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文画」土默特右旗地名探源(六)

「土文画」土默特右旗地名探源(六)
「土文画」土默特右旗地名探源(六)

土默特右旗地名探源(六)

清咸丰朝地名

⑴斡博恩、茂岱艾木圪

斡博恩,汉译为“窝棚”。大约是指清咸丰年间或更早时候,汉族移民在此的居住形态,与前文讲到的“塘铺”(当铺尧)属同一类型的地名。斡博恩后来被汉族移民按发音习惯改造为“王保公”。

“茂岱”意为“树”;“艾木圪”前文已述,原是蒙古人的一种聚居形式(部落、营寨),这里指村庄。茂岱艾木圪即“有树的村子”,根据档案描述,就是今天的王保公村。茂岱艾木圪村名的出现,说明这一时期因外来移民的定居,这里在原有自然林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人工林。现在的王保公仍是树木茂盛,且基本是榆树,这在周边村庄不多见。

在未能还原蒙古语发音前,王保公的村名由来一直让人费解。《包头市地名志》将其解释为“清光绪年间,王榜公在此定居,故得名王榜公村,后演变为现名”这显然是无奈下的推测。

清末民国,王保公是准格尔旗东北边界,村内建有营盘,驻兵守卫。1949年4月,准格尔旗末代王爷奇福海偕同东协理奇尚斌在王保公村组建起札萨克衙门,维持了一年之久。1950年4月17日,奇福海由王保公向准格尔旗人民政府交印,至此准格尔旗延续300多年的盟旗王公制度结束。

「土文画」土默特右旗地名探源(六)「土文画」土默特右旗地名探源(六)

■ ■■■■

「土文画」土默特右旗地名探源(六)

奇福海于1948年12月26日“在准格尔旗党三窑子敬谨宣誓就职,接印视事”后,以准政字第一号文电请伊盟盟长图布升格尔勒备案。

⑵麻吉铺

也称麻吉泡子,今称刘家圪旦。这里的“麻吉”与前文提到的麻珠尔(马召)同音同意,梵语,妙音菩萨之“妙”,常用作人名。

⑶金钱铺

该地名似汉语,但实为蒙古语,汉译为“养骆驼的人家”。当然这里的骆驼并非单数,而是指驼队、驼群。金钱铺与王保公一样,在未能还原蒙古语发音前,其释义无从下手。《包头市地名志》就将其望文生义地解释为“很早以前,这里芦苇丛生,芦苇中曾有金钱豹出没,故得名。”

「土文画」土默特右旗地名探源(六)

驼群

⑷哈喇苏巴克

哈喇,本意为“黑色”,但在此语境中指“清澈的”;苏巴克,汉译“水沟”。 哈喇苏巴克即“清澈的水沟”,在迭坝营附近,现已消亡,但周围上了些年纪的人都知道。

⑸德布林库勒

汉译为“平展的梁”,在今杨立官尧一带。

⑹哲额尔格尼格陶老盖

汉译为“长麻黄草的土丘”,在今新地卜、周和尧一带。德布林库勒、哲额尔格尼格陶老盖是典型的游牧时代的地名,以地貌与植被特点为名,往往指代面积较大的区域,现在这类地名大都消亡。

⑺梅林营

梅林,蒙旗官职,统领一旗的军队。该村杨氏曾有任“梅林”职务者,故名。

⑻敖德沁苏木

敖德沁,蒙古语,原指医生,此处指佛教中的“药师佛”;苏木即“寺庙”的蒙古语发音,属蒙古语中的汉语借词。因该寺庙规模较小,汉族群众又称“小召子”。 敖德沁附近曾有过伊么沁召,后遭水淹。敖德沁与伊么沁同指“医生”,但又有所区别。前者治疗时既用器械也用药物;后者则只是用器械,如拔罐、扎针等。

敖德沁苏木建成于清咸丰年间,原是准格尔旗新召的属庙。咸丰元年(1851年)新召遭火灾重修后,将剩余木料在今小召子村兴建起敖德沁苏木。1941年新召毁于战火,幸免于难的喇嘛们背着乾隆御赐“广福寺”的牌匾来到敖德沁苏木,挂在了其殿堂的正上方。所以,人们一度误以为“敖德沁苏木”也叫“广福寺”。

敖德沁苏木于“文革”期间被毁,2003年后逐步重建。

「土文画」土默特右旗地名探源(六)

敖德沁苏木农历七月举办的跳查玛舞活动

「土文画」土默特右旗地名探源(六)

群众在敖德沁苏木祈福

「土文画」土默特右旗地名探源(六)

敖德沁苏木景区内景

清同治朝地名

⑴班定艾木圪

汉译“小喇嘛居住的院子”或“名为板定之人的院落”,今称板定圐圙。

板定圐圙一带曾是新召的吉萨(庙仓地),新召被毁后,其迁往敖德沁苏木的喇嘛继续来此收取地租。将军尧镇的许多地名都与新召有关,如前文提到的大喇嘛尧、温布壕、张喇嘛尧、敖德沁苏木等,它们或是召内僧人的原籍地,或是召上的庙仓地,或是其属庙。

新召原名“巴雅斯呼楞图•色彻日力格”(准格尔旗蓿荄图境内),乾隆四十五年(1780)秋下诏书赐名“广福寺”。又因其建在黄河边上,故名“高勒音召”(“高勒音”为“河水”之意)。光绪二十五年(1898年)被黄河水冲毁,选址新建,此后俗称“新召”。

⑵僧格艾木圪

今称省肯尧。僧格,藏语,人名。省肯尧今属杜家尧村民委员会辖。该村最初仅僧格一户蒙古族在此居住,后由山西省河曲、岢岚、五寨等地迁入樊、任、杨、张、王等姓氏的汉族移民。当农业大面积开展后,僧格因不习惯农业生产而迁往今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定居。

⑶缪赉壕

今称蚂蚁壕。缪赉,汉译“弯曲”。缪赉壕蒙古语全称为“缪赉苏布哈”,指弯曲的水壕。蚂蚁壕是绵延于将军尧镇中、北部的黄河故道,早年间遇有雨水较大的年份,壕内之水汇成河流,注入托克托县的大黑河。

将军尧镇内类似地名还有“公彦壕”。“公彦”也是蒙古语,汉译为“深水冲刷出的壕沟”。

⑷皿吉儿卜

皿吉儿,或称民朱尔、民交日,系为藏语,“忠诚”之意,常用作人名。卜(泊)为汉语,指地形低洼处。皿吉儿卜是常见的居住者与地貌特点组合而成的地名。《包头市地名志》解释为“因此村地形像鸡,且又有一个大土坑,故得名。”显然是望文生义。

⑸明盖艾木圪

明盖,汉译“千”,常用作人名。明盖艾木圪在今榆家尧、兴旺一带。

⑹喇嘛营

曾有喇嘛居住。今为当铺尧村委会下辖的自然村,有120人左右。

⑺脑包卜

脑包卜,即有脑包的地方,今属当铺尧村委会辖。这里所指的脑包位于今脑包卜、东脑包、西脑包三个村落之间。脑包底部为天然形成的沙丘,顶部有人工堆放的石头,周围长满红柳。20世纪60年代前,脑包有十几米高,此后沙丘受风剥蚀,再加祭祀中断、无人管护,今天仅有两三米高的样子。

「土文画」土默特右旗地名探源(六)

脑包卜脑包

1939年至1949年,由西协理奇子祥在农历五月十三主持这里的脑包祭祀。河套川的全体军政人员及远近的蒙古人都来参祭。届时,在祭祀礼仪外,还举办跳查玛和赛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将军尧镇历史上有据可查的脑包有4座,分别是今小召子村脑包、脑包卜村南脑包、何四营村东脑包,西阿家素脑包。前两座脑包与敖德沁召、河神庙召有关。何四营、西阿家素脑包是栋素海驿站与“准格尔地”的界限敖包。此外尚有个别家族敖包,已难考究。脑包祭祀活动一般在蒙古历(鄂尔多斯历)八月(农历五月)十三日至十五日间举行。祭祀一般由喇嘛或本地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者主持,附近男女老幼带着贡品,提着盛热茶的铜壶前往祭祀。届时要将脑包上旧的柳条、有经文的小旗换上新的,喇嘛诵经,参与祭祀的人朝脑包叩头许愿,祝愿风调雨顺,祝愿人安康、畜兴旺,还要顺时针转三圈。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各自把祭祀剩下的羊油烙饼用茶泡上吃喝即结束。有时也举行“牲祭”。

「土文画」土默特右旗地名探源(六)
「土文画」土默特右旗地名探源(六)「土文画」土默特右旗地名探源(六)
「土文画」土默特右旗地名探源(六)

编辑:李新宇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土文画」土默特右旗地名探源(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