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粵港澳科技合作共同體,松山湖四大平臺強強聯手!

粵港澳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

目標建成國家實驗室,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研究院孵化企業累計獲得逾8億元投資,粵港澳科學交叉中心揭牌1年多先後舉辦22場高水平學術會議,松山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成為港澳青年北上創業的新熱土……

打造粵港澳科技合作共同體,松山湖四大平臺強強聯手!


過去數年,粵港澳科技創新聯動在松山湖各領域取得飛躍式發展。4月10日,由松山湖科技教育局牽頭召開的松山湖粵港澳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首次聯席會議在松山湖管委會召開,來自粵港澳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研究院、松山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粵港澳四大創新平臺負責人、以及來自東莞市園兩級職能部門負責人悉數出席,會議還現場連線身處香港的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主任湯雷翰,共同探討大灣區背景下粵港澳科技創新進一步聯動發展路徑。

此次會議的召開,也標誌著松山湖正式啟動相關工作,推動打造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共同體。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總經濟師盧鋼表示,當前,松山湖正在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增強科技創新引領能力,各個創新平臺在各自領域都有非常強的專業能力,也掌握著各類優質創新資源,期待通過建立聯席會議等常態化機制,各個平臺之間能夠強強聯手,促成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形成更好的協同效應和合作效應。

國之重器吸引港澳用戶

積極申請課題研究

打造粵港澳科技合作共同體,松山湖四大平臺強強聯手!


△散裂中子源

打造粵港澳科技合作共同體,松山湖四大平臺強強聯手!


“中國散裂中子源(以下簡稱“CSNS”)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後,於2018年9月正式對用戶開放,至今年度開放了三輪用戶課題申請徵集,註冊用戶超1100人,共完成用戶課題159個,其中包括香港地區及國外課題20個。”

散裂中子源中子科學部副主任殷雯介紹道,目前,CSNS圍繞國際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已取得了多項成果: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材料、斯格明子的拓撲磁性、逆自旋霍爾磁性薄膜、高強合金的納米相、太陽能電池柔性薄膜、芯片中子單粒子效應等,同時也開展了航空材料、可燃冰、頁岩、催化材料等初步研究。目前已有20篇用戶的實驗成果論文發表或接收。

統計數據顯示,CSNS第三輪開放運行計劃從2019年9月26日至2020年1月19日,常規課題申請164項,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約佔三分之一,其中來自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的用戶大概佔總用戶的10%。比如,香港大學黃明欣團隊通過中國散裂中子源的粉末衍射儀分析‘超級鋼’的性質,為改進這種鋼的斷裂、韌性和腐蝕性能提供關鍵的數據。香港城市大學、澳門大學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單位的用戶也在散裂中子源開展多項實驗研究。

打造粵港澳科技合作共同體,松山湖四大平臺強強聯手!

△散裂中子源

殷雯透露,目前CSNS已建成3條譜儀並投入使用,完成了來自劍橋大學、香港大學、中山大學等單位的101項用戶課題研究,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和工程材料等微觀機理和關鍵技術的研究。絕大部分實驗結果,最終都和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以手機研究為例,利用中子研究鋰離子電池的正極、負極材料、電解質以及鋰離子的輸運通道,可以提高鋰電池的容量,提高安全性;利用中子研究手機芯片因中子輻照發生的單粒子效應,可以增進手機的可靠性;利用中子研發的自旋電子學器件,可以提升存儲速度、降低能耗;還可以通過中子實驗,改進手機外殼結構和加工工藝。

打造粵港澳科技合作共同體,松山湖四大平臺強強聯手!


△散裂中子源

廣東首批1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之一,粵港澳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由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東莞理工學院、香港城市大學、澳門大學共同建設,聯合實驗室主任由陳和生院士擔任。

實驗室依託CSNS開展中子散射科學技術相關學科的研究,引進和培養中子散射專業學科的高水平人才,目標是建設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提供重要研究平臺,實驗室從籌建之初便備受關注。

未來3年,CSNS將以聯合實驗室等為平臺,計劃再新建8臺用戶譜儀且正在同步進行物理設計。 每一臺譜儀都有自己的特點,針對不同的應用領域。比如與南方科技大學合作的高壓譜儀,可以模擬可燃冰開採時的高壓環境,對其進行深度研究。中子成像譜儀以及和廣東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合作建設的工程材料衍射儀,可以進行工程大部件的成像檢測和應力測試,在產業界需要強烈且迫切,可用於航空、高鐵等眾多產業的裝備研發。“從遠期來看,CSNS將擴展至20臺譜儀,並向更多用戶開放。” 殷雯說。

大灣區科技創新論壇

雲集國內外大咖

作為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下設四大核心板塊之一,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旨在建成高水平、長期、穩定的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的平臺:以材料科學為核心,面向生命、能源、先進製造、人工智能等多學科交叉,持續關注國內外相關科學前沿和最新動態,開展交叉合作,提供創新思想和成果源泉。作為跨學科的國際學術交流平臺,中心除了聯合國內外各大學、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機構,吸取國際類似研究機構的成功經驗,還邀請了諸多國際一流學者進行中長期或短期訪問,以持續深入的科學研討會為主,打造系列知名國際會議和講習班。

打造粵港澳科技合作共同體,松山湖四大平臺強強聯手!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自揭牌成立以來,我們共舉辦了22次學術會議,參會總數達1000多人次。”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主任湯雷翰從香港遠程視頻連線時表示,由中心舉辦的學術會議已吸引了近百位院士以及國內著名高校和研究所的領導來莞交流合作,營造了良好的文化學術氛圍。

在這其中,由趙忠賢院士和中科院學部局牽頭、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承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論壇,截至2020年1月13日,先後舉辦5次論壇,匯聚粵港澳三地以及國內外高水平院士專家、中青年領軍人才以及企業技術專家,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的重大科技需求,從宏觀上凝練深層次的核心理論/技術難題,為國家、區城、行業或組織在相關領域的持續創新發展提供科學前瞻和戰略諮詢,已成為國內外科技大咖雲集的品牌論壇。

打造粵港澳科技合作共同體,松山湖四大平臺強強聯手!


即便在疫情期間,中心也在竭力推動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合作,為材料等領域的研究拓展新可能。

湯雷翰介紹說,受疫情影響,很多材料研究沒法到實驗室裡面去進行,於是,中心與國內一些高效展開合作,探索將材料研究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相結合,開發線上材料研究平臺,用機器學習的方式,提高線上材料研究的精度和準確度,逐步得到廣泛應用。

打造粵港澳科技合作共同體,松山湖四大平臺強強聯手!


“今年2月,我們開了一場發佈會,在全國都有很大影響力。”他說,“實際上,以前對材料這一塊的發展研究,有些技術細節從總體上來說,用的很多軟件和方法基本上都是借用國外的。現在,我們這邊的計算平臺其實可以提供幫助,將是非常強有力的支持,所以希望這方面能有更多的合作。”

湯雷翰認為,中心對這個項目的推動,接下來有望在材料計算等領域產生較大影響,甚至還可以藉助這個線上研究平臺,與後期材料工藝的改進等線下研發直接接軌。

多家在孵港澳企業迎飛躍式發展

日前,總部位於松山湖的雲鯨智能科技(東莞)有限公司宣佈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由字節跳動、源碼資本領投,老股東盈峰資本、大米創投等跟投,並由勢能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打造粵港澳科技合作共同體,松山湖四大平臺強強聯手!

△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

打造粵港澳科技合作共同體,松山湖四大平臺強強聯手!


“包括雲鯨智能,在創業孵化方面,我們已孵化機器人創業公司60餘家,累計產值28億餘元,獲外界融資8億餘元。引進港澳臺企業12家,其中包括高企7家,累計產值超6億餘元人民幣,獲外界融資5.8億餘元。”

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研究院公共關係部經理向榮介紹,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是在東莞市政府、松山湖國家高新區支持下,由李澤湘教授、高秉強教授、甘潔教授等聯合發起,按照“政府資助、企業化運作”模式建設的孵化載體。

“基地的港澳企業與團隊在職員工超過500人,大多數員工來自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等名校。”向榮表示,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通過聯結香港、內地及全球的高校、研究所、上下游供應鏈等資源,搭建完整機器人生態體系,為團隊提供全方位資源支持,建設而成的一個面向內地、香港、全球的機器人和智能硬件創業平臺,並致力打造一流的機器人產業集群。

打造粵港澳科技合作共同體,松山湖四大平臺強強聯手!


△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

除了雲鯨,同樣由機器人產業基地孵化的還有獲得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項目的李群自動化,也獲得了高達2.28億元的融資,並且連續二年產值突破億元,2020年還拿下一家客戶上億元訂單。基地多個在孵港澳企業同時呈現爆發式增長,李群自動化、優超精密、億動科技、雲鯨智能等呈“蹬羚企業”和高潛力趨勢。胡桃科技與睿魔智能的產品尋影OBSBOT Tail和SPECTRAX,雙雙上榜2019年全球100最佳發明榜單(中國僅三項產品入選),與同時入榜的還有Facebook的VR產品和來自蘋果的新一代耳機產品-AirPods Pro齊頭並進。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松山湖的一項重要任務,松山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正在成為港澳青年北上創新創業的另一塊熱土。

打造粵港澳科技合作共同體,松山湖四大平臺強強聯手!


打造粵港澳科技合作共同體,松山湖四大平臺強強聯手!


“基地服務於港澳及國際青年創新創業,加速港澳及國際優秀科創成果轉移轉化,有效促進當地創業新舊動能轉換的國際化服務平臺,努力實現‘港澳技術成果產業化’‘東莞產業創新升級’‘莞港創新創業人才融合’三贏局面。”松山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總負責人徐凱祥本身就是一名香港青年,對於港澳青年到廣東創業的需求有著更加深切的體會。他表示,結合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實際,基地計劃從四個方面重點發力,打造一常規品牌運營+四大重點項目構建基地生態系統。

一是搭建港澳科創成果轉化展示平臺。基地整合香港眾多一流高校與科研機構的先進技術和最新專利成果信息,集中展示,促進港澳科創成果與當地企業、機構進行有效對接,幫助打通供需兩側對接的“最後一公里”。推動港澳創新創業團隊專利技術與東莞本地企業實現交易與對接,同時引進專業的第三方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加速知識產權交易與轉化進程。

二是建設國際註冊技術經理人實訓基地。基地計劃通過香港理工大學企業發展院引入國際權威的技術轉移經理人(RTTP)培養體系,在雙創基地成立國際註冊技術經理人實訓基地,開展本地化的高水平技術轉移轉化專業人才培養,以專業人才團隊全面加速高水平的港澳創新創業項目在園區落地轉化。

打造粵港澳科技合作共同體,松山湖四大平臺強強聯手!


松山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

三是打造精品樣板車間。通過提供高度柔性的以CNC計算機數控機床、3D打印機、通用小型加工器械為主的製造設備來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方便港澳青年創新創業項目和企業從3D設計中直接生產實際產品,縮短設計和生產週期,為項目和技術市場化提供“產前”樣板車間,迅速回應客戶需求。同時,精品樣板車間也將為港澳創業者提供產品工業設計方面的合作交流載體,與松山湖周邊9鎮形成有效互動與協同。

四是組建松山湖粵港澳專家諮詢指導委員會,使評審機制更加可靠。基地邀請來自香港各一流高校以及澳門大學等高校及機構的具有全球視野的頂尖專家資源,組建松山湖粵港澳專家諮詢指導委員會,發揮精準鎖定港澳高質量雙創項目並推薦落戶松山湖、參與港澳項目及人才引進評審、開展產業化全程輔導以及引才大使等作用,進一步推廣松山湖在港澳的科創品牌和形象,吸引港澳優秀青年來基地集聚創業就業。

打造粵港澳科技合作共同體,松山湖四大平臺強強聯手!


“我們希望利用各個平臺帶來各自的優勢資源,進行一個互補,形成一個合力。這樣可以使更多一些港澳的創新資源可以到大灣區這邊落地,到並且實現一個轉化。” 徐凱祥說。

定製化服務營造最優創新環境

為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近年來,松山湖不斷完善育成孵化體系,並出臺了《東莞松山湖公營孵化器場地使用管理辦法》,在支持和推動公營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建設的同時,加強社會孵化育成體系建設,啟動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政策調研與編制工作,輔導松山湖國際機器人基地等6家孵化器申報國家級孵化器。園區納入備案統計孵化器達40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14家,共有33家

新型研發機構,其中已認定省級新型研發機構23家(佔全市88.5%),正充分發揮高新區創新要素集聚等優勢,推動更多新型研發機構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

打造粵港澳科技合作共同體,松山湖四大平臺強強聯手!


在另一方面,松山湖科學城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目前已經集聚了中國散裂中子源、南方先進光源研究測試平臺等一流大科學裝置。東莞市科技局科技合作與引進智力管理科科長黃志鈞表示,松山湖科學城是今年東莞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下來將為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提供無限發展可能,歡迎各平臺及企業積極參與其中,為科學城建設建言獻策。

參會的松山湖科學城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透露,目前松山湖科學城正在規劃散裂中子源周邊地塊建設中試基地,可以為在園區開展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與成果轉化的平臺、企業及團隊提供定製化的中試廠房。這一消息現場吸引各平臺單位的濃厚興趣。

打造粵港澳科技合作共同體,松山湖四大平臺強強聯手!


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總經濟師盧鋼則表示,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東莞的發展都與港澳保持著密切的關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一個廣闊的佈局,為粵港澳開展新一輪科技創新緊密合作,創造了千年難遇的機遇,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好好把握,既要從大灣區的戰略部署出發,也要考慮如何更好發揮東莞的優勢,這樣才能夠與港澳臺再度攜手,推進合作。

而松山湖作為國家高新區,最重要的是實現區域科技引領和創新引領,這就更加需要加強與港澳的合作,尤其是與香港的合作,只不過與改革開放初期東莞通過香港為窗口引進發展資本不同,現階段松山湖希望能以香港為平臺引進大量優質人才,吸引更多高層次創業資源、以及更高層次的資本過來。

打造粵港澳科技合作共同體,松山湖四大平臺強強聯手!


盧鋼強調,當前,松山湖正在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增強科技創新引領能力,各個創新平臺在各自領域都有非常強的專業能力,也掌握著各類優質創新資源,期待通過建立聯席會議等常態化機制,接下來各個平臺能夠強強聯手,促成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形成更好的協同效應和合作效應。

對此,松山湖科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接下來,松山湖將與各粵港澳平臺和省市各級部門建立常態化的聯絡機制,並結合各方意見形成專項實施方案,不斷完善科技服務水平,力爭營造最優創新創業環境,推動松山湖在粵港澳創新聯動發展方面再上一個新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