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和嚴武是什麼關係,為什麼交情甚好?

動靜文史


杜甫與嚴武是世交!

什麼是世交呢?就是杜家和嚴家有好幾代人的交情。從祖輩到父輩一直關係都比較好。

杜甫晚年落魄得很。而這時候的嚴武卻比較發達,做了劍南節度使,封鄭國公,坐鎮成都。

杜甫前往投靠嚴武。嚴武就奏請讓杜甫當節度參謀、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杜甫又叫杜工部,就是這麼來的)。

嚴武對老朋友杜甫很好,給他很不錯的待遇。倒是杜甫有點過分,經常喝醉了就辱罵羞辱嚴武,也不知道是不是在開玩笑,反正常常搞得嚴武很難堪。

嚴武雖然很包容杜甫,但是情況多了,他的內心也不舒服。不過好在他始終對杜甫都很好。

後來嚴武四十歲就死了。代替他鎮守成都的人叫郭英乂,這是個脾氣不太好的主。杜甫也知道自己在他手下混不下去,也就離開了成都,從此過上漂流無定的生活。最終死在途中!


太白老師


杜甫一生最要好的朋友有三個人,分別是李白、高適和嚴武,何以和嚴武也有這麼鐵磁的關係,很多因素。


第一,杜家與嚴家世代交好,自然延續至後輩。

杜甫的爺爺杜審言是近體詩的奠基人,在唐代詩人的圈子裡極有名望,武則天很欣賞他的才華,招至京城,後杜與張易之兄弟沆瀣一氣,被流放到峰州。嚴挺之小杜審言28歲,但兩人卻是忘年之交,在朝中相互關照,關係極好。嚴挺之暮年得子,726年嚴武出生,杜審言的孫子杜甫712出生,長嚴武14歲,杜甫不僅年長,還大嚴武一輩。

第二,杜甫和嚴武彼此欣賞,惺惺相惜。

嚴武自小習武但對詩卻是頗為喜愛,這便有了兩人共同的愛好,杜甫和嚴武常常一起唱和對詩,非常友好。嚴武曾作《軍城早秋》,“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從詩中可以看出,嚴武除武功了得,還有很高的文字功底。

杜甫喜歡嚴武英勇善戰和運籌帷幄的大將之風,嚴武欽佩杜甫的藝術才華,可謂五體投地,但嚴武不僅如此,他還可以寫出《軍城早秋》這樣高格的詩作,這也讓杜甫自然敬之。嚴武若是當年不走習武之路,或許也可以是一代名耀千年的詩人。

第三,兩人性格相左,互為補充。

杜甫是典型的文人氣質,滿腹才華,情感細膩,嚴武則生性暴戾,豪爽仗義,重情重友。特別是杜甫官場不順之時,常常是嚴武相幫走出困境,764年春天,已經漂泊很久的杜甫聽說好友嚴武回到蜀州,他也回到成都,在嚴武的力薦之下,他又重回官場,成為世人知曉的杜工部。可惜第二年,他一生的摯友嚴武猝死,杜甫失去靠山,重又開始了自己的漂泊之路。

第四,不僅是知己,還是依靠。

人們常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嚴武對於杜甫而言,不僅是知己,還是依靠。杜甫自嚴武離世,遭到沉重的打擊,從此再未為官。他把精力全部放到了寫詩上,不足兩年的時間,做詩430餘首。770年,杜甫溘然離世,年五十九歲。


閒來話文史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別稱杜工部,杜少陵,杜拾遺,杜草堂,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出生官宦家庭,深受儒家思想,但一生又不得志,憂國憂民,留下1000多首詩,詩中多有流露出對人民悲慘生活的同情和對統治階級,尤其是高級統治階級的批判與痛恨,真實的再現了唐朝由盛及衰的現實生活,所以他寫的史被稱為“詩史”,他本人被稱為“詩聖”,杜甫的另一個身份是杜審言的孫子,杜審言也是唐朝初期大詩人,也是位狂傲之人,曾自誇“我的文章使屈原、宋玉的賦也成為部下,我的書法使王羲之也成為學生。”為後世貢獻了一個成語“衙官屈宋”。

嚴武(726年—765年),字季鷹。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唐朝中期大臣、詩人,初為拾遺,後任成都尹。兩次鎮蜀,以軍功封鄭國公。嚴武的另一個身份是嚴挺之的兒子。嚴挺之與杜審言同朝為官,也是好友,嚴武與杜甫是世交,雖然兩人年齡相差14歲,但杜甫高出嚴武一輩。

因為這層關係,嚴武成了杜甫繼高適,李白後的又一好友。

嚴武可以說是文武雙全,能詩能武,官做的也不錯,屢立戰功,《軍城早秋》“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詩中充滿了殺氣和必勝的信心,嚴武接替高適與入侵的吐蕃作戰,取得勝利。深得朝庭的賞識和重用,被任命為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劍南節度使,成為鎮守一方的“土皇帝”。

杜甫被唐肅宗貶官後,同時,被貶的還有他的好友房琯,杜甫為房琯辯解說好話,惹怒肅宗,房琯被貶的原因是指揮平息安史之亂大敗,付出的代價是五萬兵馬,傷亡四萬多。杜甫被肅宗認為是房琯的“同黨”。

杜甫流落成都建“杜甫草堂”時,嚴武給予了杜甫重要的支持和幫助,在嚴武的勸說下,杜甫又在嚴武手下為官,嚴武舉薦杜甫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部,杜工部的別稱就這麼來的,這也是杜甫做的比較好的官。

杜甫與嚴武的關係似乎又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好,杜甫也是繼承了杜審言的狂傲,這看不慣那看不慣的,嚴武雖同樣也是個文人,但也是武將,更是政客,處事風格與杜甫應該是截然相反。

嚴武生性暴斂。8歲時就殺死父親的小妾為母親出氣,年青時,為逃避官府懲罰,把他私藏的一個美女,為消除人證,活活淹死。

做人是否也有待商榷,房琯為相時,對嚴武多有提攜,但被貶後,正好在嚴武手下,嚴武對房琯是毫不客氣,呼來喚去,絲毫不記得知遇之恩。

為此李白的巜蜀道難》“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對杜甫進行了提醒和勸說。

果不其然,杜甫酒後失言,激怒嚴武,差點被嚴武殺了,多虧嚴武的母親及時出手相救。

江湖恩怨誰能說的清,“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此次相逢是最後一次相逢,嚴武年僅40歲就去世了,杜甫也失去了靠山,杜甫送嚴武最後一程,悲痛欲絕《哭嚴僕射歸櫬》:“ 一哀三峽暮,遺後見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