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小眾的旅行地,曾為繁華的首都,今成小眾旅行寶藏地

起初選擇曼德勒作為緬甸旅行的第一站,完全是因為機票非常便宜,另一方面是因為對於烏本橋日落非常的期待。不過真正來到這個古城的地方,卻被這裡原生態的氣息所感動和吸引。

緬甸小眾的旅行地,曾為繁華的首都,今成小眾旅行寶藏地

從昆明飛大約兩個小時就到達了曼德勒,當你一下飛機的時候就可以明顯感受到這裡的火熱和乾燥,即便當時是國內的11月份。

緬甸小眾的旅行地,曾為繁華的首都,今成小眾旅行寶藏地

當我旅行行走在曼德勒街頭巷尾的時候,那種破舊感讓我很難想象到這是緬甸的第二大城市。不過如果翻開曼德勒的歷史,你會發現這座城市處在的地方一直是緬甸的心臟地帶,也就是所謂的緬甸中、北部地區,而曼德勒則是這個中心地帶的首都,曾今的蒲甘城、阿瓦城等幾個王朝都建都於此,可見曼德勒的地位從古至今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更是成為了華僑大量聚集的城市。

緬甸小眾的旅行地,曾為繁華的首都,今成小眾旅行寶藏地

不過不論歲月如何變遷,曼德勒的文化中心一直沒有變,那麼旅行者如何才能在短時間內感受到這座城市的人文氣息呢?不妨跟著小馬的腳步一起來看看。

緬甸小眾的旅行地,曾為繁華的首都,今成小眾旅行寶藏地

我喜歡曼德勒那種繁華莊重的氣息,在曼德勒皇宮中行走的時候,這種氛圍會讓你更加記憶深刻。雖然曾經曼德勒僅僅只是一個人口不足200萬的小城,大部分人都是居住在周圍的城鎮裡,因此在當時的人民心中,曼德勒無非就是一座建有王宮的都城而已。

緬甸小眾的旅行地,曾為繁華的首都,今成小眾旅行寶藏地

這個都城就是目前我們在旅行時候看到的曼德勒皇宮,單邊2公里長、高近7米的院牆圍城了城牆,城牆上面又設有了48座形似廟宇的瞭望臺,如果遠遠望去的話,整個院牆會倒影在護城河裡,美輪美奐的樣子。

不過當我進入王宮的時候,會發現這座王宮看起來有點過於嶄新,才發現原來這裡的建築絕大多數都在二戰的時候被毀壞了。所以我們看到的僅僅只是90年代的仿古建築,裡面的古蹟也很少,但是即便如此,他依然是象徵著曼德勒輝煌的年代。

緬甸小眾的旅行地,曾為繁華的首都,今成小眾旅行寶藏地

我也喜歡曼德勒的生活氣息,比起現代化的仰光而言,曼德勒多了幾分淳樸。如果說曼德勒王宮是繁華和莊嚴的象徵,那麼宮牆外面的百姓生活看起來就不緊不慢,沒有喧囂但也不至於頹廢。當我行走在曼德勒良依市場的時候,撲面而來的都是濃濃的煙火氣息。

緬甸小眾的旅行地,曾為繁華的首都,今成小眾旅行寶藏地

小攤販雲集,水果、小吃、百貨、蔬菜、瓜果,一摞摞的將這裡鋪的滿檔滿檔的,看起來有一點擁擠和吵雜。不過當你再多走走的話,那麼面帶笑容的當地人一定會讓你驚喜滿滿,一定會被他們的熱情所感動。這或許就是曼德勒最淳樸最接地氣的地方,也是讓我可以看到曼德勒最基層人民的辛酸而又樂觀的生活狀態。

緬甸小眾的旅行地,曾為繁華的首都,今成小眾旅行寶藏地

我也喜歡去眾人口中的網紅景點烏本橋去打卡,和大多數遊客一樣我也不免俗的來到了這裡看日落,熱烈、絢爛、奪目,讓這裡看起來多少有些大片的即視感。對於喜歡小眾旅行的小馬來說,烏本橋大巴成堆、人流如織的喧鬧顯然讓我覺得有點糟糕。

緬甸小眾的旅行地,曾為繁華的首都,今成小眾旅行寶藏地

不過好在只要你沿著烏本橋一路前行到另一側的話,那麼瞬間會感受到一種質樸的感覺,也或許因為和另一側相比之下,翻到讓這裡呈現出另一種風情。彷彿只有此刻才能讓自己沉靜在日落,恬淡的旅途中。

緬甸小眾的旅行地,曾為繁華的首都,今成小眾旅行寶藏地

我也喜歡從酒店租一輛tutu車前往曼德勒東北角的曼德勒山下,脫下鞋光腳一路前行到山頂,期間會路過眾多的佛寺和佛塔,雖然規模都比不過山達穆尼塔寺,但卻都呈現出另一種虔誠的信仰以及寧靜感。這個季節不算是熱門的旅遊旺季,因此大多數時間裡都是我一個人在前行,偶爾路過的緬甸當地人也會衝我熱情的笑一笑,接著悄無聲息地從我身旁走過。

緬甸小眾的旅行地,曾為繁華的首都,今成小眾旅行寶藏地

從山頂的寺院遠遠望過去,可以看到曼德勒平原中林立著的佛塔,樹林以及不高的城市建築,瞬間讓人覺得這是一座佛教盛行的寺院,溫和而又虔誠。

緬甸小眾的旅行地,曾為繁華的首都,今成小眾旅行寶藏地

這或許就是曼德勒帶給我的驚喜,莊嚴、安寧、溫和太多詞語可以形容這裡,也或者就是這種慢生活才讓我覺得曼德勒是適合小眾人文旅行者的寶藏地。不用打卡的方式旅行,卻依賴上這種慵懶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