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口變差,醫生從她肚子裡取出一個“足球”!疫情之下,這些事千萬拖不得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王蕊 金麗娜

胃口變差,醫生從她肚子裡取出一個“足球”!疫情之下,這些事千萬拖不得

春暖花開,一切已經慢慢恢復正常。儘管如此,還是有人會因為擔心害怕,在身體出現不適的時候,選擇“再忍一忍、再等一等”而沒有及時就診。但健康面前,時間就是生命,重病急病千萬不能拖。安吉的吳女士就深有體會。

疫情期間胃口變差

一查是個足球大小腫瘤

“哦呦,再次謝謝你們,謝謝浙一的專家!”在浙大一院腫瘤外科複查的52歲的吳女士(化名)拍著自己的胸脯,向我們說起那次讓她仍然“驚魂未定”的經歷。

前段時間,吳女士偶爾覺得上腹部悶脹不適,本來以為是胃病,但配了胃藥後症狀絲毫沒有緩解。隨後,她感覺吃飯都受到影響了,胃口越來越小,從來沒有過這種情況的吳女士,趕緊來到浙大一院安吉分院就診,不想檢查結果不僅讓全家人恐懼,就連接診的醫生也皺起了眉——吳女士後腹膜區長了一個超20釐米的巨大腫瘤,將近有一個足球大小,壓迫重要臟器和直連心臟的下腔靜脈,複雜兇險的病情讓當地醫生犯了難。

胃口變差,醫生從她肚子裡取出一個“足球”!疫情之下,這些事千萬拖不得

“我平時都沒生過什麼大病,突然查出這種病,當時一下就哭了。”吳女士說,“醫生建議我們去浙大一院看,可是當時疫情防控又很嚴,也不知道能不能順利,我急得又哭了。”不過很快,醫生帶去了一個好消息:已經聯繫上浙大一院腫瘤外科主任滕理送教授進行遠程會診

“我當時一看資料,就覺得這是個‘燙手山芋’。”滕教授回憶,儘管預料到治療會很難,但團隊還是接下來了,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吳女士不盡快手術,只要腫瘤稍有進展,就會導致腸梗阻,並壓迫多個臟器甚至引起衰竭,危及生命,“任何時候都是救命要緊。”

多學科協作,步步攻克

超高難度手術順利完成

很快,吳女士轉院至浙大一院腫瘤外科,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後,滕教授發現情況遠比最初判斷嚴重:腫瘤與胰十二指腸、腎臟等多個臟器及主幹血管關係不清,直接吞噬了腔靜脈,雙腎血管受累,已有輕度腎功能異常。

如果手術,要面臨多臟器切除、血管重建等多個複雜、高風險操作的可能,且存在術中出現無法控制的大出血、腫瘤無法完全切除等可能。但如果不手術,等待吳女士的將是生命的凋謝。

胃口變差,醫生從她肚子裡取出一個“足球”!疫情之下,這些事千萬拖不得

“我們做過很多類似的手術,但像她這樣與血管黏連這麼牢的很少。”滕教授表示,隨即組織了放射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肛腸外科、麻醉科、輸血科等進行會診,制定嚴密的手術方案。針對術中血管與臟器保留或重建的關鍵問題,他與肛腸外科主任、小腸移植專家吳國生教授,血管外科主任張鴻坤進行了反覆探討,“

腫瘤吞噬了腔靜脈,這是人體最重要的血管,就像下水管一樣,稍有不慎就會大出血,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而腫瘤如果侵犯腸繫膜,可能還要做自體小腸移植。

胃口變差,醫生從她肚子裡取出一個“足球”!疫情之下,這些事千萬拖不得

手術過程和預計的一樣兇險,手術團隊小心翼翼將腸道、腎臟血管從腫瘤成功分離。但真正的困難很快出現:腫瘤與胰腺頭部黏連,下腔靜脈也被侵犯,滕教授當機立斷,切斷十二指腸及胰頭,遊離腫瘤兩端下腔靜脈,最後分離切除大血管部分腫瘤。由於腫瘤向血管內生長,腫瘤切下的同時血液一湧而出,早有準備的團隊立即阻斷下腔靜脈以控制出血,快速切除腫瘤,張鴻坤主任隨即縫合修補下腔靜脈。萬幸的是,術中發現腫瘤與腸繫膜血管黏連不嚴重,避免了自體小腸移植。

手術在步步緊逼、環環相扣下順利結束,目前吳女士已經康復出院,並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下一步治療。“這個手術真的很難,能夠成功也是醫院整體能力的體現。”滕教授介紹。

胃口變差,醫生從她肚子裡取出一個“足球”!疫情之下,這些事千萬拖不得

浙大一院腫瘤外科主任滕理送

吳女士手術的那個時期,正是疫情最吃緊的時候,回想起那段時光,浙大一院的醫護人員無論是在抗疫一線,還是在日常診療工作中,都堅守崗位,護佑群眾健康,團結協作創造生命奇蹟,衝破陰霾,擁抱陽光。

胃口變差,醫生從她肚子裡取出一個“足球”!疫情之下,這些事千萬拖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