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縣官鵝溝大景區

宕昌縣官鵝溝位於隴南市宕昌縣西南部,總面積60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69%。北界白浪滾滾的岷江,南靠林海莽莽的迭山,風光奇峻秀美,羌族風情神秘古樸。整個風景區主要由官鵝溝、官亭溝、大河壩溝、缸溝、南河溝等五大溝系組成,五條溝連成一片,目前主要開發的是官鵝溝。整個景區均處在蘭州——哈達鋪——官鵝溝自然風景區——武都萬象洞——四川九寨溝組成的黃金旅遊線路上。

宕昌縣官鵝溝大景區

宕昌縣官鵝溝

現在,我們就快進入官鵝溝景區了,我想問問大家,有沒有哪位朋友知道這裡為什麼會被稱為官鵝溝呢?據清代康熙年間編修的《岷州志》記載,清代以前,這裡被稱為“關惡口”,但此名又給人很多的疑惑。經民族學專家研究得知,所謂“關惡”者,是古藏語的古音遺存,藏民把兩條平行的深溝叫“關惡”,最上邊的溝又稱為“口”,連起來就是“關惡口”。直到後來,這裡發生了一場戰爭,改變了官鵝溝的命運,也使得“官惡口”變為了現在盡人皆知的“官鵝溝”。

宕昌縣官鵝溝大景區

宕昌縣官鵝溝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官鵝溝的第一個景點---官鵝臥佛,從這裡向東南方向望,可以看到極遠的藍天之下,南北翠峰相接之處,隱隱約約呈現出一尊巨大的臥佛,臥佛頭枕北嶺,足登南山,慈祥地仰望著無極的蒼穹。據說,這尊臥佛是去西天取經,凱旋而歸的沙和尚的化身,唐僧師徒從印度取得萬卷真經回國,途經官鵝溝,人困馬乏,將幾千卷真經暫藏於官鵝溝,後人還將藏經書的峽谷稱為“地書峽”。為保護經書,唐僧讓沙和尚在官鵝看守,以免真經丟失。沙和尚在此守了幾十年,等到一些經書相繼運走之後,他不忍心全部帶走經書,有意留了幾百卷,存放在官鵝溝內的地書峽谷中,成了官鵝溝鎮山之寶,給這裡的人民帶來幸福和安祥。後來,迫於朝廷的召喚,沙和尚不得不走,於是將自己的化身留在這裡,並點書成巖,成了凝固不朽的經書,遺留千萬年,他的化身也成了不朽的大山,長臥於青山綠水之間。等一會大家到溝裡面便會看到留在官鵝溝內的經書。

宕昌縣官鵝溝大景區

宕昌縣官鵝溝

前面我們能看到的這個湖是官鵝溝景區內的第一個湖泊——明湖,從上往下看,整個湖面水質清澈,姿態恬靜,兩湖相鄰為伴,一如夜晚的月亮,一如白天的太陽。為了敬拜日、月二帝,當地藏民把日月湖合稱為“明湖”,包含日月之意,明湖成為他們心中的“神湖”,是日、月之神的化身。現在 我們已經到達鹿仁村了,到這裡,我們已經將官鵝溝走了一半了,我想大家是不是都有了這樣的想法,如果能長期的生活在這裡就好了。進入鹿仁村,大家視覺上能捕捉到的最直觀的信息,便是這個村的建築,鹿仁村的建築形式與當地漢民民居並無二致,都是土木結構瓦房。只是鹿仁村寨裡的幾處“板屋土牆”特別搶眼,因為這是氐族民居的重要遺存,當地漢民稱之為“踏板房”。

宕昌縣官鵝溝大景區

宕昌縣官鵝溝

前面我們看到的就是花兒譚, 它位於鹿仁行政村與花兒灘自然行政村之間的深峽之中,以前這兒是一片平坦開闊的草坪,草坪上生長著各種各樣的野花,還有千年的松柏,當地人稱這裡為“花兒灘”,後來,因為在山峽之間有一深潭,水色發藍,深不可測,故將這裡更名為“花兒潭”。( 王強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