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海茫茫,他如一名撐舟人迎風搏浪,始終戰鬥在最前沿

2020年春節,武漢爆發一場新型肺炎,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每個武漢人都用自己方式去貢獻力量。李波是武漢市江漢區民族街大董社區副主任,個子瘦高,看上去有些單薄,就是這樣一個不算強壯的身軀裡有著一副熱心快腸。

在新冠肺炎疫情最重、社區防疫工作最艱苦的那段時間,他承擔著社區最危險的工作,天天往返於醫院和社區,送發熱病人就醫,送密接人員檢測。

疫海茫茫,他如一名撐舟人迎風搏浪,始終戰鬥在最前沿

李波送去醫院的第一例和第二例新冠肺炎病人是一對母女

1月22日,住在大董社區大董家巷的一名居民因肺炎去世了,他的妻子春麗和女兒小京成了密接人員,急需到醫院複查是否感染。那個時候社區防護用品奇缺,當天在社區值班的李波只戴了一枚N95口罩和一雙手套,就陪著母女倆去了武漢市中心醫院。

春麗做完一系列檢查後確診為重症,被轉送到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時卻告知沒有床位,只能在醫院留觀室邊打針邊等床入院。李波眼看身體虛弱的春麗體力不支,就從醫院趕回社區扛了自己平時午休的摺疊床送了過去讓她躺著歇息。摺疊床陪著春麗等到了醫院的床位,而女兒小京隨後也被安排進了方艙醫院,得到了治療。

回到社區的李波趕緊給自己全身噴灑酒精,密切觀察自身狀況。他說,“該衝的時候就要衝上去,防護一定要做好,不能有勇無謀。”

疫海茫茫,他如一名撐舟人迎風搏浪,始終戰鬥在最前沿

2月2日開始,社區發熱的病人越來越多

確診病例也多了起來。隨著醫療資源的日漸緊張,社區送居民就醫與入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對二盛巷的居民潘潘來說,李波是撐著他走過生死大劫的人。確診新冠肺炎的那天,潘潘的情緒極其低落。醫院沒有床位,他被轉到隔離點酒店,卻又因為不符合中轉條件而無法入住。無奈之下潘潘準備回家自我隔離。李波根據自己這幾天送診經驗,勸他說不如自備摺疊床直接住在醫院急診室,邊打針邊等待病床收治入院,以便及時得到醫生治療,避免來回奔波加重病情。

潘潘同意了,但在醫院等待的日子裡身心上的雙重煎熬讓他情緒極為焦慮。李波看他心神不寧的樣子,怕他出事,乾脆每天去醫院陪著他。早上8點去,晚上11點左右等潘潘睡了再回來。這樣的陪伴一直持續到潘潘被收治入院。

天天去發熱病人聚集的醫院送醫陪床,李波似乎從來沒有害怕過。他說,我沒想過危險這件事,那個時候看到他們生病著急受苦,我心裡就特別難受。能多幫助一些陪伴一下,就去做了。

疫海茫茫,他如一名撐舟人迎風搏浪,始終戰鬥在最前沿

在76天裡,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

他去漢口醫院隔離病房打開視頻電話,讓患者小青和妻子交流,以此緩解他的情緒,提高他戰勝病魔的意志和信心;確診新冠的肖婆婆患有糖尿病不能吃醫院裡配送的豆漿等含糖食物,他就買了其它食物送過去……從他手上送醫的轄區居民,最終都成功地戰勝病魔,康復出院。

隨著就醫難問題在方艙醫院建起後逐步緩解,李波又投入瞭解決社區居民心理問題的工作中。他把康復患者的情況隱去姓名後打成簡述材料,發給社區裡自覺有發熱症狀或密接隔離的居民、住院的病患,鼓勵他們樹立信心,戰勝病魔。

他細心地陪每一個打進電話的居民聊天,不厭其煩地詢問他們的狀況,再叮囑他們該注意些什麼。遇到居民因為小區封控生活不便而投訴,他也儘量幫人家解決問題或解釋清楚現狀、緩解情緒。他的細心、耐心、用心,讓他成為了社區居民心中的“主心骨”、“定盤星”。

也許生命最終的堅持和勝利

就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尊重與共情。感同身受喚起的求生意志讓李波送去醫院的居民們都堅持到了康復出院。用心用情地投入工作,讓經他調解的居民都平復了情緒、解決了問題。

茫茫疫海,他如一名撐舟人,始終戰鬥在最前沿,迎風搏浪,和其他工作人員一起,扶持著社區里居民們度過了一個個危險的時刻,最終贏來勝利的曙光。

在此非常時刻,用真實的記錄,筆者要為那些平凡和不凡發聲!處於這樣的定會被歷史銘記的特殊時刻,我們相信,真實人物故事,更具說服力,更感動人心。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