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之路:开启美国黑人篮球运动先河与“多元文化”身份认同之路

文/伊人寻

光荣之路:开启美国黑人篮球运动先河与“多元文化”身份认同之路

唐·哈金斯教练

豆瓣8.6分的美国电影《光荣之路》,由真实的历史故事加以艺术化的再创造而成,讲述了美国种族歧视已成社会习惯,黑人篮球队员“总是坐在板凳末端”的20世纪60年代,篮球教练唐·哈金斯打破陈念,组成一支黑人球队,一步步披荆斩棘走向美国大学联盟锦标赛冠军的传奇故事。

“种族歧视”是电影中除“篮球与梦想”之外最大的亮点,它几乎是赤裸裸地呈现了那个特定的年代,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贫穷、教育资源差、随时随地被白人投以歧视的眼光、被殴打、被边缘化,在崇尚自由、平等与人权的“美国梦”里,他们却从生下来开始,便低人一等。

从18世纪独立战争之后,美洲大陆上这个由“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荷兰人以及被奴役的非洲人等”组成的“多民族”集体,经历了艰难的“身份认同”之路。

“谁是美国人?美国人是谁?” 在漫长的时间里,这些移民而来的人们,不知道该如何定位自己的民族,更不知道未来该走向哪里。

光荣之路:开启美国黑人篮球运动先河与“多元文化”身份认同之路

唐·哈金斯教练和他的妻子

在《大国文化心态·美国卷》一书中,作者写道:

美国人的身份认同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盎格鲁美国人”(18世纪建国至19世纪末),“熔炉美国人”(19世纪末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多元文化美国人”(20世纪60年代至今)。

简单的说,“盎格鲁美国人”时代是白人优越感强烈,唯我独尊地排斥其他民族移民,且奴役黑人的年代。“熔炉美国人”时代是在新移民数量暴增之后,白人比例大幅下降,必须接受各民族“共生共荣”以缔造“崭新民族”的年代。“多元文化美国人”时代是“熔炉”失败之后,各民族不得不接受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文化时代。

从时间线上,我们不难发现,《光荣之路》的故事正是发生在“熔炉美国人”向“多元文化美国人”过渡的阶段。往往最艰难混乱的历史变革时期,都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本文将通过对影片情节的探讨,来窥视美国黑人在身份认同的“熔炉时代”末期所呈现出来的“多元文化心态”的端倪。


光荣之路:开启美国黑人篮球运动先河与“多元文化”身份认同之路

黑白种族从行为上接受“多元文化”的开端:白人教练招募黑人球员


曾是高中女子篮球教练的唐·哈金斯,赋闲在家时,收到了德州西部大学的聘用。在条件简陋、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痴迷篮球的他仍然选择执教于这支NCAA(美国大学联盟锦标赛)第一赛区的球队—“矿工球队”。

由于现有球员天赋才能有限,而学校资金亦不足以支持寻找更优秀的白人球员,再优秀的哈金斯教练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说,哈金斯作为一个白人教练,却突破常人的观念,选择吸纳黑人球员,最初更多的动机是不得已。可以肯定的是,若是当时他手里有钱有人,这一出历史性的故事,根本不会发生。

然而文化的发展推移,本身便有其戏剧性。

光荣之路:开启美国黑人篮球运动先河与“多元文化”身份认同之路

唐·哈金斯和他的教练组成员

尽管经历了六七十年“熔炉“期的美国社会,仍旧无法实现黑白人种的完美融合,所谓“崭新”的美国民族,更是无稽之谈。我们能看到的,是白人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所带来的工业社会发展的好处,体面的工作、华丽的居所、受教育的权利和追求未来的所谓“自由、平等与个人主义”的梦想。然而生活在同一世界的黑人,却被“赶”到贫穷没落的肮脏污秽贫瘠之地,他们的孩子一生下来便比白人低一等,走在路上被白人指指点点,没有平等的受教育和追求梦想的权利,对未来的幻想也不敢超过“维持生计”的基本生存诉求。

黑人体格健壮,反应敏捷,是天赐的打篮球的好苗子。却在那个年代,“理所当然”地被优秀的团队排除在外,就算勉强进了球队,也难以成为那颗最闪耀的星星,仅仅因为肤色的歧视。

哈金斯的“不得已”,却实实在在地开启了黑人球员们的梦想之路。那些不在乎“薪资待遇”,只在乎是否能上场打球、赢球的心中充满热爱的可爱的人们,在时代交界的边缘里,找到了出路。不得不说,这是黑人球员们的幸运,也是教练哈金斯的幸运。

光荣之路:开启美国黑人篮球运动先河与“多元文化”身份认同之路

矿工队球员

教练组陆续找到了七位天赋优异的黑人球员,他们性格迥异,各有所长。

白人与黑人组成“团队”,准备好共同战斗的时刻,恰是“多元文化美国人”这一身份认同从行为上的开端。这一步,在白人战战兢兢的“赌徒”心态和黑人小心翼翼的“试探”心态里,双方都走得十分艰难。


光荣之路:开启美国黑人篮球运动先河与“多元文化”身份认同之路

黑白种族习惯与语言的相互理解与尊重:白人球员加入黑人球员的派对


在经历了一次热血对决之后,黑白球员很快打成一片,投入到哈金斯教练严酷的训练中去。

影片中有几处细节的描绘,展现了黑白种族习惯与语言相互理解与尊重的过程。

一次训练结束后,7个黑人球员整装待发,准备在晚上偷偷溜出去泡吧,却被白人球员发现了。最终几个白人球员上了黑人球员的车,一起到了一个类似“黑人俱乐部”的派对上。

在“盎格鲁”时代的白人拥有绝对的“种族优越感”,他们是优雅、高贵与得体的象征。这份“殊荣”经历百年演变,到这些白人球员的身上,显现出来的特点是:听教练的话,训练任劳任怨,遵守纪律。这些本不是什么缺点,然而在热情奔放、不拘一格的黑人兄弟面前,着实显得有些一板一眼的拘谨了。

光荣之路:开启美国黑人篮球运动先河与“多元文化”身份认同之路

唐·哈金斯和他的妻子

然而在那个已经萌生了“多元文化身份认同”的历史交界地带,他们心中蠢蠢欲动的对黑人球员生活方式的好奇,驱动和支撑着他们,在众多黑人异样眼光的派对上,左右摇摆起来。终究,这群“心底充斥着自卑,因肤色被歧视而满腔愤怒”的黑人少年,将以行为向他们“示好”的白人球员们,看做了“自己人”。

他们醉酒后的一段对话,十分有意思:黑人说,在他们的语言里,“bad is good”。这令白人们十分费解,他们争论说“bad is bad, good is good.” 后来这一争论以白人的妥协终止,“well, bad is good, then what is good?” 众人哈哈大笑。

那个夜里的对话,令人十分心暖。白人和黑人,把酒谈天,共赏明月,怕也算得上历史性的一幕了吧?

其实“多元文化”精髓的地方,便在于对各民族习惯与语言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既不是如过去“盎格鲁”白人般强行将其他民族踩在脚底,也不是如“熔炉”时代那般强行要将各民族的特殊“棱角”去掉,然后生生“熔化”成一个全新的、同一

的新民族。


光荣之路:开启美国黑人篮球运动先河与“多元文化”身份认同之路

黑白种族相互承认各自民族的独特与优越性:白人教练在比赛场上同意黑人篮球队员用“自己的打法”对战


从白人出生的教练哈金斯,即便找来了“黑人天才们”,但仍旧

本能地以白人的方法严格训练着这只联合的球队。“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在一个崇尚“方法论”和“严格自律”的教练脑子里,被完全遗忘了。

光荣之路:开启美国黑人篮球运动先河与“多元文化”身份认同之路

球队成名之后,黑人队员的房间被蓄意破坏

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因为人的认知的觉醒,需要打破固有的认知和观念,而这一过程,极难自然而然地形成。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最初的白人队员对夺取冠军没抱什么希望,只是对篮球的热爱让他们继续坚持在训练与比赛的球场上;而最初的黑人队员却有着极其嚣张的“夺冠之心”,他们仗着与生俱来的篮球天赋,明里暗里玩着对抗教练的把戏。

黑白两个民族“与生俱来”的对抗,需要一个契机来打破。

在一次比赛之中,“矿工球队”遇到劲敌,眼看即将输掉比赛,因为对方对白人球技的打法比他们精通不知道多少,而他们这支刚成立几个月的黑人球队,怎么可能在白人的“领地”里一展雄风?队员向教练请求多次,希望能用黑人兄弟自己的打法比赛。

光荣之路:开启美国黑人篮球运动先河与“多元文化”身份认同之路

哈金斯在球场上的挣扎,肉眼可见。几十年的教育与篮球生涯,让他对白人的打法熟捻于心,且对其先进性深信不疑。然而黑人自己的打法,在那时的教练眼里,犹如脱缰的野马,没有规矩,没有约束,天马行空。然而在“直接输掉比赛”与“放下自己的偏见与不安”中,他再一次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迅速做出了决策,同意黑人球员用自己的打法赢得比赛。

结局是好的,矿工队赢了比赛。

而哈金斯教练的决策背后,是黑白种族文化冲突的体现,亦是一次对“多元文化”理念的认同与迈进。

每个民族存活与发展于世上,都必定会在“物竞天择”的熬炼中,成就一番独属于自己的特长、优势与文明气息,因此在“多元文化美国人”身份认同的过程中,了解各民族的特点与特长,并予以尊重,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光荣之路:开启美国黑人篮球运动先河与“多元文化”身份认同之路

该庆幸,在哈金斯的心中,对篮球本身的痴迷,大过了一切心底固有的认知理念,才得以在千钧一发之际,“释放”了黑人球员的本能与特长,进而取得更辉煌的成绩,开创了黑人篮球运动的先河。


光荣之路:开启美国黑人篮球运动先河与“多元文化”身份认同之路

“求同存异“下的美国多元文化:球员间的融洽相处和相互爱护


相互尊重是“共存”的第一步,教练和球员们做到了。然而要真正的“融合”,却还需要彼此的“信任”与“关爱”。

有一幕白人球员与黑人球员的对话,因为球队一路赢得比赛而名气日盛,但所有的焦点和话题都在7名黑人身上,仿佛另外几名白人球员变成了他们日光底下的影子,根本不被看见,因此他们觉得十分委屈。然而黑人球员却回以“这点委屈你就受不了了吗?我从生下来就一直在受白人歧视的委屈”

这番回答真是“振聋发聩”,一方面道出了美国黑人长久以来被歧视的事实,另一方面也点醒了大家,若不是亲自站在对方的立场,体会他们的难处与心酸,又怎能真正理解与尊重他们,进而平等地对待他们呢?

羞愧却无处藏身的白人队员们,终究选择了与黑人兄弟们站在一起。

后来,他们发现独处的黑人队员被人揍得满身是伤时,那必要与对方不死不休的盛怒,显露了真实的关心;终极赛场上,当教练决定全部由黑人队员上场时,他们即便心有遗憾,也仍旧从心底里支持祝福,那胜利时雀跃的样子,让黑人和白人在那个小团队里,终于融为一体。

光荣之路:开启美国黑人篮球运动先河与“多元文化”身份认同之路

黑白民族间的“求同存异”,并不是说说那么容易,它需要恰好的契机、合适的人与正确的决策,而《光荣之路》的故事中呈现出来的美国黑人身份认同的征程,无疑正对了那个恰好的时代。


写在最后:


世人皆知的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便发生在故事之前的1963年,然而整个社会对黑人种族的歧视并没有因为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讲而彻底改观。

一群别人眼中的乌合之众,一路披荆斩棘进入决赛,并夺得了冠军。然而这一切仅仅只是“美国多元文化身份认同”的开始而已,歧视不会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它需要无数勇敢的黑人站出来,为自己争取自由与平等,更需要无数白人从过去的固有观念中反省过来,对这世界投以“宽容”与“智慧”。

唯如此,才不算辜负了人类体育史上那颗闪亮的“恒星”,美国黑人篮球之父--唐·哈斯金。

光荣之路:开启美国黑人篮球运动先河与“多元文化”身份认同之路


【我是@伊人寻,想要第一时间阅读我的原创好文章,欢迎关注我。】

【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转发,也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互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