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企業“腳底成本”!外匯局廣東省分局出臺8項試點業務

“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們每月急需尋求金額約人民幣2500萬元的低成本融資資金,用於支付員工工資等日常開支,以往主要通過向集團公司借款解決流動資金需求,借款成本約4%。” 一家位於廣州主營軟件開發的企業負責人表示,在得知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改革新政後,選擇辦理了一次性外債登記,金額為4億元人民幣,借款利率僅為1.9%。

近日,外匯局廣東省分局與深圳市分局近期聯合發佈了《關於外匯管理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發展的通知》,明確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外債登記管理改革等八項試點業務。

“一次性外債登記大幅提升了外債業務的便利化程度,而且企業有外幣收入,借入外幣外債不光降低了融資成本,還解決了因匯率波動帶來的匯率損失問題。”上述企業負責人表示。

而該項政策的實施,也對疫情期間企業復工復產也發揮著積極作用。深圳某醫療科技公司在疫情期間捐贈了價值470萬元醫療設備。為支持醫療物資生產企業開足馬力生產,今年3月初,企業辦理了金額為人民幣6億元的一次性外債登記業務,目前已提款等值人民幣1.1億元的外幣,節約融資成本約人民幣200萬元。

對於企業來說,一次性外債登記以及FDI異地登記可有效減少“腳底成本”,放寬借債幣種限制增加了企業資金安排的自主性,同時符合條件企業資本項目外匯收入境內支付可“先付後核查”,大大降低企業準備單證人力、時間成本的同時,資金使用支付更加高效快捷。

除了一次性外債登記、靈活調整借債模式和放寬借債幣種限制等簡化管理程序的措施之外,八項試點業務也包括了業務流程的優化,如擴大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便利外商投資企業異地登記、簡化資本項目業務辦理等;同時,還涉及跨境投融資渠道創新,如境內信貸資產對外轉讓試點、支持國際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等。

截至2020年3月末,廣東省(含深圳)共有77家企業辦理一次性外債登記,合計融入境外資金摺合8.84億美元;276家企業辦理了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金額摺合36.2億美元;銀行通過簡化支付手續,為企業辦理5筆資本項下資金支付業務,金額摺合8252.11萬美元。

採寫:南都記者 田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