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欽‖在惠州

在惠州(散文)

在惠州,我去了幾處地方,書院、書室、老街。

書院叫豐湖書院,在豐湖的邊上。豐湖是西湖五湖之一,平湖、豐湖、南湖、菱湖、鱷湖。一個地方,有一座文氣沛然的書院,這個地方就有靈氣有書卷氣了。

黃國欽‖在惠州

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錢小芊(左)看望著名作家黃國欽(右)。

去書院是無意碰上的。那天,汽車轉過環城西二路,樓房中突然一座大宅擦窗而過,硬山牆、歇山頂、水磨磚,門肚上鑲著一塊歲月打磨的石匾——黃氏書室。一種久違的感覺立即讓我興奮,我大呼:停車、停車。汽車已呼嘯而過。一絲欣喜過後的迷茫,慢慢,又漫洇上了我的心頭。

以前,每一次來到惠州,徜徉在西湖湖畔,對著千年不語的棲禪山,對著獨標清高的泗洲塔,我總有一絲欣喜過後的迷茫,惠州,除了蘇子,除了朝雲,除了西湖,就再也沒有值得一看的古蹟麼?現在,古蹟像曇花一現又遽然消逝,叫一個喜歡尋幽訪古的行者,怎不……

這天的夜裡,我獨自一人來到書室,大門緊閉,門縫裡瞧去,裡面暗無燈火。繞著書室我一步步慢慢挪步,黑暗中,書室尤其孤傲清高。

第二天,我又來到了黃氏書室。

書室面朝西北,三進兩井三廳一十六房間,沒有從厝、火巷,與廣州府、潮州府的古建格局有很大的不同。書室的石雕、磚雕、灰雕、木雕卻栩栩如生,工之精,藝之巧,絕不遜色於廣州潮州。這是清道光22年惠州府黃姓人募資興建,原為黃氏祖祠,後為書室,現闢為東江民俗文物館。坐東南,朝西北,這是古建築中少有的一種朝向啊。為什麼呢?我四顧尋找答案。

書院,就是在這個時候,撞入我的眼簾。

沿著甘公堤疾走,一里開外,就是豐湖書院。豐湖旁的這座書院,自宋以來,屢經興廢,是清嘉慶六年、七年,惠州知府伊秉綬,又大規模築土興建。伊秉綬的政績我不甚了了,但伊秉綬的隸書,在中國書壇,卻獨樹一幟,備受推崇。一箇中國藝術史上璀璨奪目的大家,留給我們的,不僅是藝術、書法,更是書院、文化。

伊秉綬聘請的書院山長是宋湘,又一個嘉慶年間的大家。史書記載,翰林院出身的宋湘是清代書壇畫壇120家,清中葉嶺南詩壇三大家。一座書院,因為有了這些彪炳史冊的文化名人,而令人駐足流連,浮想聯翩。

現在,豐湖書院又修葺一新,門口的匾額、楹聯,是我的鄉賢饒宗頤先生所題。但是,我更願意去揣摩、品讀伊秉綬和宋湘留下來的刻匾刻石,那是今天的我們,連接歷史、領悟先賢的唯一可能。

六月的陽光,照在豐湖的湖面,照得湖面一片光芒。在這人跡罕至、山風吹拂的地方,我久久不願移步,我感受到了一種先人的眷顧,一種精神的饋贈,我感受到了一種歷史的賜予,一種文化的承傳。

金帶街在黃氏書室的旁邊,這條老街建於明洪武22年,是明代以前惠州城外的居民點。老街長不足半里,寬僅有丈二。但是,一走進老街,我就像走回到了傳統,走回到了童真,走回到了家園。我慢慢兒走著,就像走親戚,就像回老家。那一份親切,那一種隨緣,那一股溫馨,是居樓房所沒有所欠缺的啊。

老街有很多歲月悠長的文保單位---61號明代楊起元故居,54號明代黃氏祖居,37號清代亮毅陳公祠,還有清代的陳氏祖居、陳宅、趣園、餘道元故居、賓興館、梅花館、恆齋張公祠、廖家祠舊址……這是我在惠州最愜意的一次訪古,我在金帶街一帶盡情地盤桓,盡情地領略老街小巷裡惠州人的日常生活,叮咚巷、淘沙巷、六角巷、朱紫巷、爾雅巷、華興巷、水門街,惠州的人文歷史,其實,很多就是生髮在這些老街小巷。

在廖家祠舊址,我尋找廖青主的音訊遺留,沒有。一代音樂大家,一代音樂先驅,家鄉沒有留下他的一音一訊。倒是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2008年6月,在《南方日報》發表文章《中國藝術歌曲創作的先鋒——青主》,認為青主作曲的《大江東去》、《我住長江頭》,“確立了他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創作上的開創性地位……為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開創了新境界。”《大江東去》、《我住長江頭》,在百來年的中國,傳唱不衰。

在黃氏書室,我尋找黃秉維的音訊遺留,也沒有。這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為中國自然地理區劃做出巨大貢獻的地理學家,家鄉也沒有留下他的一音一訊。

我在黃氏書室默默地站著、走著,讀著書室第三進中廳兩邊牆上的“歷代惠州名人榜”、“歷代蒞惠名人榜”,我想,要是現在的我們,除了職官,科學家、藝術家,也能夠上榜,那麼,這一份“歷代惠州名人榜”,才是一份真正完整的名人榜。可是,那已經是下一次東江民俗文物館的任務了……

作者簡介:廣東潮州人,現居廣州。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一級作家。

曾任廣東省文聯第三屆、四屆、五屆、六屆委員,第六屆主席團成員,潮州市文聯主席、作家協會主席、《韓江》雜誌主編。作品散見於《作品》《花城》《延河》《散文》《美文》《草原》《飛天》《芒種》《紅巖》《青海湖》《廣西文學》《福建文學》《安徽文學》《四川文學》《廣州文藝》《電視·電影·文學》《散文選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工人日報》《文藝報》《文學報》等報刊;出版《心路屐痕》《夢年紀事》《青春筆記》《蘭舍筆記》《花草含情》等12部,藝術散文1部,有8部電視音樂散文在中央電視臺、廣東電視臺播出。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法、俄、匈牙利語在海外出版。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編輯:徐向東

◆二審:藍運良

◆三審:嶽才瑛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