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一、走訪微縮竹編藝人

徐茂盛

武義竹編被列入金華市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竹編是用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絲,並編織成各種用具和工藝品的一種手工藝。竹子乾脆利落,開裂性強,富有彈性和韌性,而且能編易織,堅固耐用,是家用器皿編織的主要材料。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塑料、不鏽鋼、鋁合金等替代品進入人們的生活,逐漸取代了竹編制品。但是,在所有職業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狀態的職業就是手工藝人。民藝總是由人來表現和傳承的,因此手工藝品也是帶著生命溫度的器物。

在金華武義璟園的一個竹編工藝品工作室裡,我們看到了一些小型的竹編農用器具,這些器具看起來小巧玲瓏,最小的甚至手可盈握,如籮筐、畚箕、火籠等,讓越來越遠離農耕文明的現代人愛不釋手、發出讚歎。這個工作室的主人是一位70多歲的竹編手藝人,名叫徐茂盛。我們去拜訪那天,他不在工作室裡,為了更深入地瞭解竹編民藝,於是我們專程跑到他家去。徐師傅家住武義縣開發區(白洋街道)西村,去他家的時候,碰巧他和老伴都在家,他們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一走進房間,吸引我們眼睛的就是擺在籮筐裡的一個個精巧的微縮竹編工藝品。他還給我們看了一些簡單的傳統竹編工具,如砍竹刀、手鋸、大刀、小刀、刮短挖勺、圓鑿和方鑿、篾刀、竹雕刻刀等。同時,還給我們現場演示瞭如何使用刮篾刀將竹篾刮薄、刮光滑,用勻篾刀削勻篾片竹絲,使之達到寬度均勻,而這些全憑手感與經驗。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他說無論產品如何變化,手工技藝的基礎還是一樣的,做竹編首先要準備材料,即備料,光備料就有20多道工序,全是手工。第一步是選擇適當的竹子,一般一年生的,不能用老竹子,也不能用太嫩的。現在竹子不用他們自己到山上去砍了,都是去買來的。砍竹子也是有講究的,要兩面砍,不能把竹子表層的筋傷了。他說,用來編竹器的竹篾就是竹子最外面那一部分,傷了就不能用了。接下來剔除掉枝葉,鋸成一截一截的,再把口子削平,然後是刮青,用刀把竹子表面的青色颳去,再把竹節縱向剖成1釐米寬的竹片。這個時候就可以取篾了。篾匠篾匠,最關鍵的是會取篾。取篾就是把竹片最外面的一層剝下來,把它分成四層,取的篾很薄,透明的,是靠近筋的表皮,很軟。竹篾做好後,根據產品不同,把竹篾分成不同的竹絲,精細程度從10絲直到24絲。他還介紹了竹編的基本工藝流程,即起底、編織和鎖口。

閒不住的他順手拿起未完成的活計,坐在竹椅上幹起活來。邊幹活邊聊起自己的故事,他說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對手藝的看法樸實而簡單,剛開始就是一種謀生技能。十二三歲時,徐茂盛和竹編結緣。有一天他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見一個永康師傅在村子裡幫一戶人家編竹蓆。看到師傅用精緻的手法,慢慢地把一張竹蓆編織成形,徐茂盛看得十分入迷。就在這一年,他決定輟學,跟著這位師傅學習竹編的手藝。在16歲的時候,徐茂盛出師回家,竹編就成了他一輩子的事業。那時候,農村土地承包到戶,徐茂盛還記得,家裡有4畝田,都是自己的妻子在打理。早年間,有手藝的師傅是很受人尊敬的,被尊稱為老師,誰家要做竹蓆、籮筐,都親自上門來請徐茂盛,吃飯的時候,手藝師傅沒有上桌,其他人甚至都不能坐下。那時候,來找徐茂盛學藝的人也不在少數,徐茂盛曾帶過七八個徒弟,都是永康人,他把從師父那裡學到的手藝都教給了自己的幾個徒弟。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他說:“現在竹編手藝人這個行當也變得不再搶手,人們對於純手工製作這些竹編物的手藝師傅,似乎也沒有像以前那樣看重了”。那段時間,除了一些水果大戶和魚農等需要做籮筐以外,就基本沒什麼活了。他開始一度為自己的經濟來源感到擔憂,甚至有拿起農具下地幹活的想法。但幾十年都沒下過地的他,在田裡做農活實在有些為難,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

58歲那年,徐茂盛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在電視上看到有個關於介紹微工藝品的節目,而這其中正好有他擅長的竹編。這讓徐茂盛靈機一動,他覺得這些工藝品對自己來說,並不陌生,只不過是個頭比一般的農具要小,做起來應該不會很難,可以嘗試,所以從那時候開始,徐茂盛開始研究製作微型竹編。但是開始做以後,他才發現,儘管微縮版的農具個頭很小,但相對於大型農具,做起來一點也不省力。首先編制微縮版農具所用的篾條都很細,編慣了大型農具的篾匠編這些小細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其次,微縮版農具的精緻度要求更高,在編的過程中,有些微型農具如果有根篾斷了,就要全部拆掉重編。在這過程中,徐茂盛從一些簡單的小東西開始做,逐漸將這些工藝品的製作方法完善起來,做得也越來越精緻。

他還拿出筆記本給我們看了他記錄的製作每樣微縮竹編的尺寸和手繪圖樣。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最後,他說:“自己的兒女也都不願意繼承這門手藝,都選擇了其他行業。傳統的東西實在太廉價了,做竹編,要花很長時間,也賺不了幾塊錢。年輕的都願意出去打工,不願意在家做這個事。要學得好,學得精,需要很多年,又費力氣,又掙不到錢,誰願幹呢?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唱歌跳舞、玩電腦遊戲、看手機,編竹編需要心靜,這樣的人很難找到了。我現在這麼大年紀,再沒有人來學,說失傳就失傳了”。

打擾了他們這麼久,我們實在感到不好意思,臨走時花了50塊錢,挑選了一個小巧玲瓏的魚簍帶回家,老家父母問起價格都說好貴,看來徐師傅說得對,傳統的東西確實太費時間,又太廉價了。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二、走訪竹編非遺傳人——何文良

為了走訪竹編藝人何文良——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我們專門跑到了武義郭洞,一個風景秀麗的古村。他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1961年出生,15歲就開始做篾匠,製作農村普遍使用的生產和生活用具,到現在已經從事竹編手藝40多年了。1998年7月,郭洞景區對外開放,開啟了武義旅遊開發的序幕,也改變了他的人生,他由一個篾匠華麗轉身變成了竹編藝人。當時來郭洞做旅遊開發規劃的省市專家和縣領導看到何文良製作的許多竹編作品,便建議他用微縮竹編工藝製作農具,並鼓勵他說,改行做竹編工藝不僅可豐富新景區業態,也能讓他在家門口致富揚名。

何文良熱情地接待了我們,甚至帶我們到他家去,向我們展示了他珍藏的藝術品,並且不厭其煩、如數家珍地一一作了介紹,同時把這麼多年來有關他和竹編藝術的報紙、雜誌、書刊、照片等都拿出來給我們看,言談之間充滿了自豪。他的竹編非遺傳承事蹟被央視、人民日報、浙江日報、金華日報、金華晚報和本地媒體廣泛報道,他的竹編代表性作品金絲燈籠、籮筐等還在影視劇《康熙私訪》《少林寺傳奇》《聊齋志異》等中充當道具。2005年,他創作的竹編金絲燈籠(含燈籠和墊)、火籠、籮筐、簸箕、菜籃、米篩、托盤等申報了8項國家發明專利。

但是他又說: “剛開始轉型試做微縮竹編工藝的困難真的是難以想象的。微縮版竹編農具個頭雖小,但構思製作起來並不比大件實用農具簡單,小個工藝品的靈巧精緻度要求很高,製作時有一根竹篾斷了,就要拆掉全部重新編制”。當時擺在他面前的現實是,當篾匠已面臨失業危險,何文良只有憑藉幾十年的竹編經驗開始鑽研製作微縮版的竹編農具。他雖然只有初中文化底子,但腦子活、愛摸索,能夠屢屢在創新中打開新天地。何文良在製作常規農具間隙,愛看書、常到離門口不遠的何氏宗祠觀摩先人留存的古老農具,從前的農耕器具和生活起居日常用品現在成了非遺了,文化歷史和藝術內涵的含金量變得更加厚重了。經過40多年的摸索創新,他能還原出江南農耕時代的農具器具簸箕、籮筐、犁、耙、耖、風車、水車,以及自行車、魚簍、葫蘆、米篩、花瓶、金絲燈籠等40多種作品。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他指著一個長長的竹製品,介紹說這就是竹夫人。清代趙翼《陔餘叢考》載:“竹夫人是編竹為筒,空其中而竅其外,暑時置床蓆間,可以憩手足,取其清涼也”。由於它特殊的形狀,除了消暑之用,在浙江寧波民間還是“男性的象徵”,在嫁妝中,它和“子孫桶”兩者缺一不可,代表傳宗接代。在民間,竹夫人還有棄婦的形象。《紅樓夢》中有一道燈謎:“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謎底就是“竹夫人”,意思是說如果女子不能為丈夫生下子嗣,無論出嫁時多麼風光,都有可能成為棄婦,到時候只有冰冷的竹夫人陪伴她度過漫漫長夜。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竹夫人

他參加展會時看一眼塑料鴨型水果盤,回家就反覆琢磨,能用竹子編出精緻實用、栩栩如生的鴨型果盤。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鴨型果盤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鴨型果盤


他會在米篩中製作出微縮版武義人文地標“溫泉之城”這種具有空間感的立體竹編。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溫泉之城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這就是入選首批非遺的代表作——金絲燈籠


他作為竹編非遺的傳承人,同時還兼做“非遺進校園”的校外輔導員,其中最常去的是武義縣古竹小學,該小學位於省級萬畝竹產業基地的大田鄉,有著濃濃的竹文化氛圍。外形精美、栩栩如生的“非遺”竹編工藝品勾起了學生們的好奇心,在課堂上,何文良手把手教學生編制裝谷用的籮,放菜用的籃子等工藝品,為傳播傳統民藝和文化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回到攤位上,他又現場演示瞭如何用篾刀劈蔑絲的絕活。只見他拿起簡單的工具,頓時翠竹飛花,瞬間就被他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越分越細,劈出了又薄又柔的篾絲。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告別時,突然要下雨了,我們連忙幫他用塑料布把攤位蓋起來。感覺他像父親一樣的忠厚和老實,神情裡有說不出的孤寂與落寞,我們打擾了他半天,實在不能為他做什麼,於是匆匆離開。

木心老人有一首詩《從前慢》: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長街裡黑暗無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子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我們不禁感嘆,這一件件帶有手藝人生命溫度的器物,不僅僅是材料與工藝的組合,也是一段過去的慢時光,更是一段回憶裡的喜怒哀樂。

三、指尖上的國粹—竹編的保護與傳承

竹編工藝是我國傳統手工藝的重要門類,幾千年來大多沿襲作坊的形式,工藝傳承多采取師傅帶徒弟或者子承父業、口傳身教的模式。隨著農耕社會的衰落和工業文明的興盛,竹編工藝變得越來越冷門,出現了從業人員青黃不接、後繼乏人的情況。如今,“文化自信”備受重視,弘揚和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成為當下社會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指尖上的國粹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如何保護和傳承竹編以滿足現代人的審美要求和精神內涵,我們有以下幾方面的思考和建議:

首先,要加大對竹編藝人尤其是立體竹編藝人的保護力度。從事竹編的老藝人本來就越來越少,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從事平面竹編的藝人,從事立體竹編者則鳳毛麟角。中國東陽竹工藝大師何福禮就是這樣的立體竹編大師,他通過故宮博物院的層層篩選,入選了故宮乾隆書齋“倦勤齋”的修復工程,被譽為“天才的藝術家”。他認為在保護傳統民藝上,傳承人和大師是活載體,是最稀缺的資源,國家和各級政府,一定要在保護他們的基礎上,給他們提供創作、授徒和研究所需的基礎條件,以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加入。他毫無保留地說:“只要喜歡竹編,我都願意教”。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其次,完善竹編教育,特別是相應的職業培訓體系,進一步開發產業人力資源。目前很少有專門傳授竹編技藝的培訓學校,民營的職業技術培訓機構也都沒有開設專門的課程。浙江東陽在木雕保護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從大學到中等技校再到聾啞學校都開設了木雕培訓班,學藝者可獲得政府一定的經濟補助,而與之並稱為工藝“奇葩”的竹編卻始終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如果能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開設竹編課,用三年時間就可以培育出一批熟練的技術工。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組織民間竹編藝人走進中小學校園,開拓第二課堂,將“工匠精神”融入青少年教育之中,讓高超的技藝能夠傳承下去。

同時,出臺竹編產業中長期保護和發展規劃。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市場,進行差異化保護與開發。傳統竹編還不能形成完整的產業,市場化程度也不高,產業化程度更低。市場上充斥著許多低端、粗放的竹編制品,缺乏高端的藝術竹編產品,不利於竹編產業的推廣和發展。有關部門可以指定竹編基礎較好的地區進行試點,在政策、資金和人才上給予支持,鼓勵從業者授徒、傳藝,做大竹編產業。

當然,數字化保護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保護與開發中的重要保護方式。竹編工藝具有活態性和地域性,可以通過建立數字博物館,將工藝特色記錄下來,構建傳播學習的平臺,實現線上線下結合,推動竹編工藝的普及與傳承。

再次,要結合生態旅遊,大力發展竹編文化產業旅遊。我國的竹文化旅遊資源豐富,竹文化旅遊不僅為景區或少數民族地區提供了旅遊資源,也能讓傳統的竹編藝術得到有效的傳承和保護。

另外,最重要的是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的融合發展。傳統的竹編制品往往千篇一律,如何把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結合起來,推出符合現代人審美情趣和消費觀念的產品,這就需要為竹編產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從而產生更多更有創意的設計。比如,竹編在家居創意中應用最多的就是竹編燈具。現代人選擇燈具不僅考慮照明效果,還講究豐富的室內視覺感受。傳統竹編工藝用細篾條編織的燈罩讓光源變得溫暖而不刺眼,能夠營造出溫馨朦朧的氛圍。

最後,還要學習借鑑國外的竹編工藝理念。比如,在日本,竹編藝人不斷創新編織紋樣,編織方法打破了平面的侷限,延伸到三維的立體空間。立體竹編或將成為未來竹編的重要發展方向。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日本竹藝大師中臣一(Hajime Nakatomi)的精美竹編


科普成果 | 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②

日本竹編中的淡淡禪意

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會有一種追求復古和自然的天然傾向。《留住手藝》的作者鹽野米松說:“生活的變遷勢必要使一些東西消失,又使一些東西出現,這是歷史發展的慣性”。沒有傳統的衰微就不會有“留住手藝”的願望,正是這類傳統的衰微,才激起人們保存、珍惜並復興它的興趣。

浙江省社科聯社科普及課題成果

課題編號:20KPW15M

課題名稱:武義微縮竹編—指尖上的農耕風情

課題負責人:何雅葉

工作單位: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