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的智慧,藏在中國傳統禮儀中

防疫的智慧,藏在中國傳統禮儀中

縱觀我國曆史,疫情並不少見。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蠱”“疾”等文字的記載,“癘”字亦多見於《尚書》《山海經》中,這表明,中國人很早就對疫病有了初步瞭解。

但中國古人的智慧之處在於,他們懂得防疫以預防為先。中國是禮儀之邦,衣食住行,宴飲坐臥,禮儀無處不在,在古代傳統禮儀中,也處處體現著防疫的智慧。

拱手作揖,保持距離

防疫的智慧,藏在中國傳統禮儀中

相較國際通用的握手禮,中國古人傳統的拱手禮更悠久,也更有歷史底蘊。甲骨文上記錄的象形“人”字,就是由拱手的人演化而來。

作為頗具中國特色的一種問候禮儀,拱手禮俗稱作揖。“揖禮”源於周代以前,於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武王伐紂滅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後,其子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攝政,採取了許多措施來鞏固政權,周公建立了周朝的各項典章制度和禮樂制度,確立以宗法制度為中心的政治體制。在此之後“揖禮行於天下”。“揖”就是以站立姿勢、不用跪拜的禮節。諸子百家先賢們的畫像,老子、孔子、孟子、莊子無一不是行著拱手禮。

古人見面拱手作揖,一般在一米開外,保持一定距離,無形中降低了疾病傳染風險,且顯得有禮有度。所以很多禮學專家都認為,拱手禮不僅是最體現中國人文精神的見面禮節,而且也是最恰當的一種交往禮儀。

防疫的智慧,藏在中國傳統禮儀中

《中國古代禮儀文化》 周贇 著 中華書局

此外,今人一直呼籲大家“勤洗手”以保持個人衛生,古代同樣如此。《禮記·玉藻》中記載:“日五盥。蓋謂洗手不嫌頻數耳。”說的是每天要洗五次臉,而洗手的次數那是越多越好了。

廣袖掩鼻,遮擋飛沫

防疫的智慧,藏在中國傳統禮儀中

事實上最早中國古人穿著的衣服是緊袖子的,從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玉雕人像得知,商代衣著為上衣下裳制,上穿交領窄袖式短衣,衣上佈滿花紋,是緊袖子的,直到西周中期才開始流行寬袍大袖。

而後來,古人的服飾可以分為禮服和常服類,他們有短打製式的衣服,比較收身,利於活動和工作,而穿寬袍廣袖要麼是有重大活動,要麼是士族豪商為了體面和顯示身份的。

說到袖子,很多人會認為,古人把東西都藏進袖子裡,所以大袖是用來裝東西的。這個說法有些片面,因為不是所有漢服的袖子都可以裝東西,一般來說只有琵琶袖才可以在裡面放東西,垂胡袖也可以放一些,但窄袖、劍袖、直袖、方袖是無法放東西的,廣袖也很寬大,卻也放不了東西。

但說話時習慣性地用廣袖掩鼻,卻很大程度地減少了飛沫的傳播。從“掩涕”“掩面”“掩泣”等詞語中可以看出,在古代生活習俗中,寬大的衣袖真能當毛巾、手帕,用來拭淚、擦汗、遮面、擋陽等。“掩袖工饞”說的就是一個以袖掩鼻的故事。當然,寬袍廣袖今天已無必要,但古人那種互不相擾的公共意識則是必須的。

防疫的智慧,藏在中國傳統禮儀中

《歷史的衣櫥:中國古代服飾擷英》 顧凡穎 著 北京日報出版社

此外,《馬可·波羅行記》中提到,“元制規定,向大汗獻食者,皆用絹巾蒙口鼻,以防唾沫汙染食品”,表明中國人元代便有使用“口罩”的習慣。

更值得一提的是,古人自稱必謙,稱人必尊,絕不會高聲喧譁大叫,還有“食不語”的禮俗,這些都有利於減輕說話時的飛沫傳播。

分餐而食,降低風險

防疫的智慧,藏在中國傳統禮儀中

《韓熙載夜宴圖》中的分餐圖(資料圖)。

由於防疫的需要,“分餐制”的用餐方式開始被提倡。很多人以為分餐制是西方的禮儀,但其實,我國很早就有分餐而食的傳統。

比如,《周禮》記載:“設席之法,先設者皆言筵,後加者為席。”古人席地而坐,筵和席都是宴飲時鋪在地上的坐具,筵長、席短。鋪設好坐具後,作用類似小餐桌的“案”“幾”等分別放置在筵席之上,一人一案,西周時期的貴族們按禮儀分開落座、分開進食。

兩漢時期,分餐製得以繼續傳承。在漢墓壁畫、畫像石和畫像磚上,經常可以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飲場面。

有些古代的分餐制度為了突出地位的不同,會根據賓客身份,準備規格不同的食物,但也有一些貴族為了表現自己禮賢下士,採取規格相同的食物分餐。

《史記》記載:“孟嘗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飯不等,輟食辭去。孟嘗君起,自持其飯比之。客慚,自剄。士以此多歸孟嘗君。”

意思是,有一次,孟嘗君和門客吃夜宵,因為有人遮擋了燭光,一位門客認為孟嘗君的食物和自己的不同,於是丟下餐具打算離開。孟嘗君發現後,起身端來飯菜和這位門客比較。門客發現食物是一樣的,大為慚愧,於是橫劍自刎。此後,投奔孟嘗君的門客越來越多了。

但據考證,到了北宋,合餐制開始出現,最關鍵的原因是北宋飲食文化的商業化。食材多元、烹飪樣式增多,極大地豐富了宋代餐桌的菜色,教坊酒樓、勾欄瓦舍等公共飲食空間的出現,是中國民眾飲食文化的一次重要改革。

防疫的智慧,藏在中國傳統禮儀中

《古人的餐桌-邀您共賞來自歷代筆記的美味》 芮新林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從衛生角度看,分餐制確實比合餐制更能降低傳染病的傳播風險,但如今,分餐制的推行不僅需要從中國古代借鑑智慧,也要循序漸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