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需要怎樣栽培呢?方法全在這裡!

馬齒莧為馬齒莧科馬齒莧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馬齒菜、馬舌菜、長命菜、死不了。其特徵是全株無毛,高20–39釐米左右、莖平臥伏地鋪散生長,枝呈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葉互生,葉片扁平肥厚多汁,葉柄粗短。花瓣黃色,倒卵形,卵球形的蒴果中孕育著許多種子,是我們農村中一種大眾化的野生可食用的野菜之一。它除了口感好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普通蔬菜所不具備的保健功能。

早在我國中醫名著《神農本草經》中對其就有記載:馬齒莧它是一株全草可入藥的植物。名著中記載,馬齒莧性寒、無毒,全草可供藥用,鮮品可食用,用於藥中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性能。

馬齒莧需要怎樣栽培呢?方法全在這裡!


因而這種植草成了喜受人們採挖的一種,逐漸的被人們由野地採摘引進到現在的人工栽培。那麼,馬齒莧應如何栽培呢?下面農嫂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馬齒莧的栽培方式。

馬齒莧的繁殖方式種子、扦插均可繁殖。馬齒莧小小的一個蒴果裡,細小的種子好多,馬齒莧在種植上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這是一種可以說是粘土就活的植物。每年四五月對馬齒莧來說是最好的播種季節,它對播種要求特別簡單,下面農嫂就來著重的介紹一下用種子繁殖的要點。

一,整地

由於馬齒莧的種子非常小,因此在播種時能為了幫助種子更順利出芽,播種前要將土地進行深耕細耙一下,儘量將泥土整的精細、疏鬆一點,然後做成1米寬的畦等待播種即可。

二,播種

馬齒莧的種子太過於細小,在種植時不容易撒播的均勻,所以在撒種時可以將種子與100倍種子重量的細沙混合,然後再進行撒播。這樣不僅撒播的均勻,而且密度不會過大。

三,播種量

其播種量為每平米2-4g,然後將種子用細土覆土,覆土量為3釐米以蓋住種子為宜,覆土淺藏有利於提高種子的發芽率,然後將種植地塊淺淺的澆灌一下即可,7-8天后種子便可發芽,這種播種法出芽率一般在90%以上。出苗後要及時的進行鬆土工作,以增進生根,當幼苗長至2-3葉心葉要實行分苗,或定苗工作,要以行距為10-15cm,株距5-8釐米的間隔距離種植最為適宜。

馬齒莧需要怎樣栽培呢?方法全在這裡!


四,馬齒莧種植後的管理

◆澆水。在整個生長過程中,種植馬齒莧的日常管理就是水分和肥料管理。馬齒莧並不是很需要水分,所以給馬齒莧澆水的時候,一般一個星期澆水一次即可。如果天氣比較乾旱的話,可以適當的增加澆水次數。

◆施肥。在馬齒莧的生長過程中,肥力的施加建議地下追肥應多以農家肥隨水增施為主。合理的增施葉面肥1-2次,葉面追肥可增施磷酸二氯鉀或是尿素等速效肥料,這樣可以及早促進植株生長,保持葉片的鮮嫩,防止葉片中的纖維老化。

馬齒莧需要怎樣栽培呢?方法全在這裡!


五 ,馬齒莧病蟲害的防治

危害馬齒莧主要的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和猝倒病(根腐病)。蟲害主要是受蚜蟲的危害。

◆危害症狀

① 白粉病危害特性是主要危害植株的子葉,從植株底部的子葉先發病,並逐步向上擴展。植株受白粉病危害時,受害的部位會覆蓋上一層白粉。剛開始的症狀是葉片上會長有白斑,以後逐漸擴大成近圓形的黴斑,這些黴斑上會長有一層粉狀分生孢子,隨著病情後期的演變,葉片會變黃死掉。

★白粉病的防治在發病初期建議使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7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等藥劑進行噴霧防治。

② 炭疽病危害症狀是在發病前期階段葉面出現圓形、褐色小斑,病斑持續擴展,中心部呈現出灰褐色,最後子葉乾枯,植株壞死。

③ 根腐病的為害特性主要表現為:在發病前期階段根部和根莖部會呈現出褐色到暗褐色病斑,並逐步潰爛,直至後期植株外皮脫落,僅剩木質部,而地上部枝條枯萎或子葉變黃,嚴重的時候會造成全株或枝條壞死。

★對於炭疽病和根腐病此兩類病害的防治,應做出以早預防為主,在苗期至整個生長期可以選擇600倍的多菌靈和500倍的代森鋅實行噴施,每隔半個月左右一次噴施防治一次,對出現的病株要及時的挖出處理掉,以免病體傳播危害其它苗株。

④ 蚜蟲是主要喜歡危害馬齒莧的害蟲,其分佈普遍,並且這種害蟲歷代重疊,每年可繁殖十代以上。其危害性主要以吸食馬齒莧植株體中的汁液為生。馬齒莧受到它的危害時會造成節間變短、彎曲,幼葉向下畸形捲縮,使植株矮小,嚴重的影響馬齒莧的品質和質量。

★對於蚜蟲的防治藥劑,我們可以使用多殺黴素殺蟲劑噴霧來對蚜蟲進行防治。

馬齒莧需要怎樣栽培呢?方法全在這裡!


六 ,馬齒菜的採摘

雖然馬齒莧自身的生長習性是可以長期的摘,不過我們在採摘的時候需要注意不要太過度,採摘馬齒莧的時候,要多采摘那些比較鮮嫩的枝葉,留下根莖基部第二個事物節最好,這樣馬齒莧才能再次生長出來。一般來說,馬齒莧再次生長週期是在兩個星期到三個星期左右,所以採摘的時候鴨注意及時的採摘,這樣下次還可以繼續採摘,而且質量也有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