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人都符合的”工作洞“原理,職場就是無限循環

最近,看到了一條令人十分“震驚”的微博,東北某家媒體的記者,居然在朋友圈賣起了蘋果,在街道上開起了滴滴,甚至還有人去做了搓澡工......


說實話,工作沒貴賤之分,但是從媒體記者到搓澡工,這身份轉變得太快了些。


絕大多數人都符合的”工作洞“原理,職場就是無限循環


都說2019年太艱難,如今看來,確實如是。


他們還在那兒不走,除了情懷外,更多的是,害怕選擇。


1

辭去鐵飯碗,真的那麼可怕嗎?


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和老三約定了一件事情:過個幾年,看看各自過得怎麼樣?


老三拍了拍胸脯,說:“我過個幾年,應該已經當上公務員,吃上國糧了。”


我咧咧嘴,先取笑她一番,接著說:”就憑你現在懶惰的樣子,什麼時候你能考上,我請你吃城裡最貴的餐廳。“


沒想到一語成讖,畢業後一年,她考上了湛江市市區的公務員。


日子過得極其瀟灑,早九晚五,週末雙休,偶爾還開著臺小汽車到處旅遊。


我以為,她的生活一直會如此幸福美滿下去,但是,某一天,她和我提起了想離職的想法。


所有人都不支持她,她媽媽甚至氣得三天不與她說話,但是,她毅然選擇了離職。


後來,為了追求她的理想,她轉身投入了互聯網入門門檻最低的新媒體運營工作。


剛開始幾個月的時候,我每次見她,都是一副蓬頭垢面的模樣,但嘴上卻是一直沒停過。開口閉口談KPI,追熱點,兢兢業業寫稿,努力揣摩讀者心思,時刻在與自己的腦力和體力戰鬥。


經過一番戰鬥,她終於坐上了總監的位置,掌握著公司所有賬號的運營。但是,她每晚幾乎都睡不著覺,閉著眼會想工作,睜開眼會想工作,和另一半做著親密的時候,也會想工作。


似乎,工作成為了全部,這就是一個互聯網中層管理者的心聲。


為什麼這麼拼?


她這樣說,”一直以來,我生活都很安逸,為此,我跳出了這個太過舒服的舒適圈,去挑戰自己。但是,現在我才明白,競爭何其殘酷,你永遠都會那股年輕力量推著跑,一旦停下,危機就找上門了。”


絕大多數人都符合的”工作洞“原理,職場就是無限循環


面對她的真情流露,我實在不知說什麼。只能旁敲側擊問一句,”假如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願意從舒適區跳出來嗎?“


她搖了搖頭。最後,我們心照不宣。


一個追求體制內穩定的人,是不適應殘酷的競爭的。


我們之所以在職場上日夜拼搏,絕大多數都是為了金錢而努力,幹多得多,從來就是職場的法則。


2

資本市場是無情的,最怕的是你想不明白


人人都說,販賣焦慮是可恥的。


但夜深時候,我總會獨自一個人思考,不在體制內,怎樣才可以抗衡中年危機?


最近好幾家互聯網企業裁員的事件刷屏了我們的朋友圈,他們因為各種原因和公司鬧到了不體面的下場。


先不論事件本身真實原委,這說明了,資本市場是無情的。


遭遇職場困境的人,不一定是那些工作幹勁少的人,其中也不乏許多優秀的人,包括那些行走職場多年,經驗十足的老江湖。


所以,我們才會時刻倍感焦慮:


今天,我做得還好嗎?


明天,我會一如既往好嗎?


這種焦慮感似乎圍繞在各個階層中,普通的工薪階層在討論怎麼搞副業,中小創業者在討論怎麼在競爭的態勢中,找到變現的方法;網紅們在討論,如何保持自己的熱度不至於過氣;明星們疲於工作的背後,是對失去光環的恐懼......


人是需要確定性的動物,所以才說不確定性難能可貴。


但有句話說得很好,“如果你我工作的目標是為了“逃離現在”,那你我將永遠無法逃脫焦慮。”


深陷焦慮情緒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沒有想明白。


3

切勿以“博短線”的態度去做事


牛津大學教授,社會學家項飈曾提出一個概念——“工作洞”理論。


絕大多數人都符合的”工作洞“原理,職場就是無限循環


他認為,工作之所以變成了工作洞,是因為我們不斷重複著進洞出洞的動作。


整個循環過程是這樣的:我們熬夜加班、埋頭苦幹,鑽進工作的洞裡;想歇一歇,去長途旅遊,去幹其他的事,然後又再跳進洞裡。


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們還是不斷努力工作,只是為了儘早從洞裡爬出來。這是一種懸浮狀態,但這也是一種積累策略,投資策略。


我們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時間、精力、金錢進行投資,對於人本身來說,工作類似於一種“錨”,雖然工作很累,但我們卻要以此為導向,去創造一個比現在更好的未來。


但如何去創造,也是一門學問。


互聯網的迭代,不僅使得信息鏈接更緊密了,在職場這個細分領域裡,也大有作用。


以前,它促使職場上多了許多必要的技能,比如運營,如今隨著5G時代的到來,雲計算、AI、AR/VR等新興技術也逐漸走向人們眼前。


我們可以看到,職場的邊界已經很模糊了,新的工作模式層出不窮,只要你想,機會永遠在眼前。


前提是,你必須具備生產力以及獨特的價值,你必須時刻保持對新事物的嗅覺,果斷的執行力。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各行業的頭部都是那麼幾個人。比如李子柒,她是私域流量的高端玩家,一開始她只是個普通的女孩,出生自四川綿陽,但卻有著一個不幸的童年生活。


父母離開她後,她與爺爺奶奶一起去城市中謀生活,睡過公園,啃過饅頭,後因奶奶身體不好,而回鄉生活,從而開啟了美食短視頻的拍攝。


就這樣,靠著自己堅韌獨立的性格,李子柒從一個普通人蛻變成年入千萬的網紅博主。


絕大多數人都符合的”工作洞“原理,職場就是無限循環


她成功之處就在於,注重內容的呈現及場景的優化,這與粉絲內心向往的生活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再看看,其他網紅們,注重營銷,視頻風格浮誇,本質上就是以賣貨為主的心態,什麼什麼品牌價值、粉絲維護,都沒有快錢有吸引力。


但是,這條路註定是走不遠的。要想走得遠,必須要與比別人做得更優秀,並且有長期規劃的目標,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來實現價值。


4

寫在最後


今年就快過完了,很多人都在準備著明年的規劃。


最近,一個朋友還和我說起:“現在要做的事,就是趕緊賺錢,什麼愛情啊,變美啊,都是暫時的。永恆的是,要實現自己的價值,要實現掙錢的自由。”


這番話猶如醍醐灌頂,不管對於任何人來說,這句話都是一種警示。


2016年你可以去追風口創業,給一個廣泛似是而非的概念,你可以得到市場的融資,從而實現財務自由;


2017年,你可以通過炒幣去收割一波紅利;


但去年與今年的經濟環境,你不做韭菜就已經是萬幸了,機會更是少之又少。


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我們更要懂得選擇,更要努力去提升自身價值,這才有利於長期發展。


畢竟,以短線思維行事的人,大都被打倒在時代的浪潮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