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清平樂》中,仁宗對張貴妃和曹皇后的感情是怎麼樣的?

浮生伴銘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

張貴妃跟宋仁宗一共育有三位公主都沒能活下來,她自己年紀輕輕也因暴病而死。史書上記載的是宋仁宗非常愛張貴妃的,不僅是張貴妃獲得了宋仁宗的專寵。就連張貴妃的親屬,也獲得了皇帝的大力提拔,在其死後還追封為皇后。

曹皇后對宋仁宗可以說是真愛,但是她在大是大非面前拎得清。導致宋仁宗對她想愛而不敢愛的感覺,幾度讓宋仁宗覺得他更像自己的親人,又或者說是太像他的養母大娘娘了。歷史上的曹皇后是位好皇后,聰明賢淑膝下無兒無女。一輩子也沒得到宋仁宗的愛。





小魚樂沒有圈


一、仁宗對張妼晗又愛又怕的原因

可能題主會問,身為皇帝怕皇后老婆還好說,怕張妼晗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仁宗怕她做事太出格,闖下亂子收不住。無論是從電視劇、原著和歷史上都可以看到,張貴妃最大的問題就是做事不經大腦,衝動任性,不計後果。

仁宗從一開始的確是喜歡張妼晗的,張妼晗從小野慣了,這種天真爛漫的性情是仁宗從來沒有感受過的。因為仁宗從小接受的就是最正統的皇家禮儀規範,一顰一笑,一餐一飲都要符合帝王禮儀。張妼晗給仁宗準備的食物精美異常,仁宗雖然很喜歡但受到多年的教育還是說出是這些是奢侈浪費的話。這種感覺就像一個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被一個遊手好閒的學渣帶出去打電子遊戲泡網吧的感覺是一樣的。這種偶爾破壞規則的帶來的新鮮和刺激感是曹皇后和其他幾位接受過正規教學的娘子所不具備的。

很多人都被張妼晗雪地找小白兔的那個傻白甜形象所矇蔽,在她還在當舞女的時候,就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想著讓曹丹姝跪在她面前求饒。

在賈教習的提攜和幫助下,她被官家收入後宮,麻雀一朝飛上枝頭變鳳凰,立刻就有了清貧乍富的暴發戶心態在作祟。從來沒有見識過後宮爭鬥的她,自以有仁宗寵她,就可以無法無天。

事實上,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連張妼晗身邊的太監宮女都開始變得盛氣凌人起來。這就為張妼晗日後被仁宗拋棄,起到了不可逆轉的作用。

事實上,就連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徽柔公主都開始在暗地裡給張妼晗使絆子。張妼晗越想穩固地位,就越向仁宗索取更多,越是貪婪索取也就樹敵更多。

當她靠著哭鬧和任性換取貴妃的地位時,苗娘子、俞娘子包括其他幾位更早進宮的娘子們也都開始對她有意無意開始排擠時候,這就加速了張妼晗的滅亡之路。

二、仁宗對曹皇后是又敬又怕

仁宗對曹皇后可以說是又敬又怕,曹皇后出生名門因為“貌醜不至惑君”的緣故當了皇后,也就是說她在享受無限榮光的背後,也被無數雙眼睛盯著,她的一言一行都必須合乎皇家禮儀,這才算是母儀天下的典範。群臣是這樣要求的,她也是這麼照做的。當侍女建議她也向仁宗撒個嬌,賣個萌,服個軟的時候曹皇后是聽進去了的。可是,她身上的皇后服侍和頭上戴的金冠都在無時無刻的提醒著她一件事,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曹丹姝對後宮的管控是嚴格的,對待皇帝的態度是嚴謹的。兩人本來是兩口子,每次見面都更像是後宮女總管在向領導彙報工作。因為只有這樣,別人才不會挑出錯來。她越是如此,皇帝也就越發拘謹。本來忙了一天,跟大臣打了一天的嘴仗,操心了一天的國家大事,胸中了宏偉藍圖還沒來得及回味,想散散心享受一下片刻的安寧。

沒想到剛回到後宮,就得知張妼晗鬧得雞飛狗跳一地雞毛。皇帝疲憊的眼神中流露出是無奈,雖然張妼晗把皇帝抱得死死的,可她沒有看到的是,在皇后離去的一瞬間連皇帝也忍不住想要回頭抱抱這個為後宮操碎了心的妻子。

三、仁宗的求仁得仁

仁宗陪著張妼晗胡鬧,只是出於一種心理補償。朕當年沒有享受過的,沒有體會過的,都讓愛妃幫朕一起體現一把。隨著新鮮感一過,心理也就成熟了,當仁宗青澀的臉上開始蓄起了胡茬,就代表著三好生終於要回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了。更重要的是,趙宗實作為未來的儲君一席話點醒了夢中人。張妼晗的種種僭越之舉已經連小孩子都看不下去了,仁宗難不成還要陪著繼續胡鬧下去嗎?當張貴妃再一次索要皇后的紅羅傘時,殊不知奪命的套索已經系在脖子上了。

仁宗親政三十年,他對後宮的嬌慣也只是暫時的。他的皇帝還是比較稱職的,天下只要出現水、旱、蝗、瘴災之處,必定蠲免錢糧,據不完全統計在他親政期間免徵百姓幾十億貫。如果國庫空虛無力賑濟,他還會拿出自己的錢“內帑”撫卹子民,一次就是幾十萬貫。仁宗自己雖然沒有能力在任期內削減三冗,給繼承者留下揮霍不盡的錢糧,但他寧肯苦了自己,也從不加重百姓的負擔。

白羽點評:在中國五千年曆史上,出現過幾百個或氣吞萬里、或狂妄自大、或俾睨天下、或陰險狠毒、或冷酷無情、或寧教我負夭下人、不教人下人負我的皇帝同行中,仁宗絕對是一個異數。儘管他身世坎坷離奇,儘管他身處波雲詭譎政治的環境三十多年,也沒法改變他善良寬厚的性格,他那雙眼睛一直到老都至清至純,始終充滿了和善的注視著他的子民。他治下的億萬子民更可以驕傲的說,我是幸福的中國人!


白羽居士


在最近熱播的《清平樂》中,宋仁宗絕對稱得上是一代賢明的君主,他儘自己最大能力給予百姓一個安穩的生活,還朝廷一個政治清平。

歷代君王都避免不了三宮六院,仁宗也不例外,他身邊的女人有很多,但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張妼晗和曹丹姝。

張貴妃為皇上共孕育三女,可惜均早夭而亡,曾一度是仁宗心中最肆意和自由的存在。而曹皇后是位賢明大方的皇后,有著寬容之心,固守規矩,也因此與仁宗久久不能圓房,可卻也在與她的相處之中,仁宗發覺她與最初的傳言截然不同,兩人最終圓滿結局。

那麼仁宗對張貴妃和曹皇后的感情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其一,仁宗對張妼晗曾經喜愛卻最終消散。

仁宗對於張妼晗的喜歡,是因為她在這座規矩嚴密,死氣沉沉的皇宮之中,彷彿是一種別樣的色彩,帶來了新的活力。

家境落魄,卻依舊保持著一顆初心,她的性子有些出格,帶著獨有的天真與浪漫,生性活潑。仁宗由劉娥撫養長大,終日被規矩束縛,但骨子裡卻有著對自由的嚮往。可在其位謀其政,成為皇上的人理所應當的需要戒掉浮躁的內心,少時想要立生母,被劉娥反對,甚至即便生母病重之時,都未曾見到她一面。

稍年長時,想要選擇自己喜歡的皇后,卻被朝臣上書,最終娶了傳言“貌醜”的皇后,他的人生,看似坐在這世上最為尊貴的位置上,可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不容許出現錯誤。而與張貴妃的相遇,讓仁宗看到了一種新的可能,她的不拘小節,性情至勝,膽大妄為,都另仁宗沉寂已久的心有所觸動。

張妼晗骨子中是一個肆意的人,這與她所處什麼樣的環境都毫無關係,她刁蠻,跋扈,但卻將最赤誠的愛意堅定地送給了仁宗,她可以不顧及教習對她的苦苦勸導,只希望能夠在仁宗身邊有一個小小的位置。

仁宗在她的身上看到了那個曾經無力反抗的自己,也看到了她深沉的愛意,於是願意用自身的能力去守護她,讓她保持這份天真和爽朗。

不過人面對突如其來的富貴與榮寵,只會有兩種結果:

其一是德行匹配,為了能夠坐穩位置,而讓自己變得更好;

其二則是自以為是,一步登天之後,就再也看不到周圍的危險,無法無天。

張貴妃在獲得仁宗的寵愛後,行事越發的無所顧忌,不曾把皇后放在眼中,一旦有問題就向仁宗哭鬧,撒嬌去解決,甚至插手了官吏任職之事,犯下了後宮不得干政的大忌諱。皇上對你的寵愛,是他願意,但一旦你索取過多,麻煩不斷的時候,那份愛意最終會被慢慢消磨,仁宗之於張妼晗的情誼,最終被她自己親手打碎。

其二,仁宗對於曹丹姝從君臣夫妻到心有所感。

曹丹姝的外祖父是國家重臣,曹氏一族更是頗有聲望與地位。在仁宗廢掉由劉娥為他選擇的皇后郭氏之後,本期盼選擇一個自己鍾愛的人作為皇后,可惜,為了維護統治以及大臣們的多次進諫,最終選擇了“貌醜不至於惑君”且嫁過一次的曹丹姝。

仁宗本身是個熱愛自由的人,從他偏愛女子的性格來看,曹丹姝是他最為不喜的那種類型,外界傳言中的典禮,大方,寬容這些優點,對仁宗而言反而成為他對曹丹姝不喜的原因,於是,出現了劇中仁宗在大婚當日與皇后並未圓房的事情。

曹皇后其人,絕對是一國之母的典範,不善妒,寬容大方,將後宮的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可最初的她,對於仁宗來說,與其是一個妻子不如說是一個臣子。

仁宗每天在朝堂之上要面對大臣的各種進諫,處理國家各個地方的政事,已經百般勞累,回宮之後,還要面對自己皇后的嚴謹與拘束,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苦不堪然的事情。就像劇中,仁宗與曹皇后的對話,這裡是後宮還是前朝大殿,你究竟是我的皇后還是御史中丞,以及你用規矩作為武器與我對峙,最終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了嗎?

太過規矩,本分做事,守著皇后的威嚴,最終只會讓仁宗對曹皇后越發的疏遠。一國之母應當對得起自身的位置,做天下女子的典範,但是在這個身份的前提下,她先是一名妻子,不說對丈夫溫柔小意,至少不應讓他時刻有著與臣子相處的感覺。

劇中,曹皇后與仁宗時時不曾圓房,其一是因為洞房花燭夜一事,其二兩人實則在暗自對抗。每次,仁宗與曹皇后見面,都要被其囑咐公事,更不流露出想要挽留之意,而身為皇上,更加要面子,曹皇后不主動求和的結果就是兩人一直僵持下去,最終到中結婚多年卻沒有圓房一事的出現。

不過,仁宗向來是一個寬於待人的人,他在與曹皇后的婚後生活中,也逐漸感受到了她的好,由最初的不喜到後來的心動,但兩人的這種感情,還與愛侶不同,更像是知己之情中摻雜著愛意。

後宮中的女子,張妼晗會撒嬌,卻也屢屢犯錯,由仁宗為其圓場,苗心禾,早已由年少時候的小妹妹最終變成了一個謹慎規矩的人,唯一能夠與仁宗真正產生心靈共鳴,理解他朝政不易的反而是曹皇后。

在仁宗遇到情緒上的問題之時,她可以為他排憂解難,給出建議,得到另一種支持,但同時仁宗也對她過於肖像大娘娘劉娥,而不敢接近,一直維持著一個恰到好處的距離。

曹皇后的自我約束能力過強,兩人之間過於勢均力敵,如果是朋友,那是知己,可若為夫妻,則有些尷尬。

曹皇后傾心與仁宗,所以她的愛,是給予他最好的支持,讓其再也無需為宮中瑣事費心,而仁宗固然內心喜歡曹皇后,卻也因她的性子,而選擇相敬如賓,互相守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