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绿绮台”关系着的一条人命

1650年十一月,明代著名诗人、岭南三大家之一的邝露在自家的海雪堂中怀抱着唐代名琴“绿绮台”枯坐而死。

古琴“绿绮台”关系着的一条人命

西汉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善作赋,又善操琴。“绿绮”便是司马相如的一床琴。

司马相如早先家徒四壁,好在相如辞赋出众,早早便有了才名。梁王仰慕相如的名气,请他作赋相赠。相如也不推辞,作了一篇《如玉赋》赠予梁王。梁王对《如玉赋》辞藻之瑰丽,气势之非凡,叹为观止。金银不能表达梁王对司马相如的敬佩,梁王只好取出珍藏的一床古琴赠予司马相如。

此琴便是“绿绮”。司马相如的琴艺本就不俗,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顿时声名鹊起。据说司马相如便是以此琴在卓王孙的宴席上打动卓文君,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司马相如逝世后,绿绮琴不知所踪。

古琴“绿绮台”关系着的一条人命

到了唐代,绿绮台为唐琴,原有两张,一为大历琴,后此琴不知所踪。一为武德琴。

武德琴制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高祖李渊在位),仲尼式,通体牛毛纹,无铭,仅在龙池上以隶书刻“绿绮台”三字。

琴在清末已残其首尾,四十年代时杨新伦先生看过此琴已不堪演奏。 据屈大均《广东新语》载,琴曾被明武宗朱厚照收藏。朱厚照是明代典型昏君,曾设“豹房”等豪华设施以享乐。后以琴赐大臣刘某,明末归南海诗人邝露所得。

邝露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出生。听说,他出生时有“甘露降于庭槐”,故名瑞露。后改今名,字湛若。又因他读书所在为“海雪堂”,故又称邝海雪。

邝露的世代官宦,书香传世。邝露五岁时就显诗才,听说可应声作诗。但邝露并没有在富贵中长大,年幼失怙,家境中落,他“以父、祖皆能诗而业未竟也,益力学苦吟”,每当诗兴大发之际,“往往废寝食”,行吟时甚至“抵触树木”,或许“倾坠坑堑而未尝觉”。

古琴“绿绮台”关系着的一条人命

邝露十五岁时,在南海应试,督学以《恭宽信敏惠》为题,他以真、行、草、篆、隶五体字答卷,成果被以“违制”而被黜,落为“五等”,但是他泰然自若,狂笑拂袖而去。后来他几回参与乡试, 都“一败涂地”。

“所以放诞纵酒,或散发徜徉于市中,傲然不屑,所以较为礼法之士所仇”。 后被南海县令逼迫,只能亡命天涯,足迹遍及岭南。

崇祯十二年(1639年),逃亡了五年之久的邝露得以重返家园。返粤后,他仍过着闲散生活,没有收入,只好靠典当古文物为生。

这样过了3年,邝露才谋了一份史馆的工作。不久时局迅速动荡起来,先是李自成覆灭大明,又是清兵趁机入主中原,接着南明政权又在南京建立。

邝露怀有复国大计,只身远赴南京上书献计。谁知抵达九江时,闻南京失守,悲愤南归。

隆武二年(1646年),广州首次沦陷于清兵铁骑之下。邝露长子邝鸿(字钊孟,工诗,善击剑)亲领北山义师千余人,与清兵激战,壮烈战死于广州东郊。

古琴“绿绮台”关系着的一条人命

次年(1647年),邝露应召入朝,被南明永历政权任为“中书舍人”。 永历四年(1650年),邝露奉使还广州,遇清兵围城。他把妻儿送回家园,只身还城,与守城将士死守达十个月之久。是年十一月,西门外城主将范承恩通敌,导致广州城陷。

此刻,邝露已将存亡置之不理,重拾名士风度,身披幅巾,抱琴外出,适与敌骑相遇。

敌军以刀刃相逼,他狂笑道:“此何物?可相戏耶?”敌军亦随之失笑。

然后,他慢步折回住所海雪堂,端坐厅上,将自己生平珍藏的怀素真迹和宝剑等物,尽数环列身边。抚摩着心爱的古琴,边奏边歌,将存亡置之不理,绝食,最后抱琴而亡,死时四十七岁。

后人有《抱琴歌》挽之:“城陷中书义不辱,抱琴西向苍梧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