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簡史。周人滅商並非正史上說的正義之戰

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春秋尋根》專題,每天更新,敬請閱讀!

周文王是季歷的兒子,是西周開國國君周武王的父親。

一、關於周文王的稱呼

周文王,姓姬,名昌,也就是俗稱的“姬昌”。但在當時,可不會有人叫他“姬昌”。按照規矩,男子稱氏不稱姓,而姬是他的姓,所以不能叫他“姬昌”。國君無氏,不稱氏稱國,所以在他做國君之前應該叫他“公子昌”,做國君後稱為“周昌”。因為他繼承了西伯侯的爵位,所以也可以稱為“西伯昌”。“周文王”是他死後,後人給他的稱號,但不是諡號,諡法是在西周中期才出現的。

周文王簡史。周人滅商並非正史上說的正義之戰

二、周文王征服了戎狄

周文王繼位以後,請來了在渭水支流磻(pán)溪垂釣的72歲的姜子牙,拜他為“太師”,統帥三軍,繼續爭奪地盤。《後漢書》記載,“乃文王為西伯,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獫狁(xiǎn yǔn)之難,遂攘戎狄而戍之,莫不賓服。乃率西戎,徵殷之叛國以事紂。”周文王不但征服的周邊的戎狄,還率領他們替殷商討伐反商勢力,使很多諸侯都倒向了周人。由此可見,周人崛起的歷史,實質上是一部對戎狄血淋淋的征服史。

周文王簡史。周人滅商並非正史上說的正義之戰

三、周文王時,“天下三分,周有其二”

經過幾代的發展,到周文王時,已經形成了“天下三分,周有其二”的局面。這個說法出自《論語》:“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從周人在西部的活動範圍來看,當然不可能得到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應該是說周文王贏得了天下大多數的民心。孔子說周文王都得到三分之二的天下,可仍然殷勤地侍奉商王,可真是個有大德行的人。孔子作為周朝的臣民,一心想當週朝的官,是周禮忠實的擁護者,他當然要維護西周的統治。所以,這實際上是孔子為周人滅商的正義性找了個論據,是為西周的正統地位作辯護,為武王伐紂唱讚歌。

周文王簡史。周人滅商並非正史上說的正義之戰

四、周人滅商,無所謂正義與非正義,是赤裸裸的滅國戰爭

周文王並不是殷商的忠臣。試想,一個能將勢力發展到遠超中央政權的人,怎麼可能會是忠臣呢?這樣的野心家,取代主子的位子是早晚的事。《詩經》也說了:“后稷之孫,實維大王 ,居岐之陽,實始翦商 。”翦商就是滅商。古公亶父、季歷、周文王這三代,勤勤肯肯地為商朝服務,實際是看上了殷商的大好河山,自大到了周原,就開始為謀朝篡位做準備。而這幾代周王都是馬上打天下的主,殺戮戎狄人口無數,佔領大片戎狄的土地。血淋淋的戰爭,哪有什麼正義可言。周滅商和秦滅六國,都是性質相同的滅國戰爭,如果非要貼上正義的標籤,實在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從周人的遷徙史、居住地、戰爭史來看,周人的民風更接近於西戎。而周人滅商,更像是後世蒙古和女真那樣的草原文明,入侵中原的農耕文明。

附:周朝世系。黃帝-少昊-蟜極-帝嚳-棄(后稷)-不窋(zhú)-鞠-公劉-慶節-皇僕-差弗-毀隃-公非-高圉-亞圉-公叔祖類-周太王(古公亶父)-季歷(西伯侯)-周文王-周武王。

*****歡迎擊點擊“關注”支持。《春秋尋根》,明天繼續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