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是一個行動力超級強的職場人,陽明心學可以做到無所不能

王陽明是離我們最近的一位聖人,他自己就是在職官員,所以他的弟子很多也都是在職官員。比如徐愛,就曾任祁州知州、南京兵部員外郎、南京工部郎中等職務。我認為,王陽明能提出“知行合一”的學說,跟他和弟子們都是在職官員的身份有關係。正因為不是專業搞學問的,所以對那些義理都能一條條地實踐過來。如果他是一個無所事事的人,就一定不會開創王陽明心學,正是因為他在做官期間得罪了大太監劉瑾,被髮配到貴州龍場,才有了著名的龍場悟道。陽明心學的核心就是致良知,知行合一,只要良知光明就一定會行動,當你行動了才會真正懂得什麼是良知。

有人跟我說他學了陽明心學,但是很懶,行動對他來說太難了,鍛鍊身體都做不到,何談做大事呢?我想說的是你的良知還不夠光明,如果你能真正的致良知,就知道孝順父母,關愛他人,幫助他人解決問題,進而幹一番事業。王陽明說這個世上沒有知而不行之事,知而不行,只因不知。

一提孝敬父母,人人都說知道,但其實要做了才算真的知道。有的人被私慾隔斷了知和行,自私懶惰,不願意為父母付出。或者藉口“工作忙”,不在父母身上多花時間。你問他,知道孝敬嗎?其實他不知道。誰知道什麼是“孝”呢?每個人知道的都不一樣,你只有去做了,做了多少,看到父母反饋,才知道多少。所以我有一個建議,當別人跟你說一個道理,不管是看起來多麼簡單的道理,你都要禁止自己說“我知道”,而是先說“我聽說過”。“聽說過”是曉得有這個說法,到底知不知道?要再想一想。這個道理行不行,做了才知道。

王陽明是一個行動力超級強的職場人,陽明心學可以做到無所不能

不必爭辯,你認為對的事做下去不一定對


我們經常告訴別人一個道理,是為了讓別人聽從自己;或者,我們聽到一個道理,反應卻是我知道、你不對。這種溝通結果的原因是,道理沒有對錯,但是具體行動起來合不合適卻是不一定的,你認為對的,對方的處境不同也不一定認同你的道理,所以,任何事,任何理,你可以說,也可以聽,但是合不合適,只能先想一想,只有知行合一了,有結果了,才知道後邊的事。所謂的知行合一,不是你知道什麼,去做什麼,致良知能讓你判斷是非,這“行”,還要從“走心”開始——心、行、知,三合一。意思是,心要存天理去人慾,行要努力盡力,最終才能達到知的境界。比如有的人看完《正面管教》就成了教育專家了嗎?顯然不是,當你你有了孩子去實踐,才會真正懂得其中的道理。

王陽明的講的知行合一就是本能,見到美色立刻喜歡,是愛美之心的本能,見到惡臭立刻厭惡,是人天生就討厭惡臭,水不停的向下流就是本能,那本能到底是什麼呢?王陽明說它就是良知,它知道美色是美的,知道狗屎是臭的,知道危機時刻我們該如何快速做出判斷。本能的力量是巨大無比的,是人類最厲害的力量,比如餓了自動自發吃飯,看到美色發自內心喜歡,這就是本能的力量,不需要外力的催促,陽明心學就是讓我們把遮蔽的良知恢復,從而去創建偉大事功的行動哲學。人生在世,如果做的每件事都能聽命良知,就能成為無所不能的聖人,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就是依憑良知判定去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