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張飛一見呂布,就要大戰百十回合呢?

《轅門射戟》,三國連環畫的第十集。

為什麼張飛一見呂布,就要大戰百十回合呢?

在山東被曹操擊敗的呂布,南下投奔劉備。張飛可能是一直看不起呂布的人品,反對劉備接納呂布,並一直狂懟呂布,幾次吵罵,還拔劍相向。這本《轅門射戟》幾乎成了兩人的恩怨史,從頭打到尾,打出了張飛最佳戰績,小沛城下有獨戰呂布百合的成績,成為張飛迷們津津樂道的大橋段。

關於張飛大戰呂布的話題,曾專文討論過,有興趣的朋友可查閱。在這說說,張飛為什麼總是嗷嗷叫的要和呂布大戰三百合,併力圖幹掉呂布?

為什麼張飛一見呂布,就要大戰百十回合呢?

是不是張飛脾氣暴躁,天不怕地不怕,更是要挑戰當世第一勇將?有這方面的原因,這是作者給張三爺這個人物的人設設定。但不止於此!羅貫中寫《三國演義》,除了對故事本身的繪聲繪色描寫外,很重要還在宣揚濟世的世界觀。尊劉抑曹是在宣揚皇權神授,血脈正統,不能作亂臣賊子這種思想。有這種思想才能保證作品在今後的朝代流傳時,不會受到統治者的反感而封殺,是十分強憾的求生欲。除對國家、對主公的忠之外,劉、關、張三兄弟的義,也是重點宣揚的價值觀。這裡面的重點人物自然是關羽,為他專門設計了千里走單騎這樣的歷史上本沒有的情節。

張飛對忠義的理解和表現,當然不會和關羽表現得一樣,除了在古城聽說關羽投降要刺殺關羽,長板坡聽說趙雲投敵要去刺趙雲之外,和呂布的極端對立,也是要說明這個問題。

為什麼張飛一見呂布,就要大戰百十回合呢?

張飛虎牢關前初見呂布,就給呂布起了個“三姓家奴”的外號,並廣為流傳,陪伴了呂布終身。因為呂布此人,勇冠天下卻腰軟腿軟膝蓋軟,最愛認人作義父。先是拜了幷州太守丁原為“乾爹”,實現了從平民到武將的躍升。此前的文章中專門聊過,漢代平民走上官途是很困難的,呂布為此付出拜義父的代價,包括關羽、張飛拜劉備為兄,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呂布的問題出在第二次,董卓以金珠、玉帶和赤兔馬收買呂布,呂布不僅是轉投董卓,而且還是以丁原首級做見面禮。接著主動複製之前的成功之路,主動拜董卓為義父,完成了呂、丁、董的三姓人生。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孝”的核心理唸的表現,羅貫中在抑曹的描寫中,特意點出曹操之父為圖功名利益而拜宦官為父,亦是曹操的汙點,也是源於此。而呂布此行,成為白門樓劉備要命那句話,讓曹操想想丁原、董卓的下場。

為什麼張飛一見呂布,就要大戰百十回合呢?

張飛對呂布的不屑,和不斷的挑戰,嫉惡如仇,正是在說明張飛的世界觀、價值觀與呂布格格不入。張飛的觀念自然就是濃烈的“忠”“義”思想,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千古兄弟情。

為什麼張飛一見呂布,就要大戰百十回合呢?

這就是張飛見呂布就要戰三百回合的深意所在,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