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命運為何和母親一樣,年輕時轟轟烈烈,晚年孤獨終老?

書海識途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出身名門望族,並且也嫁入了豪門,這個從小接受新式教育,思想開化的女子卻沒能和她那個在眾人看來非常般配的丈夫在婚姻裡感受到幸福。

她用離家出走來牴觸這份不滿,她不願接受一個遺少的種種劣跡。她勇敢的按照自己的內心去外面的世界找尋一份志同道合的愛。

可一個從小養尊處優纏著小腳的大小姐真正去國外靠自己自食其力哪有那麼容易,唯一可以讓她能任性的就是變賣祖上的家產,終有一天苔荒蘚敗,情揚魂銷。

張愛玲冥冥之中遺傳了母親的這份真性情,加之上蒼賦予的才華,她自命可以為愛而活的人,可同樣難覓有情郎,最終也只能衾寒枕冷,不被命運眷顧。

那些活得太仙氣的女子,有時也要思考落入凡間時如何生存。





恆樂286


雖然張愛玲與其母親不和,但並不代表母親對她沒有影響。反而,可能這種影響才是伴隨她一生,揮之不去的記憶。她與母親曾處於相同的環境,她有著母親遺傳的基因,與母親有相似之處,自然也不意外。

你的問題是命運,我就從這個詞入手來回答年青與晚年的迥然不同的原因。命是與生俱來的,但運卻是會改變的。悲催的結局是註定了的,但並不排除過程中也會有璀璨的火花。這是為何年青轟轟烈烈,晚年卻孤獨終老的答案。








剛哥說法365


早慧的女子往往命運多舛,比如張愛玲。她7歲的時候就開始寫小說,有一篇寫的是家庭悲劇,還有一篇是關於一個女子失戀自殺的故事。而這彷彿是對她人生的隱喻,註定了她在家庭和戀愛上都難得圓滿。

(張愛玲舊照)

張愛玲的出身,要比民國時期很多當紅名媛的出身顯赫得多。她是清末重臣李鴻章的重外孫女,祖父張佩倫亦是晚清名臣。

若是世道不變,張愛玲的家族原本應該繼續花團錦簇。

但是,在張愛玲還沒出生前,清朝亡了,那些原本顯赫的家族由於不屑於向民國折腰,因此而寂然沒落。

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自幼養尊處優,但革命黨卻讓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改天換地的氣勢。

民國建立後,張廷重成了滿清遺少型的少爺。他始終覺得,一切都是舊的好,新世界讓他總是無所適從。

不管怎麼說,家底厚實,倒也不急著一定要腆著臉去求民國政府賞飯,那便先將已經訂下婚約的未婚妻黃素瓊娶過門吧。

論起家世,黃素瓊的祖父可做過晚清長江七省的水師提督,張黃兩家又是世交。因此這門當戶對,才貌般配的一對男女,便得到了許多祝福。誰都不得不承認,他們的締結,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金童玉女”。

但,就像張愛玲說的,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

黃素瓊和張廷重的婚後生活是極不幸的。

黃素瓊雖然也如舊式女子一樣,纏著足,但是優渥的家境讓她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同時隨著時代的變革,新思想對她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因此,在嫁給彷彿還活在過去的張廷重後,她無法忍受張廷重的無所作為,抽大煙,嫖妓……

由於看不慣張廷重的生活,黃素瓊用爭吵作為抗爭。

然而,在那個年代,男人把嫖妓和抽大煙都看得極自然,彷彿那也不過是消遣時光的一點小把戲。再說,雖然家道是敗落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吃穿是不愁的。

既然如此,憑什麼要服軟!

於是,爭吵成了常態,一日比一日吵得兇。

(張廷重與黃素瓊)

有意思的是,彼此到了相憎的地步,卻依然沒有妨礙生孩子。

1920年,張愛玲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一處貴族府邸中出生。

張愛玲的到來沒能改變父母惡劣的關係。但原生家庭的不幸,卻在她的心底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張愛玲4歲的時候,黃素瓊的養母去世後,留給了她許多價值不菲的古董。再加上黃素瓊當初嫁人時的豐厚嫁妝,於是黃素瓊有了過理想生活的資本。

黃素瓊先到歐洲留學,她在那裡學習繪畫,唱歌,她也在那裡結識社會名流,自由的生活讓她覺得甘之如飴,樂不思蜀。

黃素瓊也曾想做出一番成績給張廷重看。她鄙夷張廷重的坐吃山空,於是為著要做獨立女性,她賣掉一些古董,嘗試著做生意。但是她天生就不擅長理財或者經商,投資出去的錢往往都打了水漂。

黃素瓊也曾在張廷重的委婉勸說下,迴歸家庭。

但是,黃素瓊很快就發現,張廷重依然是舊日的遺少,而她則早已不肯屈服於做傳統的妻子了。

於是,爭吵依舊。

為了重回自由的黃素瓊,終於以法律手段和張廷重結束了婚姻。隨後,她頭也不回,再次去了歐洲。

雖然黃素瓊拋棄了張愛玲,但是在10歲的張愛玲心裡,她卻是自己最崇拜的人。她的灑脫,她的精緻,她的自我……無一不像罌粟一樣,讓張愛玲愛到欲罷不能。

但現實卻是令人頹喪的。

張廷重的鴉片煙和娶小妾,再加上小妾對她的種種刁難,無一不讓她沒有一天不想逃離出去,就像母親當年一樣。

聽信小妾挑唆的張廷重,對張愛玲愈來愈刻薄。以致在尖銳的矛盾中,張愛玲受到了毒打等虐待。這屈辱的生活,終於讓張愛玲鼓起勇氣逃離了家庭。

(張愛玲和弟弟的童年照)

張愛玲找到了黃素瓊。

但此時的黃素瓊,正為男友蕭條的皮貨生意焦頭爛額。再加上她實在不懂得和兒女相處,因此在兩人的相處中,雙方都對對方有著深深的失望。

其實,當時的黃素瓊,還是很想把張愛玲培養成完美的現代女性的。

但是,越是對對方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越是容易發現對方的缺點。

張愛玲在生活上的笨拙,在交際上的愚鈍,在行為上的不夠文雅……甚至她始終壓抑的性格,都使黃素瓊不快。。再加上張愛玲的到來打亂了她的人生計劃,這種種的不快,很快就像暴風雨一樣讓黃素瓊對張愛玲失去了耐心。

比如,張愛玲由於傷寒發高燒,不得不在家照顧她的黃素瓊見張愛玲毫無好轉的跡象,不僅沒有溫柔相待,反而發著脾氣地說,我寧願你死掉,也不願意你這樣一日日不見好,拖累我的生活。

還比如,張愛玲在讀香港大學的時候,她的老師聽說她經濟困難,就捐了800塊錢給她。

張愛玲想著母親成日為錢憂愁,於是把錢寄給了黃素瓊。

誰知,黃素瓊把錢不僅揮霍一空,而且還質問張愛玲,是不是和老師發生了不正當的關係,才得到了這800塊錢。

像這種傷人的話,黃素瓊常常張口就來,無疑這讓一直崇拜她的張愛玲受到了無盡的傷害,以至於她把黃素瓊當作了債主,在想方設法還清了黃素瓊為她讀書所花費的錢後,再次選擇了離開。

自此,她和曾被她視為神一樣的母親再未相見。

(張愛玲與胡蘭成)

被父親拋棄,被母親嫌棄,那麼想得到一絲情感上的溫暖,就只能向愛情尋找了。

張愛玲不像黃素瓊擅長社交,而且當時她又是創作高峰期,再加上她孤傲到幾乎沒朋友。因此儘管她的作品篇篇叫座,受人追捧,但是向她求愛的人,卻並沒有聽說過。

1944年,24歲的張愛玲因為小說《封鎖》和胡蘭成相識相戀。

胡蘭成的風流倜儻,博學多才,還有文學上的才華,無一不讓張愛玲認為她和胡蘭成的相遇,是性命相知的幸運。

戀愛不久,張愛玲和胡蘭成悄悄舉行了婚禮。在婚書上,胡蘭成寫下了“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諾言給張愛玲。

然而,張愛玲忘了,中國的才子往往風流多情。她和胡蘭成婚後不久,胡蘭成便先後劈腿護士小周和斯家小娘。

當張愛玲要胡蘭成做出選擇時,胡蘭成居然還信誓旦是說:“我待你,天上地下,無有得比較,若選擇,不但於你是委屈,亦對不起小周。”

對於胡蘭成的負心和振振有詞,張愛玲選擇了分手。在寫分手信的時候,她隨手附上一筆30萬的支票,當作了兩個人的分手費。一如當年她離開黃素瓊一樣,感情的終結,彷彿只有銀訖兩清,才是斷得徹底。

1957年,久居倫敦的黃素瓊即將離開人世,她在臨終時最為想念的還是張愛玲。

她託人給張愛玲拍電報,希望能最後看她一眼。

然而此時的張愛玲才到美國不久,經濟困窘到連一張去倫敦的機票都買不起。

黃素瓊病逝後,張愛玲痛哭不已,此時的她早已原諒了母親曾經說過的那些傷人的話。

1995年,75歲的張愛玲在洛杉磯的寓所裡去世。由於身邊沒有人陪伴,因此在她去世一週後,她的遺體才被人發現。

也許有人認為,張愛玲晚景淒涼。

不過,想想張愛玲這一生,從不欠誰,至死都心無掛礙,又何嘗不是一種心安呢!

(參考史料:《張愛玲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