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圖的計謀幾乎都是錯的,可袁紹為何那麼愛郭圖?原因只有一個

大家可能都知道,郭圖可是三國有名的地獄倒黴鬼。袁紹陣中有幾位謀士,逢紀、田豐、沮授和郭圖,其中,

沮授提出的意見幾乎都是對的,郭圖都是錯的。

但袁紹老是喜歡聽郭圖的話。最後也因為這樣,在官渡之戰敗給曹操。

如果要吹說郭圖有過人智謀,這我真的想不到,不過各位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袁紹這麼愛郭圖?是不是郭圖確實有什麼特別之處?

郭圖的計謀幾乎都是錯的,可袁紹為何那麼愛郭圖?原因只有一個

第一個計謀:還好無關痛癢

袁紹成為討伐董卓聯盟的盟主,但這個聯盟人人各懷鬼胎,別有目的。

《三國志·袁紹傳》:紹自號車騎將軍,主盟,與異州牧韓馥,立幽州牧劉虞為帝,遣使奉章詣虞,虞不敢受。

當時袁紹跟韓馥想立劉虞為帝,其實只是為自己著想,而劉瑜也沒有接受。袁紹是渤海太守,只是個郡守,韓馥則是冀州牧,地位在袁紹之上。

這時候袁紹身邊的逢紀出了個計策,他說先派人找公孫瓚南下攻打冀州,再派人去勸韓馥投降,這樣就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巧奪冀州。

袁紹派出他的外甥高幹,以及聯合穎川的辛評、荀諶、郭圖來勸說。他們對韓馥說道,“公孫瓚趁勢揮軍而下,韓將軍現在局勢非常危險啊”。

郭圖的計謀幾乎都是錯的,可袁紹為何那麼愛郭圖?原因只有一個

終於我們的主角郭圖登場了,他也是這個計謀中的一個小齒輪,按計劃順利運轉。不過勸說韓馥表現最亮眼的是荀諶,荀諶是荀彧的哥哥,荀彧曾經短暫投向袁紹,後來投奔曹操陣營,但荀諶則是選擇替袁紹效力。

荀諶對韓馥說道:“寬厚與得人心,將軍比得過袁紹嗎”?

“唉,我比不上他啊”。

那說到智勇與謀略,將軍比得過袁紹嗎”?

“我比不上他”。

但將軍你擁有冀州,這可是爭天下的戰略要地,袁紹不會屈居將軍之下,公孫瓚又是個強大的威脅。如果將軍把冀州讓給袁紹,袁紹必定感激你,你也擁有讓賢的美名,又能免於戰爭,將軍不必疑慮快點作出決定吧”。

郭圖的計謀幾乎都是錯的,可袁紹為何那麼愛郭圖?原因只有一個

被合夥擠出冀州的韓馥

這計策非常漂亮,韓馥讓位,袁紹得到冀州,又得到原本屬於韓馥的人才,包括荀諶、辛評、郭圖、審配、田豐、沮授、鞠義、張郃,這個韓馥大禮包也太賺了吧!難怪袁紹這麼強啊。

但熊貓君這裡也為袁紹說幾句,袁紹不只是只有運氣好,袁紹禮賢下士,許多人在韓馥手下無法發揮,而袁紹肯用這些人,這就是袁紹優秀的地方

在歷史中袁紹最後是個失敗者,但他輸給誰呢?超世之傑——曹操,像曹操這樣的英雄或者說梟雄,幾百年也未必有一個,輸給曹操沒那麼丟臉。

如果刻板印象認為袁紹很弱,以為他只是個鼻子尖尖、鬍子翹翹的丑角,對他來說就有點委屈了。袁紹先用逢紀的計策奪下冀州,再用田豐之計打破公孫瓚,照著沮授的戰略觀平定河北,袁紹創業初期也算是了不起。

如果拿袁紹跟袁術相比,或者跟韓馥相比,袁紹顯然是更好的老闆,韓馥擁有一堆謀士卻不會使用,最後死的窩囊。

當袁紹勢力越來越大,郭圖提出了一個建議,迎接漢獻帝

郭圖的計謀幾乎都是錯的,可袁紹為何那麼愛郭圖?原因只有一個

當時劉協在外流亡,郭圖提議說,應該把天子接到鄴城來,這樣便有擁立漢帝的名分。但袁紹沒有聽從。不過你可能聽過另一個版本,是沮授勸袁紹迎天子,然後郭圖阻止袁紹。

這兩種記載都存在,到底哪個正確,我覺得沒那麼重要,就算郭圖叫袁紹不要迎天子,這也不是什麼愚蠢的建議。我們看曹操攜天子以令諸侯,好像有不少好處,

但皇帝同樣是個絆腳石,當你權勢越來越大,勢必會產生矛盾。

之前袁紹就想過另立皇帝,這或許也是一條路,總之,我覺得袁紹這個決策還算合理,接下來再看看他的下一個選擇。

第二個計謀:袁紹的命運轉折點

袁紹擁有10萬大軍,審配跟逢紀統管軍事,用田豐、荀諶、許攸為謀士,以顏良、文丑為大將,準備整軍攻擊許都。

《三國志·袁紹傳》:眾數十萬,以審配、逢紀統軍事,田豐、荀諶、許攸為謀主,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騎萬匹,將攻許。

在這個時候,袁紹陣營中有兩種不同的聲音:沮授跟田豐是同一派的,他們說打戰打的是農業跟經濟,我們應該上表天子,說我們平河北有功,先讓百姓休養務農,再找藉口出兵。

郭圖的計謀幾乎都是錯的,可袁紹為何那麼愛郭圖?原因只有一個

讓曹操邊境不得安寧,兩邊實力差距就會越來越大,不需要用一戰來決定成敗,三年之內,我軍就能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這聽起來很有道理,但郭圖嗆聲說道,“你們懂兵法嗎?兵書說,十則圍之,五則攻之,此刻袁公平定河北,用兵如神,這是擊破曹操的機會,以後就會錯失良機了”。

郭圖跟審配都支持袁紹南征,那兩個論點比較一下,袁紹坐擁10萬兵馬,如果用游擊戰的戰法跟曹操消耗,曹操很難佔有優勢,想要滅掉袁紹更是不可能的任務。

正因為袁紹將大把籌碼,一口氣推上牌桌,反而給了曹操贏他的機會。不過我們可以看得這麼透徹,這是我們擁有上帝的視角。

在那時,袁紹選擇出擊也是可以理解的。曹操以前勢力弱小,袁紹還幫助過曹操,現在曹操越來越囂張,袁紹當然想積極進攻,只要打贏曹操,天上幾乎就是袁紹的了,袁紹抗拒不了誘惑想賭一把

賭性堅強的郭圖,又在旁邊說,“可以贏,我們可以贏啦”。

郭圖的計謀幾乎都是錯的,可袁紹為何那麼愛郭圖?原因只有一個

袁紹當然不覺得自己會輸,還沒上牌桌,怎麼知道結果如何呢?結果好了,袁紹跟曹操正式開戰,前兩次交鋒,就折損了兩個大將顏良和文丑。

曹操用荀攸的計策,在官渡之戰多次做出正確的選擇,不過曹操仍處於劣勢。戰事後半段,我們來看看最重要的一個命運分歧點。

曹操留曹洪跟荀攸守營,自己率領5000精兵夜襲烏巢。烏巢是袁紹軍屯糧草輜重的要地,於是袁紹發兵救援。

這時候大將張郃對袁紹說,如果曹操擊破淳于瓊(qiong,二聲),烏巢失守,我們就輸定了,應該迅速派大軍去救!

然後另一個熟悉的聲音出現了,沒錯,喜歡賭博的人們啊——郭圖,絕對不會讓你們失望。

郭圖說張郃的計策不對,這邊應該用奇兵攻敵自救,曹操親自出徵,後防必定空虛,我們派輕騎救援烏巢,用重兵反攻曹操大營,可以一戰而勝。

郭圖的計謀幾乎都是錯的,可袁紹為何那麼愛郭圖?原因只有一個

袁紹聽郭圖的話,派張郃跟高覽率領大軍攻打曹操大本營,但在曹洪跟荀攸的死守之下,攻不下來。張郃跟高覽只好投降。

別忘了張郃帶著重兵出擊,這一投降,代表袁紹主力軍隊就這樣沒了!戰局,瞬間逆轉,袁紹大敗而歸,他跟他的兒子甚至只能單騎逃回北方,河北雄軍灰飛煙滅。

記載說曹操擊敗淳于瓊時,郭圖知道自己的計策失敗了,他編造謊話說,張郃出言不遜,張郃怕袁紹怪罪,於是只好投降曹操。

這個說法有問題,對照《袁紹傳》或《武帝紀》,應該是張郃先投降,袁紹軍團才會徹底潰敗,只是張郃傳為了維護張郃的名聲才這樣寫,說張郃有不得已的苦衷。

至於郭圖,反正他早就黑到發亮了,再黑他幾筆也沒什麼,不過我們可以回頭檢視一下,郭圖反攻大營的想法,這計策真的行不通嗎?

我們來算一下數學:

當時袁紹擁有接近10萬兵馬,張郃投降後,曹軍坑殺了8萬人,我們可以假設張郃當時帶8萬人出征;袁紹把手中的1萬人撥去救烏巢,8萬人去打曹營,這也符合他用重兵反擊的戰略。

郭圖的計謀幾乎都是錯的,可袁紹為何那麼愛郭圖?原因只有一個

再看看曹操那邊,《三國志》、《武帝紀》說曹操兵不滿萬,而且還有傷兵,曹操帶著5000人奇襲烏巢,那留守大營的應該不到5000人。

8萬人打5000人怎麼會打不下來?就算《三國志》有所修飾,曹軍的人數沒有這麼少,但張郃還是有絕對優勢,反打曹操大營。

這看起來是個妙計啊,我想袁紹跟郭圖的問題,不是不夠聰明,而是他們無法承受失敗。

曹操是一個在敗仗中越挫越勇的人,但袁紹在關鍵時刻眼看敗象已成,他不聽張郃穩當的建議,還想用看似妙計的奇兵賭一把。

更糟糕的是,袁紹派一個對他已經有所不滿的將領出去,張郃跟士兵已經無心作戰,心中只想著烏巢是不是失守了,我們是不是回不去了,軍隊根本沒有士氣,投降也就不意外了。

熊貓君有話說

而這一切,真的都是郭圖的問題嗎?回顧袁紹這一路上做的每一個選擇:沮授勸袁紹不要南征,袁紹不聽;沮授勸袁紹不要用顏良當先鋒,袁紹不聽;沮授勸袁紹跟曹操打持久戰,袁紹不聽。

原本袁紹有絕大優勢,但他每次都選到錯誤的選項。我覺得這一切並不能只怪郭圖,對照袁紹之前的表現,過去他能夠聽謀士的話各盡其才,得到冀州、幽州、幷州、青州。

郭圖的計謀幾乎都是錯的,可袁紹為何那麼愛郭圖?原因只有一個

然後他事業越做越大,他慢慢變了,或許這也是袁紹給天下所有老闆的啟示:創業當老闆當然很辛苦,但是部屬跟你一樣辛苦啊,當你以為所有功勞都是自己的,只聽自己想聽的話,遇到困難時無法冷靜下來檢討自己的失敗,無法接受不同的意見,那公司肯定會出現危機。

這是我讀完《袁紹傳》之後的想法。

以前我以為袁紹就是討厭沮授喜歡郭圖,不過郭圖也是中途加入袁紹陣營,兩人關係並沒有多深厚。而袁紹偏好三兒子袁尚,郭圖則是長子袁譚這一邊的,郭圖並沒有處處迎合袁紹啊。

我發現袁紹並不是只聽郭圖的話,只能說袁紹生命中的最後幾年,他只聽自己的話。雖然《三國志》說他“好謀無決”,這是一個表面形象。

但深入去挖掘袁紹的內心,他優柔寡斷沒有自己的意見嗎?不,正好相反!不知道你有沒有認識這樣的朋友,問他一起吃飯要吃什麼,他說隨便。你說那吃火鍋吧,他說不要,火鍋太上火了;你說喝清粥,他說不要,那太清淡,有沒有似曾相識。

袁紹並不是沒有想法,他只是在等人說出他的想法,或許在官渡之戰最後那幾個重大抉擇,袁紹心中想的就是,我不會輸給曹操,我要再賭一把!有沒有人支持我,然後他就聽到了郭圖的聲音,不,那不是郭圖的聲音,那是每個賭場上,每個人生困境中,都可能聽到的惡魔的聲音。

本文由@愛歷史的熊貓原創,用悲憫的眼光回顧歷史,以溫暖的情懷燭照未來,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