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在路上」不服輸的老支書——單業高

“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秋天不見糧進倉。”“吃糧靠糧站,用錢靠貸款,燒炒靠煤炭。”這是大集體時期楊廟村廣為流傳的兩段順口溜,也是那一代楊廟村民勞頓窮苦的生活記憶,時常成為留守老人閒談嘮嗑的家長裡短。

如今,一提到楊廟村,村民們張口閉口就是老支書——單業高。65歲的單業高既不服老,更不服輸,風裡來雨裡去,四十年如一日,硬生生地把“冷板凳”坐成了“熱炕頭”,更是把田間小道走成了康莊大道。

6月15日下午,在走訪掛鉤聯繫的4戶低收入戶後,我懷著對單業高的無限好奇和無比崇敬,慕名登門拜訪了在村部值班的單業高。此時,他正在不厭其煩地調解一對婆媳矛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化解了她們之間的矛盾,婆媳倆手挽手離開了。“單書記,您當選為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實屬當仁不讓,‘單鐵嘴’果然名不虛傳吶”,我情不自禁地豎起了大拇指。說明來意後,單業高頓時打開了“話匣子”……

「脫貧攻堅在路上」不服輸的老支書——單業高

理好“攤子”,讓村民肚子飽起來

1978年,面對3060畝鹽鹼地且不宜耕作的“爛攤子”,他主動請纓擔任楊廟村黨組織書記,在全縣第一家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帶領全村幹群戰天鬥地、開渠引水,治理了鹽鹼地,實現了旱改水,逐步讓村民由癟肚子變成飽肚子。

“面朝黃土背朝天,堅守一畝三分地”,這是楊廟人長久以來的生存法則。“種好一畝三分地,是莊稼人的本分。如果老百姓只知道埋頭種地,不知道抬頭看路,那是很難坐地生金……”單業高如是說。

自2006年起,單業高每年都會自費到壽光市、華西村等省內外先進地區考察學習,既是找點子,也是趟路子,更加堅定了讓村民過上市民生活的發展定位。

「脫貧攻堅在路上」不服輸的老支書——單業高

想好點子,讓村級發展強起來

面對村民們富起來的強烈願望,單業高發揚聞雞起舞的精神,多次帶隊南下“取經”,在全區率先嚐試蔬菜、水果的規模高效種植。楊廟草莓以價格最高、口感最爽、品質最優享譽淮安,更是在全市興起了採摘風,周邊鄉鎮爭相觀摩學習“兩點一園”的楊廟模式。

如今,農民集中居住點拔地而起,村組道路修葺一新;老人們閒來走戶串門,聊聊天、嘮嘮嗑;留守婦女閒時打打零工,跳跳舞……市民生活逐漸成為現實。2018年,楊廟村集體經濟可持續收入近50萬元,人均純收入突破1.6萬元,多次獲評省三星級康居示範村、省民主法制示範村等榮譽,成為對標趕超的村中翹楚。

“華西有個吳仁寶,楊廟有個單業高”,這如今已成為村民口中的順口溜,楊廟村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由窮模樣煥發出新生機,村民們早已過上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幸福生活。

「脫貧攻堅在路上」不服輸的老支書——單業高

騰好位子,讓村級班子活起來

“千里萬里,只為真理”,這是單業高時常掛在嘴邊的事理。4年前,村民張玉軍在烏魯木齊打工時意外死亡,讓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張家人多次維權無果、欲哭無淚。但是隻認真理的單業高就跟這事較上了勁,他挑燈惡補法律知識,多次帶著幾名村幹部奔赴萬里去維權申訴,最終如願爭得賠償款,併為他家申請辦理了低保,自此讓這家人重拾生活信心。

40多年來,小到家庭矛盾、鄰里糾紛,大到人身安全、刑事案件,近到淮陰、南京,遠至甘肅、新疆,村民們總能看見單業高馬不停蹄的忙碌身影。他已經在小平臺上幹出了“大文章”,2018年,單業高被省委組織部表彰為“優秀老支書”,是淮安市僅有的一位仍然在職的40年老支書,更是被楊廟村民戲稱為“大熊貓”。

「脫貧攻堅在路上」不服輸的老支書——單業高


船行千里,舵靠一人。2016年村“兩委”換屆時,單業高得知年齡超過“硬槓槓”,主動向鎮黨委遞交了請辭信,一門心思只想給年輕人騰位子。於是,楊廟村民聯名按下紅手印,多次請願讓其留任。單業高深知帶頭人培養不易,暗自許下了新的願望:不拘一格挑選“千里馬”,千萬百計培養新支書,薪火相傳接力謀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