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是從什麼年代開始喝上汽水的?最早的本土可樂竟然不是它!

潮汕最早的報紙《嶺東日報》於大清光緒壬寅年六月三十日(西曆一九零二年七月十七號)刊發了香港威建大藥房的一則廣告——“各款荷蘭水”。

“荷蘭水”是什麼鬼?

乍一看一臉懵逼。說白了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汽水”。

潮汕人是從什麼年代開始喝上汽水的?最早的本土可樂竟然不是它!

(圖片來自網絡)

“荷蘭水”之名,與荷蘭豆、荷蘭薯如出一轍,源於大航海時代,荷蘭人主宰全球海上貿易,被稱為“海上馬車伕”,後來許多西洋的新鮮事物都是由荷蘭人帶到亞洲來的,因而通常冠以“荷蘭”二字,並非代表產地。

對於不瞭解歷史或不熟悉香港文化的人來說,不知道“荷蘭水”也是情有可原。

——————————————

但還是要吐槽一下,百度百科“荷蘭水”條目中的明顯錯誤。

“汽水在清朝同治年間輸入我國,初稱之“荷蘭水”。中國人自己辦的廠要首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蘇州的瑞記公司和宣統元年(1909年)的上海惠華汽水廠。”

其實荷蘭水早在道光年間就傳入中國(詳見下文),最初的工廠也不在蘇州或者上海,而在香港。

荷蘭水的釋名更是想當然地說成“薄荷水溶液”:

“荷蘭水”名字很洋,它起源於上海灘,後來傳入內地。“荷蘭水”,說白了即為薄荷水溶液。

如果只是百度百科弄錯我也就懶得吐槽了,因為比比皆是,問題是其“參考資料”來自: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文科綜合編寫組.《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

如果是教材犯錯,那我就很為現在的學生擔心了。

潮汕人是從什麼年代開始喝上汽水的?最早的本土可樂竟然不是它!

吐槽完我們再來看看廣告文案:

啟者:

本藥房創設多年,荷蒙中外垂青,各種藥物頗覺消流暢旺,惟荷蘭水一款向未設售,以致近來購者,愧無以應。苟不續添製造,不特無以給人之求,且貨物未全,本局亦深以為憾。因是不惜工本,現由英京運來新款機器製成梳打湯,匿桑枝、檸檬、沙示、羌卑各等水,比諸市上所沽頗覺無乎不備。此外更有茅根水一種,出自本藥房喬治,能清熱消滯、去鬱除火,於身體大有裨益。且所制各款工精料足,價極從廉。本制水局另設在中環雲鹹街大普國公司左鄰便是,現又分設在澳門康公廟前永升隆代售以便,諸君就近賜僱,特此布聞。

香港威建大藥房


潮汕人是從什麼年代開始喝上汽水的?最早的本土可樂竟然不是它!

(圖片來自網絡)

用字不多卻寫得非常詳盡,從生產緣由、製作方法、成分說明,到品質功能、價格優勢,用詞優雅得來又不失情懷,愣是把一個商業行為吹得跟公益活動似的,想必作者放今日也是爆款推文寫手。

我初看標題時嚇了一跳,以為潮汕人1902年就喝上汽水了,看到最後一句才知道,原來是香港和澳門才有得賣,足見當年《嶺東日報》影響範圍真正廣大。

原北京燕山出版社總編輯趙珩先生在其著作《老饕漫筆》中有一篇《飲料瑣談》寫到:

汽水是舶來品,它傳入中國也不過一百五十年的時間,與割讓香港的時間差不多。


潮汕人是從什麼年代開始喝上汽水的?最早的本土可樂竟然不是它!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香港比內地先有荷蘭水了。如此說來,汽水傳入中國至今已將近180年了。

到民國時期,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有工廠生產汽水了,但人們對此新產品褒貶不一。

1934年,饒平著名的“性學博士”張競生先生在上海《時事新報》副刊《青光》上撰寫《食經》專欄,在其《水和飲料》一文中提到:

現今我國也已銷售不少的“汽水”,但這些汽水因含“瓦斯”太多,故飲後有幹活而出汗者大稱舒暢。否則,胃腹常因此損傷。

張先生是比較重視營養學的“養生派”,一直推崇礦泉水而不喜汽水。


潮汕人是從什麼年代開始喝上汽水的?最早的本土可樂竟然不是它!

潮汕人是從什麼年代開始喝上汽水的?最早的本土可樂竟然不是它!


計劃經濟時代,流行用糧票、油票,部分城市甚至有發放“汽水票”。

當時潮汕有沒有汽水,我並不知曉。

據出版於1986年的《澄海縣地名志》記載,創辦於1956年公私合營的澄海酒廠,除了名牌米酒“獅泉玉液”外,“碳酸飲料有樂啤、獅泉可樂、汽水,最高年產量可達1000噸。”

看到沒有?不但有汽水,還有可樂!這很可能是潮汕最早的本土可樂了。但具體生產的年份就不確定了。

澄海酒廠在獅山附近,獅山有泉水,俗稱“獅涎”。據長輩講述,當年釀酒工人確實曾用板車拉著大水缸到獅山下盛泉水回酒廠釀酒,但是否有生產汽水就不知道。

自小在獅山附近玩耍的“老豬叔”告訴我,他最早喝到的汽水不是澄海酒廠生產的,而是距離酒廠不到一公里的澄海糖廠生產的,時間大概是1979一1982年,白玻璃瓶裝的橙色汽水,當時糖廠還有門市,喝完瓶子要當場歸還的。

而今獅山早已炸平,糖廠也已拆掉,酒廠搬走,具體細節已難以取證。

微信群友王曉航先生則說澄海最早喝到的汽水是醫院做的,因為蘇打和檸檬酸醫院都有,這個外面不一定買得到。時間大概在1981-1982年,最早是醫院藥劑員工自己做著喝,後來也有銷到本鎮,不過要走熟人才能買到。

最早源於醫院的說法和《飲料瑣談》論述基本一致,前文“威建大藥房”的廣告也可互相佐證。

可見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澄海至少已經有三個地方生產本土汽水了。

潮汕人是從什麼年代開始喝上汽水的?最早的本土可樂竟然不是它!

只是吾生亦晚,都未能喝上。

到我記事時,喝的多是健力寶、“航空香檳”和菠蘿啤。

健力寶大家都知道,曾經的國產飲料巨頭,當時潮汕的宴席基本上都會配備。

“航空香檳”起了一個高大上的名字,貼著畫有漂亮小姐姐的標籤,裝的卻是汽水,但氣體不多,味道微甜,口感溫和,像是健力寶的弱化版。


潮汕人是從什麼年代開始喝上汽水的?最早的本土可樂竟然不是它!

(圖片來自網絡)

菠蘿啤有濃濃的果香味,淡淡的酒精度,唯一的缺點是撐肚子。印象最深的是它暖心的電視廣告:鏡頭裡的父親騎著摩托車回來,後面綁著活鴨子,經過的榕樹下有青年在打桌球,另一邊池塘裡有小孩在游泳,回到家裡剛好開晚飯,打開菠蘿啤,字幕和旁白隨即出現:“廣氏菠蘿啤,一家大小都愛喝”。

祖父在世時,頗愛喝菠蘿啤,夏日晚飯常常在家門口的龍眼樹下吃,有時候會遞一塊錢讓我去買瓶菠蘿啤,買回來他喝得開心,我們也喝得開心,真是“一家大小都愛喝”。

潮汕人是從什麼年代開始喝上汽水的?最早的本土可樂竟然不是它!

90年代初期,鄰村開始有私人汽水作坊了,用“大百事”塑料瓶包裝,偶爾也會喝到,但刺激性非常強,大概是香精和糖精沒調好的緣故。

趙珩的《飲料瑣談》提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北京曾頒發《製售汽水管理條例》,規定不允許使用糖精、色素和香精兌制,而必須用白糖、洋糖和果汁兌制,且要求容器必須消毒。

可見二十世紀90年代的食品監管,還不如大清朝。

到1995年左右,各種外國汽水已經在潮汕大行其道了,瓶裝的、罐裝的、散裝的都有。夏天下午,我常常跟小夥伴們踢完球跑到小學附近的小店買一杯散裝汽水喝,可樂、雪碧、芬達等等,好幾種混在一紙杯裡喝,甚是過癮。

1998年,源自潮安庵埠的汾煌可樂橫空出世,隨後請成龍代言的“大龍船”廣告在各大電視臺狂轟濫炸,在國內飲料界一時無雙,風頭甚至蓋過可口可樂。許多潮汕人家家宴都要抱一箱汾煌可樂來請客。可惜好景不長,到2001年便銷聲匿跡,算是中國飲料史上的曇花一現。

潮汕人是從什麼年代開始喝上汽水的?最早的本土可樂竟然不是它!

(圖片來自網絡)

潮汕人是從什麼年代開始喝上汽水的?最早的本土可樂竟然不是它!

(圖片來自網絡)

離開家鄉後,有兩種汽水我每年都會想喝。

一種是廣州的沙示,刺激性非常強,卻沒有違和感,一股濃烈的風油精味,但喝起來特別提神爽快。聽增城的朋友說,他們村的老人家如果感冒了就買一瓶沙示,喝下去鼻子就不塞了。我每回吃羊肉煲或者牛腩煲必點沙示。

潮汕人是從什麼年代開始喝上汽水的?最早的本土可樂竟然不是它!

潮汕人是從什麼年代開始喝上汽水的?最早的本土可樂竟然不是它!

另一種是在上海時喝過的鹽汽水。之前在廣東不知道有鹽汽水,去到上海才發現新大陸,鹽汽水成為我在上海夏天踢球的必備飲料。我不喜甜食,鹽汽水淡淡的檸檬味和鹹味特別解渴,又不會甜膩,深得我心。缺點是氣體太足,有一回在公交車上開鹽汽水時,不小心噴到前面隔著兩排座位的乘客,甚是尷尬

潮汕人是從什麼年代開始喝上汽水的?最早的本土可樂竟然不是它!

寫篇文章時才發現汽水誕生於1820年,到今年剛好200年,那就紀念一下,假裝自己很愛喝碳酸飲料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