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畢業生是先進體制工作好還是先去企業工作好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討論,應屆畢業生先去體制內工作比較好,還是先去企業積累兩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後再去體制內工作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第二種觀點可能走進了誤區。


應屆畢業生是先進體制工作好還是先去企業工作好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一下。

難易程度

體制內就像一個圍城,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但是毫無疑問,從體制內出去更容易一點。

就像唐代的李白,從24歲開始“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直到41歲舉薦入翰林,期間用了十幾年,但是從入翰林到“行路難,歸去來”只用了三年,這樣看來,進入體制顯然要比從體制內出去更容易。

應屆畢業生是先進體制工作好還是先去企業工作好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另外,應屆畢業生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本身就更加有優勢,一方面是政策的傾斜,另一方面崗位也比較多、招錄人數也多,再加上今年明確要求加大對應屆畢業生的招聘力度,因此應屆畢業生考公務員或者事業編本身就有天然的優勢。

還有就是經過本次疫情,醫療系統最近在大規模招人,招的大多數也是應屆畢業生。

應屆畢業生是先進體制工作好還是先去企業工作好

醫療系統大量招人

所以說從難易程度上來考量,顯然應屆畢業生要更加具有優勢,也更容易一點。

體制內的經歷對體制外的工作有幫助


我對象是法院的,她只見過法院的員額法官辭職去幹律師的,從來沒見過哪個律師考上公務員的。

有些人可能說《律師法》、《法官法》裡面不是要求法官辭職兩年內不準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麼,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律師這個行當,有的時候更多的是人脈,而並非是辯護水平。何況法官也是有一定的量刑餘量的,一個擔任過員額法官的人去當律師,可以想象一下能有多少的活動空間?

我之前在報面試班的時候的老師,他曾經在鄰省教育系統內工作了十幾年,後來因為某種原因單位勸退,再加上那時候有政策鼓勵機關單位內的人外出創業,他就離開了體制(關係仍保留五年),現在做公考面試培訓,也是過得非常滋潤,收入跟之前不是一個檔次。

所以說,從人脈方面看,體制內的經歷對體制外的工作會有幫助。

體制內並不需要工作經驗


可以說,除了個別專業性比較強的單位和崗位,比如說質量監督局的特種設備檢驗部門、能源局的一些崗位、地震局、氣象局等一些參公單位,大多數單位是不需要工作經驗的

在很多機關單位,包括一些國企部分,都存在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外行管內行,我們單位的領導一直說一句話:管理是一門學問。其實在體制內,包括國企是不需要非常過硬的專業知識的,當然像公檢法司這些系統的除外

機關內的人我就不放了,容易屏蔽。我們可以看一下最新的國家電網的一把手,有興趣的可以去百度一下,他之前是在什麼系統工作的,是否具有電力系統的工作經驗,同樣的茅臺集團也是一樣。


應屆畢業生是先進體制工作好還是先去企業工作好

國家電網新任一把手

在行政單位中更多的是看中你在體制內的資歷,無論是薪資水平還是晉升,閱歷往往更加重要,有的時候甚至會超過學歷。

舉兩個例子佐證一下,同一個科室的兩個人,同一年本科畢業的,第一個人本科畢業後就進入體制,第二個人本科畢業後讀研究生後進入體制。我們都知道,

研究生是可以直接享受副科級待遇的,而第一個人實際上沒有晉升副科級,但是在科室工作多年具有實職,一個是實職一個是虛職,大家說誰領導誰?

顯然領導會更加信任已經工作多年的。我這裡並沒有貶低研究生的意思,相反我個人認為正常發展下去研究生會具有更好的前途,這裡只是說明在機關單位更多的是看中你的資歷,而並非是你在社會上或者在學業上取得的一些成果,那些只是你的敲門磚。

應屆畢業跟工作兩年的社會考生考入單位同樣都是從科級開始幹,沒有什麼區別。

再說一個本身的例子,我就是參加工作三四年後才考的事業單位,在我的工資條上,沒有工齡工資,只有一個局齡工資,目前是0,也就是說在社會上積攢的工齡、積攢的經歷並沒有什麼用。

相同的退休年齡,決定了一個人在機關單位內工作的工作年限是固定的,越早進入體制,肯定就更加有優勢,從這方面看來畢業後直接進入體制對今後的發展會更好。


應屆畢業生是先進體制工作好還是先去企業工作好

機關單位沒有那麼多勾心鬥角


有一種說法是機關單位內步步驚心,在社會上歷練幾年能夠更好得應付體制內的人際關係。我對此甚是嗤之以鼻,存在這種想法的人絕對是宮鬥劇看多了,但是機關單位不是宮鬥劇,更何況剛進單位的一個科員有什麼勾心鬥角的,能接觸到多高層的東西,做好自己的事情都足夠了,跟何況機關單位內的人與人之間確實是比較冷淡的,非工作上的交集很少,都有各自的圈子,沒有那麼複雜的東西。

至於那些見不得的人的是至少要當上處級幹部再說吧。

時間和精力


在企業工作備考公務員必然是需要在職備考,每天除去通勤時間、工作時間、做飯吃飯做家務的時間能留給學習多少時間?沒有經歷過在職備考的人根本無法理解那種辛苦,你需要耗費2-3倍的精力才能跟上全職備考的人,期間承受的壓力也很大。

但是在體制內考慮創業的就不一樣了,有更加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去考慮這些事情。我還見過有企業直接挖體制內的人去企業當管理人員。

從種種因素來看,我覺得除了一些特殊專業,比如計算機、金融之類這幾年能夠掙快錢的,一畢業就進入體制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能夠給你更加充裕的時間去考慮以後幹什麼,能夠讓你去選擇你想幹什麼。

但是事實上,很多人都是最後被逼著去考公務員的。包括我在內,很多工科學生畢業後去基層做的工作跟搬磚沒什麼區別,都是摸爬滾打好幾年才開始考的,這時候留給我們的選擇往往已經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