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亡原因:《阿房宮賦》《封建論》唐朝文人的評價

在唐朝文人騷客的觀念中,秦始皇是個什麼樣的形象呢?還會被抹黑醜化,全盤否定批判到底嗎?

西漢王朝是踩著秦朝的腳步上位,親眼見證了一個強盛的帝國由盛急轉直下衰亡滅國,這不得不令統治者們進行深刻的反思是什麼因素將一個帝國大廈摧毀的呢?同時也是為了論證自己王朝的合法性。在此歷史背景下,著名的大才子賈誼騰空出世寫出了著名的《過秦論》對秦帝國的滅亡進行深刻的批判,全盤否定了秦始皇的功績符合當時的統治訴求,西漢東漢都是基本上延續了這個基調來走。而對我們今天影響最為深遠的對秦始皇的評價則是隋唐這個強盛帝國時期文人墨客的評價,他們將會怎樣看待秦始皇的功績呢?

漢朝批判否定

秦滅亡原因:《阿房宮賦》《封建論》唐朝文人的評價

西漢賈誼的《過秦論》揭露了秦朝滅亡的原因拉開了評價秦始皇的序幕,到了東漢大學者衛宏在其的著作中將秦始皇形象抹黑醜化,就‘焚書坑儒’這件事傳成為了統一文化,全國推行小篆而士人卻不合作,秦始皇震怒就抓了一批人到一個低谷然後讓兩邊高處的用巨型工程器械活埋了他們人數達到七百多人。與司馬遷的《史記》嚴重脫節史學資料推理處處存在漏洞這從側面也反應了東漢比西漢都過分,光武帝剛剛建立政權主要是為了彰顯東漢王朝是順應天命繼承西漢一脈相傳是。但他們卻忘記了一個最根本的原因,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是秦始皇一手建立的,劉邦一面批判一面繼承這套政治制度這未免有點賊喊捉賊的感覺了。

唐朝客觀公正

秦滅亡原因:《阿房宮賦》《封建論》唐朝文人的評價

唐朝時期對秦始皇的評價分為兩個階段盛唐時期,李白作詩《古風》‘秦皇按寶劍,赫怒震神威。逐日巡海右,軀石駕滄津。徵卒空九宇,作橋傷萬人。但求蓬島藥,豈思農鳸春。’諷刺秦始皇窮兵黷武,頻徵徭役,不恤農事,妄想長生,最終還是不免一死。杜牧的著作《阿房宮賦》我們中學課本上的必背文章,揭示了一個真理滅六國的是六國的人,滅秦國的是秦國的人,與揭竿而起的老百姓沒有關係。如果六國統治者能夠愛護百姓,集全國之力來抵抗秦國又怎麼會滅亡呢?如果秦國統治者懂得施以仁義,與民休息又何愁不會傳至二世三世乃至萬世呢?秦國的百姓沒有來得及反思六國滅亡的道理也被滅國,後人加以反思如果後人不以史為鑑,居安思危還會讓後代來感嘆他們的滅亡了。中心思想還是否定秦始皇的功勞的。

論郡縣制分封制

秦滅亡原因:《阿房宮賦》《封建論》唐朝文人的評價

晚唐時期的柳宗元寫的《封建論》對秦始皇建立的郡縣制有了客觀公正的評價,秦朝統一天下摒棄了西周時期分封制的那套行政體系,而是實行法家提出的郡縣制地方官員的任免權由中央掌管極大的避免了地方發生叛亂。秦帝國的滅亡是由於百姓受到了暴動分子的鼓動再加上六國貴族後裔的煽風點火,漢帝國呢?建立之初,分封了幾大異姓諸侯王,漢高祖劉邦很不放心不是給安上謀反罪名就是御駕親征結果自己也中了箭傷最後不治身亡。分封同姓諸侯王也造成了漢景帝時期的七國叛亂,漢武帝時期實行推恩令才得以削弱諸侯國的勢力。唐朝時期在邊境地區設置藩鎮最高掌管為節度使手握軍政大權,自安史之亂之後軍閥混戰,地方割據,皇權旁落,若是郡縣制之下斷然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郡縣制優越性

秦滅亡原因:《阿房宮賦》《封建論》唐朝文人的評價

西周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作為封邦建國的標準,然後用禮樂制度來劃分等級,君臣父子不得僭越,鼎盛時期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自從周幽王被殺標誌西周滅亡;周平王東遷洛邑,經歷春秋戰國,諸侯國互相兼併攻伐沒有一個承認周天子的地位。西漢建立之初,郡國並行結果是郡縣制受到中央管轄日間昌盛,而諸侯國則不能滿足權利的慾望起兵造反給國家造成了巨大損失,由此可見郡縣制是有利於國家統一長治久安的。

秦始皇究其一生最大的財富不是秦始皇陵地宮,也不是我們能看到的長城,而是皇帝制度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推崇至極,證明自己的合法性確保家族治理的長治久安。中國社會朝代更迭頻繁,除了農耕社會生產力水平有限,再一個原因就是皇帝制度太過於完善,層層遞進,等級森嚴。最後是民主共和制度終結了這套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