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紙不遺之草聖--張芝

寸紙不遺之草聖--張芝

張芝雕像

張芝出生於東漢時期一戶門庭顯赫之家,其爺爺曾經擔任過漢陽太守,其父親在當時也是聲名遠揚,不僅為了國家的安危立下汗馬功勞,而且是一位賢德之人,即便是他的母親,也是一個非常賢良淑慧之人。


寸紙不遺之草聖--張芝

張芝《冠軍帖》

也正是因為在這樣的大家庭中,使得他從小就受到良好家庭環境的薰陶,儘管出身顯赫之家,但是從他身上卻看不到一絲一毫的紈絝之氣,傳遞給周圍更多的是他的勤奮好學、對書法的鐘愛。

在張芝很小的時候,人們便認為他將來必定會有很大的出息,甚至當時一位太尉多次徵召張芝前往朝廷為官,但是,張芝拒絕了這位大臣的好意。張芝對於功名利祿沒有太大的追求,他只想全心全意地去研究書法。

發現兒子對書法極為鍾愛,明智的父親張奐便讓人專門打造了石桌與石凳,甚至還專門在河邊打造了一座墨池,供兒子練習書法。


寸紙不遺之草聖--張芝

張芝《冠軍帖》

隨著張芝對各類書法的深入研究,他發現自己最為喜好的書體便是草書。於是,張之便想盡一切辦法拜崔瑗、杜操為師,跟隨二人潛心學習書法。在父親的大力支持下,張芝與自己的兄弟每天都以帛作為書法用紙,在墨池旁靜心學習書法。由於張芝與兄弟每天都雷打不動地在池邊練習書法,他們總是先練習,之後再對所書寫的帛進行漂洗,方便接下來再次使用。因此,很快,墨池裡面的水都變成了黑色。


寸紙不遺之草聖--張芝

張芝《冠軍帖》

經過長時間堅持不懈的練習,張芝便將崔瑗與杜操的筆法牢牢記在心裡。不僅如此,張芝還在崔瑗與杜操筆法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將以往的字與字之間的區別、筆畫互相分離的寫法改成了彼此關聯且變化多端的新寫法。

由於張芝的草書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新字體方面的偉大成就,他筆下的字都是一筆所成,偶爾出現不連的現象,即使如此,他所寫的字也是血脈不斷,字跡可謂氣脈貫通,隔斷一行,字跡卻不相斷,於是乎,人們便將張芝的草書稱為“一筆書”,而他則被人們稱為“草聖”。


寸紙不遺之草聖--張芝

張芝《二月八日帖》

張芝所創造的草書為當時的書法領域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生機,更讓越來越多的書法愛好者將其視為學習的對象,而張芝的名號也在一時之間名揚天下,就連後來的偉大書法家王羲之,都對張芝的書法造詣深為敬仰,並且曾經花了很長時間學習張芝的草書,在王羲之看來,自己的草書一直都達不到張芝的那種境界。除了王羲之十分崇拜張芝之外,有著狂草大師之稱的懷素同樣對張芝的書法深為崇敬,而唐朝時期的大書法家孫過庭,也曾經多次臨摹張芝的書法……


寸紙不遺之草聖--張芝

張芝《今欲歸帖》

在過去將近兩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張芝的書法作品一直都深受世人的珍愛,直到現在他的書法藝術精神依然被傳承,尤其是他的書法作品《淳化閣帖》、《冠軍帖》、《二月八日帖》、《終年帖》,被世人視為珍寶。

~敬請鎖定~

北京常天書院秉承著“心如清水,身寄常天”的基本理念,始終以赤子之心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兢兢業業地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藝術價值,並讓學員們發掘自己的藝術創造力。


常天書院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獨特方式,系統教學,課程形式靈活多變,主攻書畫培訓課程、文化薈客廳與武醫身心療法三個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