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只屬於自己嗎?生命教育,避免輕生悲劇的發生

  • 12歲女生,難以承受老師責罰,跳樓自殺;
  • 初中女生,考試作弊,被叫家長,回家跳樓自殺;
  • 22歲女孩被男友威脅,發佈裸照而自殺;

……

看到這些新聞讓人痛心,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而這些輕生的孩子,生命之花才剛剛綻放就已經凋零。

在替這些孩子惋惜的同時,我真希望時光倒流,去問問這些孩子,世上有什麼事能比生命更寶貴?一個人的生命只屬於自己嗎?你們知不知道因為你們的離去,會給那些愛你們的人帶來多麼大的痛苦?

孩子的離去,最痛苦的莫過於家長,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相信這些孩子的家長,一定會好好地給孩子上一堂生命教育課。

人的生命只屬於自己嗎?生命教育,避免輕生悲劇的發生

01、生命教育課,是中國孩子普通欠缺的。

生命教育,主要在成人幫助孩子認識並珍愛、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並在此基礎上珍愛世間萬物的生命,與自然、他人、社會和諧相處。

長期以來,中國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往往帶有功利性。我們會花心思教我們的孩子知識,教為人處世的道理,教生存的各項技能,卻唯獨沒有好好教我們的孩子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孩子健康成長最關鍵的一環——生命教育,反而成為教育的盲點。

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怎樣給孩子上好這堂生命教育課呢?

有一位母親的教育經驗是這樣的:

一天,我正準備殺一條活魚的時候,4歲的女兒突然大哭起來。細問之下才知道,女兒是因為不忍心看著這條活蹦亂跳的魚死掉而哭泣。所以我馬上決定放棄做這道菜,把魚留給女兒來養。

在這個事例中,對於魚兒要不要殺,可能會有家長,不顧女兒的哭泣,把女兒訓斥一通,依然選擇殺魚做菜。而這位媽媽卻呵護了女兒的善良,並教給女兒對待生命的規則:美味可口的食物絕沒有鮮活的生命更重要。父母對待生命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會讓她明白生命的極其寶貴,從而珍惜生命。

確實,在地球上,千姿百態的生命競相展現自己的活力,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蹟。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時不時看到和聽到,有人踐踏花草樹木、虐待小動物、自殺輕生、傷害他人等不好的事情。

一些人漠視自己的生命,同時也不懂尊重自然界其他生物以及他人的生命。而這些都與父母對孩子小時候的教育有關。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教會孩子理解生命的價值,並且給予她們最正確的指導。

人的生命只屬於自己嗎?生命教育,避免輕生悲劇的發生


02、人為什麼要活著?人的生命只屬於自己嗎?

經常會有孩子問家長,“人為什麼要活著?”這個關乎生命價值的問題。一位聰明的母親是這樣回答的:

有一次,上初中的兒子突然問我:"媽媽,人為什麼要活著呀?"我想了想回答:"媽媽認為,人是因為愛而活著的。比如,媽媽是因為有你爸爸、有你、還有你外公和外婆的愛活著的。因為你們愛我,所以我才活得有希望、有成就感。"兒子又接著問:"那我們要是都不愛你了呢?"我笑著說:"假如真有那麼一天,我也會把自己無私的愛奉獻給你們,讓你們能因感受到我的愛而活著。"

這位母親回答的多好啊!人是因為愛和被愛而活著。

假如那些輕生的孩子能夠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因為生活中遇到的任何挫折而走上不歸路,因為他們的離去會讓那些愛他們的人多麼痛苦啊。

如果說生命是一種權利,珍愛生命就是一種義務。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但是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也屬於所有愛我們的和我們愛的人,屬於我們這個社會。

那種隨意踐踏自己的生命,甚至放棄生命的行為,是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不負責的表現。

有的家長可能會問:"我可不可以回答,人是為了家庭而活著、為了事業而活著、為了衣食住行而活著……?"

答案可以是千萬種,但無論哪種回答,都必須是樂觀的、積極的、向上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們正確認識"人來到這個世上是為了什麼",才能真正讓他們知曉生命的價值,明白活著的意義,才能讓他們充滿希望和熱情地為未來打拼。

人的生命只屬於自己嗎?生命教育,避免輕生悲劇的發生


03、死亡非常可怕嗎?怎樣理解生命的終結?

老子說:“不知生,焉知死。”
孔子說:“不知死,焉知生。”

可以說,生與死是息息相關的。生命教育也包括死亡教育。家長要用恰當的方式向孩子表達死亡,向孩子傳導正確的死亡觀。現實生活中,孩子們常常會接觸死亡,如心愛的小兔子死了,鄰居慈祥的老爺爺去世了、在馬路上突然遇到一隻死去的小狗……這些都是父母對女孩進行生死教育的絕佳時機,要讓孩子坦然接受生命的結束。

這裡在教育孩子時,要防止兩個誤區,一是把死亡渲染的很可怕,例如人死後要下地獄,地獄裡有各種各樣的殘酷刑具,像刀山、油鍋、刑場等等,這會讓孩子心生恐懼,接受不了身邊親人的逝去;二是把死亡浪漫化和神話,例如人死後可以輪迴轉世,甚至還會死而復生……這會讓孩子認為死亡不算什麼,甚至認為死亡是一種解脫,一遇到挫折就想著尋求解脫。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死亡只是一種自然現象,它既沒有那麼恐怖,也不像書中、電視裡描寫那麼美好,它是一個人人都會遇到的平常事,然後鼓勵孩子更加珍愛生命。

對於孩子來說,最親愛的人去世,會讓孩子非常傷心。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安慰孩子呢?

電影《尋夢環遊記》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死亡並不是盡頭,遺忘才是。如果生活在現世的親人將逝者遺忘了,他們才是真正的死亡。

我們可以讓孩子在心裡永遠記住已經逝去的親人,不要忘記那些曾經相伴的美好,那他們就會以另一種方式繼續陪伴著我們。

人的生命只屬於自己嗎?生命教育,避免輕生悲劇的發生


04人的生命會受到哪些方面的威脅?怎樣守護我們的生命?

人的生命非常脆弱,對於未成年人容易受到的傷害和侵害包括:溺水、觸電、燒傷、交通事故;被人勒索、毆打、拐騙等等。但自殺卻是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

加拿大學者費立鵬所作的研究報告曾經指出,自殺,是15~34歲人群首位重要的死亡原因。1995~1999 年,15~34歲人群中,自殺率為26.04人/10萬人,比排在第二位的交通事故死亡率(20.61人/10萬人)高出了不少。這一說法也得到過北京市衛生局發言人鄧小虹的肯定。 抑鬱症狀,長期的負面生活堆積的壓力,熟悉的人有自殺行為等幾大要素都是青少年自殺的誘因。

由於孩子閱歷不夠豐富,心理不夠成熟,體質也不夠強健,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比較薄弱,容易受到傷害和侵害。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出在自我保護方面存在的弱點,讓孩子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平時要讓孩子維護健康,積極鍛鍊身體,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除此之外,家長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時對孩子的不良情緒給予疏導,不要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特別要教育孩子,不要因為自己的內心受到傷害,就忽略自己身體的健康,用輕生、自殘等行為損害身體健康。發現孩子有抑鬱症傾向,要及時給予關注和治療。


人的生命只屬於自己嗎?生命教育,避免輕生悲劇的發生

結語:諾貝爾說過:"生命,那是自然會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

"生命,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生命是我們進行任何一項社會活動的先決條件,沒有生命,就沒有多彩的世界;沒有生命,就沒有任何生產活動;沒有生命,就沒有思維、意識,我們就失去自我。家長一定要讓我們的孩子記住:敬畏生命,珍愛生命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