方面差別已經不大。如北魏統一北方後,中原只通行漢語和鮮卑語,孝文帝改制後,漢語就成為北方各族的通行語言,北齊雖一度提倡鮮卑語,但北周統後,漢語又成了流行語言。又如在民族習俗方面,內遷各族的許多特點如匈奴的結髮、烏桓的剃髮、鮮卑的索發、羌人披髮等大部消失。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

另外,少數民族進人中原割據稱王后,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也大量吸納漢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作為他們建國興業的參謀,實行一些變革,推進了漢化和封建化的進程,使胡漢民族間的界限日漸淡薄,趨於消失。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

從西晉末年到隋朝初立的200多年間,是中國民族關係史上極為錯綜複雜的歷史時期,也是民族大交融的重要歷史時期。這種民族交融,先是為北魏、後又為北周的統一創造了條件;北周的統一又為隋朝實現全國統一創造 了條件。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