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时间线,触摸这个城市的记忆

125年前春节,甲午马年辞旧迎新,爆竹声辞去了旧岁,欢笑声却没能迎来太平。

01

这一场战争,输掉了本该生存与发展的一个世纪。列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或强行擅筑,或假借“办合”,或贷款控制,一万多公里的中国路权被吞噬和瓜分。

透过时间线,触摸这个城市的记忆

甲午中日战争旧照/网络

02

公元1953年,站在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岔路口,历时40余年的建设,陇海铁路全线通车,成为当时唯一横贯中国东西的铁路交通大动脉。

透过时间线,触摸这个城市的记忆

陇海线旧照/网络

03

公元1934年12月陇海铁路潼西段贯通,象征着西安由此迈入了铁路时代,“西安车站”发出第一声鸣笛。

透过时间线,触摸这个城市的记忆

1934的西安火车站/网络

04

公元1942年,天灾人祸,河口决堤,让整个中原大地变成了一片水乡泽国,中原大饥荒让1000多万河南灾民挣扎在生死线上,成千上万的难民沿着陇海线一路逃荒,来到了“第二故乡”西安。

透过时间线,触摸这个城市的记忆

童家巷/网络

-------------------------

站在古城文化历史轴线之上,龙首所在,就在道北——这里有过明清北方行商大道,有过新疆的骆驼队、西藏的马帮,有过民国的西北轻纺聚集,也有过一九四二大逃亡后安心的家。

沿着历史迁徙的脚步,这些珍贵的记忆,不该只是被尘封在记忆里,流淌在时间历史长河中的璀璨光芒本该熠熠生辉。

那么,我们建个博物馆吧!把你所知道的,所不知道的,那些遗失的珍珠,统统收纳进来。

---------------------------

透过时间线,触摸这个城市的记忆

改扩建后的西安火车站由北向南鸟瞰效果图

新时代,新机遇。千年古都大西安在追赶超越的征途中一路奋进,发展态势如火如荼,这座古老的城市正在散发着崭新的活力,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我们迎来了本世纪以来西安难度最大、规模最大的改造工程——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打造一个能与走在"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的西安市相匹配的城市交通枢纽,树立起西安城市发展新的地标,改写80余年来的"道北文化"。

透过时间线,触摸这个城市的记忆

图/樊成都

如果说大多数城市的发展,是在高度和边界上拓展,那么西安则是在同一个空间中叠加出来的时间之城,而代表着城市窗口的西安火车站,势必应该成为这座全新城市在过往与现在文化之中叠加而出的新价值高地,就像明城墙脚下注视着古城变迁的老树,抽出新芽,长出新叶,焕发新生。

透过时间线,触摸这个城市的记忆

长乐门绿树成荫/网络

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格梅有则名言:“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

透过时间线,触摸这个城市的记忆

巴尔的摩 俄亥俄铁路博物馆

西安火车站作为西安对话世界的窗口,多城市文化交融的集聚地,有着与生俱来的身份认证感,在岁月浸润下形成自成一脉的独特轨迹,那些消逝的文化期待着在这片土地的某一处涅槃重生。

西安火车站博物馆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力,需要众心齐力的勇气,需要文化留存的觉悟,更需要对美好未来坚定的信仰之力。虽然,横亘在面前的难题不少,但所幸的是,我们开始了。

透过时间线,触摸这个城市的记忆

图/杨新兴

我们会遇到更美好的未来

但却永远无法与旧的过去重逢

唯有记录,传递后人

透过时间线,触摸这个城市的记忆

已收集老物件照片拼图

目前

西安火车站博物馆实物收集工作正在进行中

希望可以集众人之力

一起珍藏关于西安、西安火车站的记忆

留存那些即将消逝的文化生活符号

一座记录这座城市的荣光与梦想的地方

应运而生

透过时间线,触摸这个城市的记忆

今日作者

王犸勒

“2019,西安火车站博物馆,我们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