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无锡太湖鼋头渚一年四季都是花的海洋,春天的樱花、海棠和菖蒲,夏日的绣球与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季的雪冰花。时值盛夏,鼋头渚的水景苑、藕花深处、长春桥和大觉湾的荷花满园,引来了众多游客。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十里芳堤从东蠡湖西南划过,把鼋头渚充山大门到景行亭的一湾蠡湖水圈了起来,这就是“水景苑”,眼下满苑荷花开的正旺,正是乘画舫游太湖赏荷花的最佳时节。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今年暑期,无锡太湖鼋头渚推出了“船娘采莲游”,我们先“采”为快。乘游船随船娘划向水景苑的荷花深处,与荷花来个近距离的亲密接触。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船娘”头戴竹笠,身着蓝印花衫,地道的太湖人家打扮,一口的吴侬细语,让我们北方人听起来是那么的甜美。右手执橹左手拉绳,舒展着腰身,轻推慢摇,小船悠悠荡荡的驶向荷花深处。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小船划过水景苑的镜面,点点雨丝更带来清新的爽意,满池的荷花、荷叶在身边缓慢的退去,置身于碧绿的莲叶之中,欣赏着盛开的红莲,忘却那尘世的烦扰,开启一段寂静时光,岁月静好。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满池的荷花正在盛开,就像青春美少女一样含羞绽放,亭亭玉立,鲜艳美丽,光彩照人。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荷花有着高尚品格,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咏诗作画的题材。 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就有关于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自北宋周敦颐写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荷花便成为“君子之花”。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史书载:远在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就曾在太湖之滨的灵岩山离宫(今江苏吴县)为宠妃西施欣赏荷花,特自修筑“玩花池”。证明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太湖这里的荷花就有盛名。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李白在《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对荷花有着这样的描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是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就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现在常用来描绘女子,今天随行我们的导游小姑娘就有这样的气质。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清代的石涛的《荷花》这样写道:“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这诗句正是我们今日赏荷的写照:五寸的荷叶托着娇艳盛开的荷花,碧绿的荷叶密密的贴在水面,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乘坐的彩舟在水面荡漾,夏季和暖的清风裹着飘着莲花的清香,眼下这些荷叶荷花的高度正好把美人的腰遮住。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宋朝的杨万里这样赞美西湖中的荷花“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此时水景苑的荷花亦和西湖相姘美。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杨万里的另一首诗中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果然,这只蜻蜓独占鳌头。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满池荷花拍的正尽兴,看到这位小朋友一家人前来游玩,邀请她们到船上,成了我们的小MT,妈妈、阿姨带着她在荷花中穿行,度过了一段非凡美好的时刻。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摘一只荷叶,打一把小伞,童心在这里尽情释放,近距离地接触荷花,进一步地亲近自然,给孩子一个的纯真的童年。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熏风吹得鼋头醉 跟随船娘去采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