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茶禪學 悟在當下

國在唐、宋時代禪風大盛,其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相傳圓悟克勤禪師提出“禪茶一味”之後,禪與茶便形影相隨。

佛教茶禪學 悟在當下

幾乎寺必備茶,僧必飲茶。元朝初期,南宋許多儒學名流,不願受異族統治而把精神寄託在入山信佛上面,當時江南與北方相比,經濟社會相對富足和安定。天目山脈一帶高僧輩出,佛教禪學十分興盛。

佛教茶禪學 悟在當下


禪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要求人們立足現實,在生活的當下完成覺悟解脫。一千多年前,趙州從論和尚的“吃菜茶”三字禪,開示人們禪修要在生活的每時每刻。就像喝茶、洗缽、吃飯、睡覺一樣平常,通過實踐親身體驗,甘苦自知。“飯罷濃煎茶吃了,池邊坐石數游魚”。

佛教茶禪學 悟在當下


“粥去飯來茶吃了,開窗獨坐看青山。”“禪餘高誦寒山偈,飯後濃煎穀雨茶。”多麼嫻雅、悠揚,多麼自然、無求,“茶熟透瓶香”,其香自溢。

佛教茶禪學 悟在當下

中國曆經千年的茶文化與佛教精神的有機結合,作為一種精神,它具有博大精深的魅力。它包含的禪學哲理和民族的文化載體,影響著人們的思想道德。傳承和發掘禪茶藝術的文化和精髓,是禪茶的重要文化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