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稱太陽系曾是個雙星系統,那麼太陽的“雙胞胎兄弟”哪去了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只有太陽這一顆會發光發熱的恆星,地球、金星、火星、木星等都是行星,所以太陽系是個單一恆星的行星系統。但是天文學家們發現在銀河系等星系中,像太陽系這樣的單一恆星系統並不是特別多,大多數行星系統都是有多顆恆星的。

新研究稱太陽系曾是個雙星系統,那麼太陽的“雙胞胎兄弟”哪去了

比如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就有三顆恆星(南門二三星系統),這個三星系統常被稱為“三體”,我們所熟知的北極星(勾陳一)也是一個三星系統,而夜空中最為明亮的恆星天狼星則是一個雙星系統,著名的獵戶座中的參宿七也是一個三星系統,北斗七星中的天樞星(鬥沿位置)是一個雙星系統,總之太陽系之外的恆星有很多雙星或三星系統,還有一些四星、五星甚至更多,像太陽系這樣的單一恆星系統並不多見,那麼我們的太陽系為什麼是單恆星系統呢?

新研究稱太陽系曾是個雙星系統,那麼太陽的“雙胞胎兄弟”哪去了

新研究稱太陽系曾是個雙星系統,那麼太陽的“雙胞胎兄弟”哪去了

新研究稱太陽系曾是個雙星系統,那麼太陽的“雙胞胎兄弟”哪去了

對於太陽和太陽系的形成,科學家們向來認為是從一開始這裡就形成了太陽這一顆恆星,它集中了這一片區域中的絕大部分物質,其周圍的能以公轉狀態與太陽保持距離的物質形成了行星和矮行星,它們不斷地融合演變成了今天的狀態。

新研究稱太陽系曾是個雙星系統,那麼太陽的“雙胞胎兄弟”哪去了

不過近日國外媒體報道稱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理論認為:太陽以前可能有過一個質量相似的雙星伴星,也就是說早期的太陽系很可能是個雙星系統。

新研究稱太陽系曾是個雙星系統,那麼太陽的“雙胞胎兄弟”哪去了

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是通過奧爾特雲的存在推斷出這一推論的,奧爾特雲是太陽系外圍的以彗星和小行星為主的星體碎片,最遠距離太陽可達一光年之遙,他們分散在太陽系的外圍空間,就像太陽系的外殼,其總質量大約相當於100個地球。

新研究稱太陽系曾是個雙星系統,那麼太陽的“雙胞胎兄弟”哪去了

奧爾特雲的存在有著多種解釋,但是太陽的早期伴星的存在尤為恰當,因為奧爾特雲中的小星體都距離太陽非常遠,只有足夠大質量天體的拋散力量才能將它們甩向太陽系外圍,雖然木星和土星這樣的大質量行星也能夠做到,但是它們能拋灑出去的物質質量還是很少的,而且大多數都不能甩出太遠,因此天文學家們認為很可能是因為太陽系早期就有一顆恆星級的大質量伴星,它不但能將其附近位置的小天體甩向太陽系邊緣,也可以將太陽系附近星系的一些小天體吸引過來,並且在它的引力下甩到太陽系邊緣。

新研究稱太陽系曾是個雙星系統,那麼太陽的“雙胞胎兄弟”哪去了

那麼這個太陽系的伴星當時處於什麼位置呢?其實它並不在太陽系的核心位置,甚至可以說距離太陽也很遠,至少要比海王星距離太陽還要遠一些,它曾經存在的主要作用就是塑造了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外太陽系,並且天文學家們認為它的存在也可以解釋柯伊伯帶中一些矮行星的運行情況,目前天文學家們正在追尋的第九大行星,很可能也與太陽的這顆伴星有關。

新研究稱太陽系曾是個雙星系統,那麼太陽的“雙胞胎兄弟”哪去了

那麼太陽的這個“雙胞胎兄弟”如今又去了哪裡呢?這才是真正難以解釋的問題,天文學家們推論認為這顆伴星與太陽共舞的時刻只存在於太陽系的形成早期,當時其他行星也都還沒有形成,這顆伴星由於受到某個大質量星體向外推進或者加速的撞擊,得以克服太陽對它的牽引力,開始向著太陽系外圍前進,最終離開了太陽系範圍,如今的它很可能隱藏著銀河系的某個地方。

新研究稱太陽系曾是個雙星系統,那麼太陽的“雙胞胎兄弟”哪去了


參考資料:
《前瞻網》8月20日文章《太陽曾經或有一個“孿生兄弟”:質量相似,至今仍潛伏在銀河系某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