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理向知中悟,道自守中得。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精解

道德经|理向知中悟,道自守中得。


道祖云:多则惑,少则得。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的精髓,若真正读薄,也就只有两个字:一曰知,一曰守。

读书贵在吸汁饮液,继而触类旁通,则趣味大焉!咱们先从拆字法上来解读:

知者,矢口也。多知为败,括囊无咎,谨言慎行,应为知之境也;

守者,盖寸也。防微杜渐,寂静恒常,始终如一,应为守之境也。

一知一守,阴阳也,刚柔也,生死存亡进退之道也。

那又究竟以何为知?以何为守?

咱们先来读读第二十八章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道德经|理向知中悟,道自守中得。


01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雄者,乾也,刚健也,光明也,万物生发之气象也;

雌者,坤也,柔顺也,谦卑也,大道虚静之本源也。

守其雌者,柔弱胜刚强也,平和胜急促也,淡泊胜浮华也,故为天下溪!

溪者,源泉也。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几于道者,与道自合也!

无视无听,不知不觉,常德不离,喜怒哀乐之所发,皆合其天真,合其自然,无矫揉造作之分毫也,故复归于婴儿,守其雌,守其中,守其本元也!

理向知中悟,道自守中得。

道德经|理向知中悟,道自守中得。


02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白者,阳也,白昼也,日月星辰也,轻清而上浮者也,一切美好期待未形之兆也;

黑者,阴也,黑夜也,雨雪风霜一,重浊而下凝者也,一切艰难苦困知觉之性也。

守其黑者,守得云开见月明也,无常也作有常看,便是心清自在天,苦尽甘来,故为天下式!

式者,榜样也,模范也,表率也……

故古圣先贤,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恬淡虚无,惟道是从……

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无极者,喜怒哀乐未发之状也,孔圣谓之中,道祖曰不如守中。

理向知中悟,道自守中得。

道德经|理向知中悟,道自守中得。


03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荣者,事物浮华之景也;辱者,事物储蓄之象也。

谷者,低洼之处也,蓄积之所也,类似玄关之窍也,又云虚怀若谷,为之玄牝,众妙之门也。

守其谷者,应是守其空灵无物,虚极静笃之境也!

谷又为物之实也,谷穗颗粒饱满自低头,守其卑下之处,回望低洼之所,终始如一也,故复归于朴。

理向知中悟,道自守中得。

道德经|理向知中悟,道自守中得。


多知甚易,淡守至难,难在守恒,难在守一。

故道祖又云:多则惑,少则得……

一个人懂得多了,才会逐渐释然开朗,慢慢放弃一些原本就与自身不合的一些贪求!

这一知一守,便是一阴一阳,和合于心便是太极,便是无极,便是本元,便是道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