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麾下有一支勁旅,竟能靠它一戰定國?

李淵父子在晉陽起兵反隋後,揮師南下攻克長安,逼隋恭帝禪讓,建立唐朝。李淵建立唐朝的時候,天下並未安定,當時唐朝只是眾多政權中實力較強的一個,根基尚不穩固。但是李世民卻憑藉一支軍隊一戰定國,徹底鞏固了唐朝,後期更是助唐朝一舉滅掉北方突厥。

李世民麾下有一支勁旅,竟能靠它一戰定國?

這支軍隊就是——玄甲軍

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資治通鑑》

玄甲軍的起源

在古代,騎兵是軍隊中非常重要的作戰力量,相比於移動緩慢,佈陣繁瑣的步兵,騎兵以其高機動性,強衝擊力的特點,總能在短時間內沖垮敵方隊形,一錘定音。

《資治通鑑》裡寫到,秦王李世民精選了一千多名騎兵,都穿著黑衣鐵甲。可見,玄甲軍就是一支精銳重騎兵。

當然這裡的重騎兵,跟我們傳統印象裡那種人和馬都披著鱗甲的騎兵形象還是有所區別。魏晉南北朝之前的中國,騎兵多是以輕騎兵的形式出現,像西漢時的大規模長距離騎兵集團軍作戰,如果是重裝騎兵,馬早就累死了。但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中原大地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各遊牧民族也紛紛南下佔據北方地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小政權。這些小政權交錯在一起,互相攻擊。騎兵的裝備也發生了變化,這就逐漸出現了具裝騎兵,不僅是人,連戰馬都披上鎧甲,全副武裝,高防禦高攻擊力。

李世民麾下有一支勁旅,竟能靠它一戰定國?

南北朝時期的具裝騎兵

到了隋末唐初,為保持騎兵的機動靈活性,唐軍的部分騎兵拋棄了具裝騎兵的裝扮,馬不披甲,而騎士也以明光鎧代替了兩襠鎧,更輕,保護範圍更廣。特別是當時李淵長期處於對突厥作戰的第一線,不斷吸收突厥騎兵的優點,組建了一隻與其相仿的騎兵隊伍。這應該就是玄甲軍的雛形。

李世民麾下有一支勁旅,竟能靠它一戰定國?

淵選善騎射者二千人,使之飲食舍止一如突厥,或與突厥遇,則伺便擊之,前後屢捷,突厥頗憚之。——《資治通鑑》

因此,玄甲軍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重裝騎兵,也不是單純的輕騎兵,而是居於兩者之間,既能發揮迂迴包抄,遠程奔襲的機動性,又能發揮正面衝鋒,擊潰防線的高戰力的改進型重騎兵。

玄甲軍的戰力

既然玄甲軍的士兵都是優中選優出來的精英,那他的裝備自然也是最精良的。除了鎧甲武器之外,馬對於騎兵尤為重要。在李淵起兵的時候,就開始和突厥人做生意,購買他們的優良戰馬,補充自己的騎兵隊伍。

同時還吸收了部分突厥騎兵隊伍和將領,強化騎兵訓練,最終形成了一股強大的作戰力量,那玄甲軍戰力如何呢?

李世民麾下有一支勁旅,竟能靠它一戰定國?

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行臺僕射屈突通、贊皇公竇軌將兵按行營屯,猝與王世充遇,戰不利。秦王世民帥玄甲救之,世充大敗,獲其騎將葛彥璋,俘斬六千餘人,世充遁歸。——《資治通鑑》

寥寥數語,我們可以發現。玄甲軍跟隨主將李世民東討西伐,總是出現在最關鍵的戰場上,無往不克,扭轉戰局,其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定國之戰

說到這定國之戰,當時兩大勢力王世充和竇建德迫於李唐的壓力,聯手抗唐。竇建德更是在王世充發出求救信號之後,親率大軍十多萬馳援王世充,並最終與唐朝軍隊對峙在虎牢關。唐朝軍隊和王世充軍隊在洛陽城鏖戰已久,雖然王世充無法打破唐軍的圍困,可唐軍也已兵馬疲倦,當得知竇建德的十幾萬夏軍過來救援時,不少將領都建議避其鋒芒,先撤退在觀其變。

可是李世民不同意,在保持對洛陽的圍城之勢同時,他親率3500名精銳支援虎牢關,而這3500名精銳就是

黑壓壓的玄甲軍!

李世民麾下有一支勁旅,竟能靠它一戰定國?

3500名騎兵對陣十幾萬軍隊,別說竇建德,換作其它任何人都不會把這3500人馬放在眼裡。然而戰局卻出乎意料,在李世民的指揮之下,3500名玄甲軍將十幾萬的夏軍衝得七零八落,俘敵五萬,竇建德亦被捆至長安。而據守洛陽的王世充聽聞竇建德戰敗被俘,直接崩潰了,開城投降。此一戰,直接滅掉了最大的兩個勢力,整個華北被平定。

這一戰之後,唐朝才算真正立國。

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後,玄甲軍也被一分為二,一部分拱衛皇宮,一部分繼續征戰天下。可見,玄甲軍在李世民心中的重要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